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古代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与方法浅谈
2019-09-10金纬
金纬
所谓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權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它不仅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性内涵,还能通过持久的震撼力形成重要的思想文化传统。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古代文化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令人瞩目的历史遗产。中国古代经典,更是世界文化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闪耀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孕育了无数的中华英才。
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文学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学经典阅读的教学价值更是不容忽视。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学生对中国古代经典的认识仅限于四大名著。因此,要让学生放下手中的手机和网络小说,首要任务是要让他们和家长认识到阅读古代经典的重要性。
能提高自身素养
2005年6月,祖国大陆为台湾打造的巨轮“中华和平”号下水,连战夫人到场,引了一句唐诗相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引得很应景,可是,上海一家媒体的报道却离了谱,这句唐诗,成了“连战夫人自己精心拟就”的“原创”,还堂皇地上了大标题。试想一下,如果这位报道的作者有一定的古典文化素养,又怎么能出这样的洋相呢?经典对于人们而言,是“无用之大用”。具体而言,阅读经典对提升人文素养的意义,不仅可以增长人文知识,还可以提升道德修养。例如,我们通过《诗经》和《离骚》的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同时也可以增加许多关于草木鸟兽方面的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对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年学生来说,只有阅读古代读经典,从经典中接受文化熏陶,培养精神气质,才能突显阅读的质量与使命,才能最终达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目标。
能进行德育教育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我们现在常说,现在的孩子太以自我为中心,太没有敬畏之心。究其原因,是他们缺少了国学经典的熏陶,缺少了对古典文化的认知。《论语》是我国古代一部十分重要的经典,其核心是做人。通过对它的学习,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习立身、处事、为学、从政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又如《三字经》《弟子规》等,都从“孝、诚、信、礼、智”这些方面提倡人格的健全发展。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习古人身上的那种明理、诚信、谦让、友爱等品质。当然,利用国学经典在学生中开展道德教育,一样不能采取说教的模式,要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进行。
能满足应试需要
现在的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古代文化的考察。直接涉及到古代诗文的分值就高达35分,占比高达24%,它辐射到其他考项如现代文阅读的分值就更大了。古诗文与现代文是源与流、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现代文的考察中,也会经常出现成语、典故,或运用传统经典中优秀的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所以学好古诗文,能够带动现代文的学习,可谓事半功倍。另外,多多阅读古代经典也可以促进写作。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没有阅读的写作就好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多从古代经典中发现观点,寻找材料,能给文章增色不少。因为这些观点和句子都是在历史的源流中经过淘洗和论证过的,具有典型性。至于如何进行古代经典的阅读,方法很多,诸如诵读法、分析法等,这里不一一赘述,笔者单以兴趣和选择作以简单介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学习的首要目标。在教学之初,巧妙地选择课堂导语,准确地选择教学切入点,力求创新,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阅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实际,联系现实生活,从而带动学生的思考和阅读。比如,我们在教学《孔雀东南飞》的时候,可以联系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古代婚恋关系、婆媳关系、人性美丑等问题,并随之推荐一系列的相关文章,拓展其阅读量。
古代文化经典浩如烟海,学生的学业压力很大,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一涉猎,作为教师有责任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阅读并学习。在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取重弃轻。因为合适的才是最重要的,高中学生知识储备有限,对于先秦诸子著作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可以简单了解,而多把精力放在诸如《史记》等史传和诗歌的阅读上,这也正好契合了考试的重点。
古代经典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是每个中华子孙的文化基因。相信通过自上而下的重视和努力,用经典为未来的建设者打一个“精神的底子”,一定能让书香盈满他们的人生路,让其优雅而自信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