APP下载

高校开展微型铁人三项运动探究

2019-09-10许丽存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特点

摘 要:我国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积弊已久。本文通过对高校的体育现状、学生的体育需求来分析学生、教师和体育管理者之间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微型铁人三项运动的特点进行分析,探究引进该项运动是否可以解决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以达到活跃沉寂的学校体育的目的。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需求;微铁;特点

中图分类号:G88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10-101-02

前言

早在1974年,世界上第一个铁人三项赛在美国成功举行,此后,挑战自然、超越自我极限的铁人精神一直鼓舞着世界各地勇于挑战的人们,铁人三项赛事因此开始风靡全球。我国铁人三项赛事起步较晚,但赛事蕴含的社会效益迎合了全民健身的价值需求,铁人三项赛事本身所具有的挑战自我、追求突破的精神却与当下我国多数青年的思想不谋而合,现今我国的青年多集聚于高校,因此在高校开展铁人三项运动成为可能。当前,铁人三项赛事的发展在我国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进入校园更是极少数,所以存在不少问题,亟待加强相关研究。

1高校体育的现状

1.1教师层面

当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无论从小学还是到大学都存在一个现象,那就是被边缘化,整个体制内的体育出现了一种乱象,那就是中央很重视,地方很“演示”,按照党中央把体育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以及国务院和下属体育相关的教育部、体育局对于体育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来讲,我们的体育在现阶段应该是非常受上级重视的,发展潜力应该是最大的,但是所有的文件和要求下放到地方基层后,各部门对于体育的重视不够以至于形成敷衍的态度,因此学校体育就被边缘化,体育教师在基层单位的话语权也不足,不受重视的现象越发严重,最终形成体育教师从一开始满腔热血地想在体育上做出成绩到慢慢地有心无力最后消散拼搏的激情,导致学校体育的沉寂。

1.2学生层面

我国的学校体育一直都在改革进行当中,有的地方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初中体育纳入中考成绩、高中体育也即将纳入高考加分,但是我们的学校体育在课程设置上却改变不是很大,小学体育、中学体育、高校体育都有一个共性,都在学习基本的球类、操类以及部分跑跳类的田径项目,初高中学习这些项目为后面高校体育项目打基础、增强身体素质的这一层面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到了高校为什么我们的体育课程还是在为这些运动打基础,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现在初高中阶段。通过与高校上公体的学生交流发现,学生之所以在高校还是不会基本的体育运动、也不爱参与体育运动的原因是:首先,初高中一直在学习基本的球类、操类等运动,但是每一级都是学的同样的技术动作,因此学生心里产生了心里疲劳。其次,初高中体育课程不严谨,教学也相对比较松散,教师对体育课大致都存在“一个教师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的散漫思想,由此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最终使学生养成了体育课就是玩耍课的散漫看法。最后导致学生在一个项目或一类运动项目上学习了十几年的重复内容或者观看重复内容产生了感知上的疲劳,在高校开设同样的运动课程时已不再感兴趣,上体育课也就成了玩的课、为了学分的课。

1.3管理组织层面

在我国除了专业的体育院校外,也有一部分高校相当重视体育的发展,但是大部分的综合性院校或其他性质的高校对于体育的重视度还是不够的。对于高校体育的发展可以通过高校的体育比赛了解到一些情况,例如在非专业高校组织的体育比赛里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型发展,每次举行全国性的高校体育比赛取得好成绩的要么是发展比较均衡的全国知名高校,要么是以体育为契机打出知名度的普通本科或者专科院校,反观那些知名度在中间的院校整个体育的发展也是比较一般,而在其他专业领域里却是大手笔的投入。一个专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者的支持,一个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各个专业的发展配合,体育在高校作为边缘化的学科已经得到了很多领导者的默认,但是体育发展对于一个学校的作用和益处是很容易就能够达到的,但是相比与其他领域而言体育对于一所学校的深度发展作用有限,这也是很多管理者不愿意花费过多财力、物力、精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再加上高校体育课程本身的不完善,更加导致体育在组织者的心里被边缘化,所以体育少有能够在高校里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支持。

2高校学生的体育需求

2.1生理需求

高校的学生经过高考后进入高校,高校的生活没有中学时代那么压抑和紧张,更多的是在生活和学习上的自由。生活中的诱惑因素丰富多彩、周围的生活环境安逸舒适,因此多数进入高校的学生生活节奏被慢慢地打乱,很多学生开始逃避学业、勤于虚拟网络,弃于规律的一日三餐、忠于一日一餐的垃圾外卖,在大学几年最喜爱的“动词”是“坐与躺”,最厌恶的“动词”是“跑与跳”,因此学生的体重上去了,体质却下來了,从每年大学生体质测试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很大一部分身体在舒适安逸的环境里开始了亚健康,所以高校学生的体育需求排在第一位的是生理需求,通过体育运动去改变他们的身体状况。

2.2心理需求

高校的学生从进入高校开始,从学习、生活的表面上看,的确没有了高中时期的压力,但是心理的压力却是有增无减,没有了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却迎来了就业、生存的压力,这样的压力不是学习带来的,也不是外在物质带来的,而是油然而生的,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很容易使学生在没有释放压力的情况下开始放弃自己,表现出生活中的放纵、学习上的放弃、心理的无限懊悔和责备,因此高校的学生需要通过体育的奔跑、对抗来释放心理无尽的压力,释放自己,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进行新的认识,重塑健康观、学习观、生活观。

