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副刊栏目寻求突破的途径

2019-09-10徐文云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融媒体

徐文云

摘要:融媒体的浪潮势不可挡,副刊栏目面临着生存的巨大压力,在互联网上形成了一种范式转换的报道方式,加强权威、深度报道、专业报道的同时,微信号、微博、移动客户端等融媒体已经上线。副刊栏目,只有主动顺应潮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被时代吞没。

关键词:融媒体;副刊栏目;采编人员

一、遭遇经济危机,副刊栏目现离职潮

融媒体时代,副刊栏目受到巨大冲击,风光不再,报纸危机四伏。近几年来,报刊停刊消息不绝于耳。报纸停刊词都写得唯美凄然,被认为是副刊栏目的挽歌。媒体生存的经济基础是广告。在多家报纸停刊的同时,副刊栏目广告出现整体的“低增长新态势”。有人认为,从2005年前后开始,副刊栏目已经基本走完了生命周期,“副刊栏目已成为沉没的巨轮”。似乎为了印证行业危局,副刊栏目人的流向也令人感受到了“副刊欄目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

二、媒体融合节奏加快,转型之役曙光初现

行业出现危局,副刊栏目人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早在新兴数字媒体发展之初,副刊栏目的自救之役便已打响。对于全球新闻业来说, “融合”“转型”已然成为副刊栏目寻求生存之道的一致做法。在中国,但凡有生存压力或有经济实力的副刊栏目大部分都在不同形态、不同程度地试水融媒体转型,从最早的报网互动和建立区域性、专业性门户网站,到眼下纷纷开发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虽然,一些人对于副刊栏目的转型、自救抱悲观态度,理由是副刊栏目与融媒体基因不同,副刊栏目存在用户转移、经营模式短期内难以改变、无法满足用户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的需求、无法吸引年轻受众等短板,转型不可能,衰落是必然的。但是,唱衰转型,并不能阻止副刊栏目转型探索的脚步。从几年来副刊栏目的集体转型实践来看,形势似乎越来越乐观。许多媒体建立了融媒体中心,创建了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实现了新闻报道的一次采集、全媒体发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人民日报通过建立“中央厨房”对新闻信息进行全媒体发布的大胆实践,以及上海报业集团推出的移动新闻客户端——澎湃新闻的高调运作。

三、顺应潮流提升自我,准确定位适应变化

副刊栏目全方位转型已是趋势。在这种趋势之中,副刊栏目的采编人员,必须重新定位自己,提升综合能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每个人的才能不同,兴趣点不同,在各种媒介仍处于并存状态的转型时代,副刊栏目的采编人员,应根据自身特点,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身转型的路径。

掌握融媒体运作方式,成为转型中的弄潮儿,在更广领域、更大舞台上谋求更大发展,从原媒体离职后,有的创立新闻类财经类网站,有的开办移动视频网站,有的创建自媒体,有的投身互联网金融,有的开办公关公司,总之,大多数还在传媒领域。这为融媒体时代给高素质副刊栏目人中的先知先觉者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副刊栏目人中不甘落后、敢于挑战自我的部分知名媒体人,求新求变,以个体的主动性离开副刊栏目,转战融媒体或相关行业,谋求更大发展。当然,这种自身主动性的转变,对人员综合能力的要求很高,要求有开阔的视野、广泛的人力资源、创新的能力、领导力、融资的能力、营销能力等。而转型之役早于中国的美国,则是在更大范围内对副刊栏目人提出了以上能力的要求,这些媒体通过优胜劣汰,迫使副刊栏目人迅速提升自己,紧跟转型变化的步伐。

深入实际,深入调查,深入研究,成为深度报道的行家里手。融媒体的兴起带来了一些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他们更倾向于快餐式、碎片化信息的消费。但是,研究表明,仍然有很多受众特别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受众,不满足于仅仅获取即时、快餐式、碎片化的信息,有着对事件进行深度了解的需求,深度报道、深度阅读的价值市场依然存在,其呈现的形式和载体,或许会有变化。

四、结语

面对融媒体的冲击,副刊栏目的转型是其必然的选择。副刊栏目必须丢掉原有的优越感,正视融媒体所带来的挑战,通过引进创新型采编人才,汲取融媒体的优点来创新自身发展方式,重获市场竞争力,但副刊栏目在转型过程中也应该防止出现融媒体的过度娱乐化等问题,保持自身原有的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融媒体
融媒体时代县级台公众号的运作发展
融媒时代广播评论发展问题研究
重塑媒体融合时代广播传播新优势
融媒体时代传媒人才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融媒体时代传统报业的转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