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化学生的法宝

2019-09-10刘玉芳

速读·上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关注理解尊重

刘玉芳

摘 要:爱心是关注,给予;爱心是理解,宽容;爱心是信任,尊重。它是一種信心鼓励,一种潜能激发,爱心对学生来说是给他们以鼓励,安慰,快乐。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对学生的肯定和支持,会使学生更自信、自尊。

关键词:爱心;爱学生;关注;理解;尊重

“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爱”更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而“爱满天下”又是陶行知先生终身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

爱心是什么?爱心是关注,给予;爱心是理解,宽容;爱心是信任,尊重。它是一种信心鼓励,一种潜能激发,爱心对学生来说是给他们以鼓励,安慰,快乐。正是这一切,激起了师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营造出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建立了师生愉快和谐的关系。

一、爱心是对学生的关注

爱心,是我们教师心中永恒的主题,师爱无异于母爱。叫他知道你对他的关注,叫他知道你对他的关怀,是发自内心的。学生们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在生活,在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实地前进。例如在我们班有你这样一个男孩邱鸣,父母离异,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家庭条件较好,爷爷、奶奶管教较严。他平时很内向,上课经常睡觉,成绩不好,平时我也经常教育他,与他谈心,但总是不听。有一次,他身体不好,没去上。我到教室作上课前的准备。听到他和同学聊天,发现他其实很健谈。我也试着加入他们的谈话中,更加发觉这个男孩伶牙俐齿,对爷爷奶奶的教育很有见解。我想我平时怎么没注意到呢?可能是平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优生的缘故吧,对这种学习太差瞎操心,不爱表现的中等生较少关注。从那天起,我就经常注意他。课堂上也有意识地经常提问他,没想到他的声音那么好听,发音那么标准。我就在课室经常表扬他,不久我发现他上课越来越专心了,发言也越发积极了,作业字迹更加端正了。由于他体质较差,经常要吃药,当时教室没热水,我就让他准备一个杯子,到办公室来到热水,并利用这个机会跟他聊天。他越来越信任我,有事也爱找我说,人变得开朗多了。到学期结束时,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因此,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他们成为一颗茁壮成长的小苗。

二、爱心是对学生的理解

教师所施教的对象,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讲,都不可能是理想的对象,而是现实的存在。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家庭,人生经历和所受的教育影响也不相同,因此,就造成了学生在个性和心理等方面的不同,也使他们在需求方面存在种种差异。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才可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针对着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个性的学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对他们进行教育、帮助、关怀、引导。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来说理解永远是重要的,它是师生交流的桥梁,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对那些身心成长较健康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理解意味着关心和支持,是他们思想发展的动力,有了真心的理解就会对学生的问题、痛苦、烦恼给予真切的关怀、同情、宽容。我班有个女孩子闭同班的同学要打二、三岁,因此显得特别懂事、能干,学习也很认真。但由于从小父母离异从小寄养在亲戚家里,常有自卑心理,经常躲在厕所里哭,对同学戒备心强,同学关系不好,这让我很着急,我就找来和她有矛盾的同学,把她的优点告诉那些同学,把她的生活经历告诉他们,让同学们谅解、宽容她。让同学们读她的周记,同学们了解她后,受到很大的鼓励。并在她的周记上写一句话,有些同学写了向她道歉的话,有些同学写了表扬她的话,有点同学表示要和她交朋友。当她看到同学们写的话,热泪盈眶。在后来的日子里,同学们主动关心她,她变得自信起来,和同学的关系融洽了,在高年级组里的跳绳比赛中也获得了年级组第一名,这让我很欣慰,这让同班同学钦佩。

三、爱心的对学生的尊重

教育家艾马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对学生的肯定和支持,会使学生更自信、自尊。

例如,我班有个口齿不清、普通话不标准的外省转读生,每次在课堂上读书或回答问题时,总是遭到同学们的哄堂大笑,他总是脸带哭相,非常伤心。对此,我是以身作则,或含笑示意,或顺着他的意思帮助他说出来,使他有勇气站起来发言,有信心把话说清楚、说连贯、及时纠正他的方言,同时教育学生不要学他说话,不要嘲笑他,要帮助他、鼓励他。经常一段时间的实践,有了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尊重,他不再胆小,普通话的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句子也说得流利、标准多了。

爱心是一颗待人的善心,对孩子赋予爱心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激励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自尊心,促进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健康成长,是学生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

参考文献

[1]刘璐.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革新,2011(3).

[2]张香兰.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4).

猜你喜欢

关注理解尊重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