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歌与美术相结合,让语言与绘画情意互通

2019-09-10薄凡

山西教育·幼教 2019年1期
关键词:吹泡泡泡泡儿歌

薄凡

儿歌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通过朗朗上口的节奏,能将复杂的语言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易于理解,便于朗诵。在幼儿园生活和教学中,儿歌随处可见且运用广泛。在美术活动中,儿歌语言的引导是幼儿理解图形符号的中介,通过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性的语言,能帮助幼儿较快理解图形,并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

在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处于3岁左右的年龄段,其思维方式是直觉行动思维,生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思维受具体形象的限制,一些复杂的图形幼儿不但不易理解,而且不易掌握。经过反复的教育实践,我认为采取儿歌和绘画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可以实现语言与绘画的情意互通,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进而创造性地表现美。

1.画前常规,儿歌引导

小班幼儿刚入园,各方面的常规习惯还没有养成,经常在美术活动中将油画棒的包装纸撕掉,弄丢彩笔的笔盖或者总是随意离开座位等,常常令教师手忙脚乱,十分头疼。然而此刻教师如果说教太多不但不利于幼儿好习惯的养成,反而会使幼儿产生受约束、不想作画甚至不想来园的负面情绪。为此,我们在美术活动前,可以运用儿歌的形式,形象地规范绘画时的常规,这样幼儿易于接受,并且在边念儿歌边操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好习惯。比如我们有关画画的坐姿儿歌:“身坐正,脚放平,三个一,要记清:手离笔尖整一寸,头离画纸整一尺,胸离桌子整一拳,手笔和纸互不离,肩平头正背伸直,挺胸端坐有精神!”

还有对于握笔的姿势,我们也创编成儿歌,以拟人的形式告诉幼儿正确的握笔方法。在每次绘画之前,集体边念儿歌边操作握笔姿势,教师辅助指导,幼儿就能避免各种不正确的握笔习惯。比如我们创编的握笔儿歌:“拇指食指放笔前,两指并拢小鸡嘴,其余三指小翅膀,放在笔后顶笔杆,拳心圆,手心空,五指用力握得紧。”这一拟人化的示范和讲解,不仅引发幼儿极大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学会正确握笔的姿势。

2.依据内容,儿歌表现

小班初期,幼儿作画大多数以涂鸦为主,他们喜欢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涂画,经常都是画好各种穿插交错的线条后才想起自己画的内容,为自己的画命名。对于教师提出的带有主题内容的美术活动比较排斥,经常听到幼儿说:“老师,我不会画!”这时,培养幼儿的兴趣最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幼儿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游戏,所以教师可顺应幼儿年龄发展特点,采用儿歌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组织开展美术活动“熊猫吹泡泡”时,我先组织幼儿玩了吹泡泡的游戏。在玩泡泡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泡泡的颜色,并且在追泡泡的游戏中,用儿歌语言提示:“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个大泡泡,泡泡圆又圆,泡泡亮又亮,泡泡变大了,泡泡变小了,泡泡飞呀飞,嘣!泡泡不见了!”幼儿对游戏充满了兴趣。在此基础上,幼儿开始画泡泡,他們一边说儿歌一边画,“泡泡泡泡圆又圆,泡泡泡泡亮又亮,红泡泡,黄泡泡,五颜六色真漂亮,有的大,有的小,高高低低飞天上。”幼儿念着儿歌饶有兴趣地在纸上画满了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彩色泡泡,在想象和涂鸦过程中,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作品也异彩纷呈地呈现出来。

3.掌握要领,儿歌辅助

考虑到小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还不会有序地观察画面,更往往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画,会出现不想画的畏难情绪,于是我们在组织每一节美术活动时,都会根据本班幼儿年龄和绘画特点,设计出相应的儿歌,让幼儿在念念、学学、玩玩中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比如在设计活动“奶奶的毛线团”时,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螺旋线的画法,我们设计了关于画螺旋线的儿歌:“绕圈圈,绕圈圈,点住一点往外绕,一圈一圈绕起来,越绕越大线相连,红黄蓝绿毛线圈,奶奶看了笑开颜。”生动形象的边念边画教学法,能使幼儿兴趣倍增,轻松地掌握绘画的顺序和方法,增强其作画的自信心。

小班幼儿易受外界新奇事物的刺激,非常情绪化。运用儿歌可以充分调动起他们绘画的兴趣,使他们感到新奇又有趣。但值得一提的是,儿歌教学并不是一股脑地将所有东西都灌输给幼儿,而是让幼儿在观察过喜闻乐见的物体后,通过形象的语言,愿意主动去获得新的经验,较快掌握方法,使学习情绪进入最佳状态。待幼儿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能后,重点应放在开发幼儿思维、培养其观察力和创造力上面。把儿歌运用到小班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可以将语言和美术合二为一,让幼儿在边念边画中快乐轻松地表现美、创造美。

猜你喜欢

吹泡泡泡泡儿歌
吹泡泡
吹泡泡
巨型泡泡
识字儿歌
动手做个方泡泡
睡觉儿歌
儿歌6首等
念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