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因为生成而精彩

2019-09-10邓颖

关键词:边塞大雁景色

邓颖

那天学习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按照课前的教案设计,我让学生们从题目和作者入手,看看这首词包含了哪些内容,预期他们能够分析出此词描绘的是秋天的边塞景色,抒发了作者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思念家乡及忧国忧民的感情。我对自己选择的突破口颇是满意,觉得能够用这样一个线索把整首词串起来。在分析上阕的写景句子时,有同学提到由“秋来”“雁去”“长烟落日”能看出是秋天的景色,有同学提到由“塞下”“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能看出是描写边塞的景色。学生们朝着我预设的方向回答着问题,我也觉得课上得挺顺手。就在这时,一个角落上的女生怯怯地举起了手,“老师,我觉得‘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除了描写了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飞去,写出了塞下天气的寒冷之外,它提到了‘无留意’,连大雁尚且毫无停留之意飞回南方,戍守边关的战士们应更思念家乡。”

她的话突然让我意识到,我预设的问题也许的确能够让学生们很容易地理解这首词,但是却没有真正调动学生自身的独特感悟。于是我推翻课前的设计,在表扬了这位女同学.个性化的见解之后,顺势让学生们再来看,上阕,用“从……句中,我想到……”来说话,可以調动已积累的边塞诗句,可以运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说说对这几个写景句子的理解。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举起了手:

“从“四面边声连角起’一句中,我想到了‘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

“从‘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中,我想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想到了边塞的肃杀与孤寂。”

“从‘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中,我联想到了此时的中原应是华灯初上、灯红酒绿,与边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怎能不让来自中原的战士们想念家乡。”

“老师,我可不可以用画来表达我的感受?”(于是,崇山峻岭中的孤城、圆圆的落日、几只飞过的大雁,绘出边塞悲凉、壮阔的景色。)

学生们的回答让我始料不及,说实话,课前的备课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但是现在看来,预先的设计还是有牵着学生走的感觉,而忽略了学生阅读的体验,以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化的理解。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的吸收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各类信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个性气质不同,那么阅读的感悟和理解也就不一样。作为老师,就应该导而弗牵,重视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文本,重视学生独到的感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

课堂要有预设,但决不能被预设困住手脚。课堂上,教师要努力激活学生思维,一旦学生活跃起来,教师又要善于捕捉时机引导点拨,避免与“精彩”擦肩而过。生成往往是渐进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师引导也要足够灵活,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有效生成。学习一篇文章,首先让学生原生态地阅读,每个人的阅读方式不同,但是读一遍只能在内容上大致有所了解,所以至少读两遍,甚至更多,才能对文本有所感触,有自己的阅读体验,这时让学生来交流觉得这篇文章精彩之处是什么,我们应该学习它的哪方面,在全班讨论后确定学习重点说起容易做着难,这对老师的语文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已没有一桶水,怎给一个个学生一滴滴的水。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课堂因学生而精彩,而关键全在教师身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真正做课堂上的主人,让课堂因为生成而精彩!

猜你喜欢

边塞大雁景色
咦,春天!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我请大雁落山村
大雁飞
大雁
边塞饮酒记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
试论唐代士人的边塞之旅
秋天de景色
哪儿景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