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9-09-10刘彦丽

速读·上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问题对策

刘彦丽

摘 要:随着新课改力度的加大,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逐渐受到关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针对小学各个年级都对此进行了强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可否认的是,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朗读教学的态度都越来越趋于重视。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出现的问题也不在少数。本文从小學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出发,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对策

静态的文字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式,但是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也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而且记忆好的内容也容易遗忘。再加上新课改对朗读教学的强烈要求和推广普通话的需要,将视觉表现出来的文字转化成有声音的听觉语言已然成为大势所趋。而实际教学效果证明,这样反复朗读课文的学习方式也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记忆,也更能帮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表达的深厚情感。但不得不说的是,在教学效果得到提升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涌现出来。

一、对朗读教学的作用认识不够深刻,导向性不明确

虽然很多教师对于朗读教学的重要性都熟知于心,但仍有一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并不会在这部分投入足够的注意。这就导致在一些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朗读教学只是敷衍,让学生草草朗读完毕就算数,并不会特地去强调这部分朗读需要注意什么,这部分的感情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对于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语调等也均不涉及。这样没有指导、没有要求、导向性不明确的朗读教学,是达不到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最终目的的。

此外,有些时候教师会过分看重朗读效果。教师有时会下意识地选择对一些朗读较好的学生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其他学生则扮演着听众的角色。这样的朗读不仅只起到了浅层次的作用,也容易造成学生在课堂中走神的情况,不利于最后的教学效果。

二、朗读教学缺乏示范实例,教师最终点评单一、无新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所以,很多语文教师会使用PPT课件等进行教学,并将需要的朗读范例以音频形式进行呈现。这样的方式虽然便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学生接触的案例只是冷冰冰的机械人声,而不是有温度的实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如果只是一味地依赖技术式的朗读方式,那么学生就不能感受到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很容易拉远和学生的距离,甚至使学生逐渐失去对朗读的兴趣。

此外,教师在对学生的朗读效果进行点评时的语句太单一,往往都是一些“很好”“读得不错”“非常棒”等的泛泛之谈,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产生盲目的情绪,不容易发现朗读中的问题,也会使学生逐渐产生厌倦心理,没有达到鼓励的作用。

小学生正处于渴望被鼓励的年龄,对于声音的敏感度也很高,所以教师应该怎么根据这些特点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规避上述问题呢?本文给出了如下建议:

三、明确朗读的意义,教师做好引导作用

教师首先要改变对朗读教学的认识,加大在这部分内容的精力投入。此外,教师也要做好引导作用,为学生明确需要朗读的内容有着怎样的层次,需要投入怎样的情感,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在朗读较多的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朗读教学的课堂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举个例子,比如在《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中,我就选取了这样的方式,让不同的学生扮演军官、孩子、游击队员等不同角色,剩下的学生扮演旁白,进行朗读。在朗读之前,我为学生讲述了朗读的注意事项和不同角色在朗读时使用的不同语气和情感。学生的兴趣很浓,完成度也较高。对于不同角色蕴含的感情色彩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本文要表达的思想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四、加大教师实际范例的比重,教师学会“有内容”地鼓励

虽然多媒体的出现丰富了课堂的形式,但是教师还是要注意其与传统课堂的结合,加大自身实例的比重。教师要为学生实际示范课文某一部分的朗读,让学生能近距离地体味富有温度和真情实感的朗读,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比如在教授《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我就为学生示范朗读了第四部分中雨来和“鬼子”斗智斗勇的片段。这一段主要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和临危不惧,也表现了敌人的狡猾和凶狠。这两种情绪截然不同,在我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了两种角色代表的形象和意义,对于雨来的心理活动也有了更深的体会,这对于后续内容的讲解都有着明显帮助。

此外,教师还应当学会给予学生“实质性”的鼓励。比如在讲授《长相思》这篇诗时,我先让学生了解了诗词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缘由后才让其进行了诗词朗读。其中一个同学对于作者在苦寒之地的苍凉和浓郁的思乡之情把握地很到位,但是有些用力过猛,所以在其朗读之后,我首先对其朗读的优点进行了鼓励:“你读的很好,对于作者的思乡之情把握的很到位,也读出了塞北的苍凉。”但是之后我也委婉地提出了其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但是,我们在了解过作者之后不难发现,虽然他有诸多愁绪,但是他也有满腔地爱国之情。所以在朗读这首词时,悲伤要有,但不需要用力太猛,毕竟作者是有抱负和爱国志向的,一味地悲伤会弱化作者的爱国之情。”这样的点评让学生对于自己的优缺点有了明确的认识,其他同学也吸取了到了经验,这对之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重视朗读教学,学会运用朗读教学,相信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收获自己的独特体验。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