2.3超越自我的需求

在平淡无奇又压力重重的大学中,由于大学生的整个生理与心理都已经趋近于或等同于成年人,有研究表明很多项目的运动员最出成绩就在18岁—25岁这一年龄阶段,通过分析发现人类在青年时期各项机能处于最佳状态,也最有拼搏的激情,所以对于各项事物都表现出较高的热情,而体育运动是最能够看到自己是否取得优秀成绩的科目,因此在体育运动这一方面更是想突破自己的极限去挑战自我、超越他人、超越自然。

3微型铁人三项运动的优势

3.1新、奇

微型铁人三项运动本身在国外就是针对非专业的人群所设置的,微型铁人三项运动没有正常铁人三项运动那么长的运动距离,场地也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参与者只要有基本的游泳、骑车技术、跑步能力都可以参加,微铁所设置的距离和难度对于普通的参与者而言是一个接近身体极限又不会太超过身体极限的强度,使得参与者能够达到却又不能轻而易举地达到目的,因此在国外非常受青年人甚至老年人群的欢迎。但是在我国整个铁人三项运动的参与者在专业上都没有多少人参与,有的省份或许都没有铁人三项运动的专业队员,所以针对普通大众的微型铁人三项运动对于整个社会来讲知道,并且了解的人就更少,因此微型铁人三项运动对于我们的普通人群就赋予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在这样的情况下微型铁人三项运动让我们的青年学生心里充满好奇、新鲜的感觉。

3.2运动方式独特性

在传统的体育运动里较多的是把某一个技术动作精确化然后形成一项体育运动,例如田径项目的跑、跳、投;也有进行技术动作的组合、人员的组合所形成的一类体育项目,例如球类运动就是结合多个技术动作加上规定的人员进行参与所形成的体育运动项目,由多个单项运动组合成一个运动项目的传统体育运动是比较少的,现在国际最为流行的体育组合运动赛事只有田径的全能项目和铁人三项运动,但是能够将水上运动与陆地运动结合的传统赛事里只有铁人三项运动,铁人三项运动有马拉松似的长距离跑、有优美的水中长距离游泳、有竞速的自行车赛,因此铁人三项运动由多个运动项目的精华部分所组成,而微型铁人三项运动更是根据青年群体的心理、生理做出了改变,形成了更加具有趣味性、易参与性、磨练意志力的特点。

4微铁进高校的影响预测

4.1对学生的影响

高校的学生经过十几年常规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后,早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奇、刺激性的运动项目无疑是学生所期待与渴望的,这样的体育项目才能重新唤醒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欲望,微型铁人三项运动本身的特点就是刺激,让人去挑战自己的极限,而且微铁在我国并不普及,但是在国外的流行程度已经很高,因此从侧面就已经让学生内心对于这样的项目比较向往,因此在高校开展微型铁人三项运动是可以解决学生对体育的审美疲劳,激发学生重新参与体育运动、热爱体育运动。

4.2对教师的影响

体育教师的培养在多数时候都是针对中小学或者以一些常规的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编排等为主,我们的体育教师从学生时代到工作一直与我们常见的体育运动进行交流,对于他们而言,无论是教学还是训练很多东西都已经非常熟悉,加上整个学校里体育比较边缘化,体育教师做出的成绩不能够及时地得到领导的肯定,所以很多体育教师产生了懈怠、散漫、得过且过的想法,这样的想法慢慢融入到工作中就形成了教师不想教、学生不想学的情况,这个时候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想法有很多是比较类似的,例如从工作内容讲,他们也对教学了几十年的教学内容产生了疲劳感,他们内心也渴望去体验新的事物,尝试新的教学内容或者去挑战自己的极限,唤醒自己对于体育教学的激情。微型铁人三项运动的开展就是对他们的一个挑战,因为绝大多数的体育教师都只是听说而没有真正地参与过,对他们而言这个运动项目也是一片全新之地,因此怎样去教学、怎样去训练就给了他们内心想要的挑战,唤醒了他们对于体育的热情。

4.3对于学校的影响

针对校园而改变的微型铁人三项运动在带给学生和老师变化的同时,也改变了整个学校的体育氛围,当唤醒了教师内心的渴望和激情,点燃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血,那么整个学校的体育氛围会在一传十、十传百的效应下活跃起来,整个学校沉寂的状况也会被打破,健康、积极和拼搏会无限蔓延,在无形之间让更多宅在寝室、沉迷虚拟世界的学生走向运动、回归现实,从侧面解决了学校里难以管理的学生问题,减轻学校对于学生管理的部分压力,因此开展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所带来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5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高校学校体育所面临的教师问题、学生问题是可以通过转换角度引进新兴的微型铁人三项体育运动来打破教师、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审美疲劳,重新唤醒他们对于体育运动的激情,带动整体的学校体育氛围,解决很多难以解决的学生问题,引导学生由宿舍走向操场,增强学生体质、愉悦学生的心理、滿足学生对于体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余小平,冷纪岚.当代大学生体育需要的特点研究——基于EGR需要理论[J].山东体育科技.2014(5):27-30.

[2]马永直,赵丽关.高校学生体育需求的分析及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19-21.

[3]黄希庭,张进辅,张蜀林.我国大学生需要机构调查[J].心理科学通讯.1988(2):7-10.

[4]姜勇.我国铁人三项运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11):92-95.

[5]鹿志海,王宏威,吕金栋.铁人三项运动发展及其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6.3(8):10-15.

[6]朱静,郭爱民,王合霞.高校校园铁人三项运动开展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32):128-138.

作者简介:

许丽存(1966.4.9-),女,汉,云南省大理州人,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1991级本科生,云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特点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