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
2019-09-10王小平
王小平
摘要: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是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以选择性为核心特征的高考考试招生改革的必然诉求。以浙江省224所高中的调查结果为依据,基于新高考后浙江省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加强政策配套、注重学业规划、探索全学段的生涯规划体系、丰富生涯规划的社会资源四条改进措施被提出来。
关键词:浙江省;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19)02-0024-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和职业等多方面指导。《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也指出,开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是贯彻选择性教育思想,促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改革助推生涯规划教育成为高中新常态,生涯规划教育助力高考改革平稳落地。
一、走向选择的考试招生模式变革
(一)逐步推进的高考考试招生改革试点
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倡多次考试、鼓励学生选科选考、创新招录模式的新高考招生制度正式实施,其中浙江和上海作为试点地区分别探索了“七选三”“六选三”的考试方式和“专业+学校”80个志愿、“院校专业组”的招录模式,从考试科目、考试方式到招生办法都进行了变革,推进了中国高考考试招生制度的深化改革。随后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跟进改革,其考试招生方案基本与上海和浙江的模式相似,继续保持了学生选学选考和多次考试等政策,全国的高考改革基本方向和措施已经确定。
新的高考改革带给高中一定的冲击,特别是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以浙江为例,浙江省最初方案是将两次选考放在1月和6月进行,将学期进行了切割,受到了众多高中的质疑,虽然在2017年对试点方案进行了完善补充,调整了考试的时间,也对社会热议的物理选科人数过少的问题进行了回应,但新的方案仍然保持了两次考试的内容,较大地颠覆了传统的高中管理模式,考试招生改革对高中的影响已完全显现。
(二)方兴未艾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新高考尊重学生的多样性,让学生综合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志向等多因素自主选择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与“语、数、外”3门统考科目。在这种考试模式下,学生的选择权得到了满足,但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就是如何保障学生的选择权,以及引导学生正确行使选择权,这就倒逼学校将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提到重要日程。
如今,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已经成为高考改革试点区域高中办学的一个新常态。通过对公开的文件分析发现,除了浙江、上海两个试点省市下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之外,包括山东、辽宁、广西、河南等在内的省市都已经提前下发相关文件,强调高中要发展生涯规划教育,以此为即将到来的高考改革提供支持。有调查显示,74%的教师认为生涯规划教育在缓解师生对新高考焦虑问题上起到了较大的作用,这一数据也成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蓬勃发展的有力证据。
高考改革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而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不断推进也会进一步贯彻落实本次考试招生改革的核心思想,可以说,生涯规划教育是本次考试招生改革的核心要素之一。
二、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现状:基于224所高中的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解高考改革试点地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状况,我们对224所普通高中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些学校覆盖被调查省份的各地,其中省一级重点高中40所,省二级重点高中75所,位于市辖区的普通高中54所,农村地区普通高中40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0所,民办普通高中5所。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学校基本情况,由被调查学校的校长或分管校长填写;第二部分为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实施基本情况,由被调查学校的生涯规划负责教师(包括生涯规划专职教师、参加生涯规划环节的教导主任、教务主任或学生处主任,每校一名)填写。回收有效问卷224份。
(一)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与师资基本情况
有调研显示,2014年实施新高考改革以来,有超过九成的学校开设了生涯规划相关课程,这个比例与我们的直观感受和学生的实际反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通过咨询校长和教师有关生涯规划教师工作量的问题来间接判断该校是否真正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调查显示,在224所被调查学校中有118所学校将生涯规划教育列入教师日常工作量考核,由此可以推断有超过五成的学校将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教学的常态。同时在这些学校中,一节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与一节语文课程的工作量之比平均为1:0.89,即一节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工作量约等于0.89节语文课程的工作量,显示了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地位。
调查显示平均每所高中有1.6位专职或者兼职教师从事生涯规划教育,对这些教师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有超过一半的生涯规划教育教师来自学科教师,其中语文、思想政治、英语、物理四大学科教师所占比例最大;有三成的学校由心理教师承担此项工作;有近两成的生涯规划教育教师由学校综合实践教师担任,高中将综合实践与学生体验相结合已成为开展生涯教育一种新的趋势。
我们对生涯规划教育教师的受训情况进行了多维度的调查,结果呈现了两组明显数据。其一,在被调查的负责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中,未参加过一次县区以上生涯规划教育专题活动的比例达到58.04%,自学成为这些教师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有75.89%的教师将自学作为最主要途径。其二,在受训者中觉得专业培训对实践有影响的比例达到88.08%,学校领导支持教师外出参与生涯规划教育培训的比例达到79.91%。一方面,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对培训充满渴望,也感受到了专题培训带来的益处,但另一方面,受限于我国生涯规划教育发展晚的实际,真正受到专业培训的教师仍占少数,这制约了生涯规划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总体来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已经成为部分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不同学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并不是所有的高中都能将实施生涯规划教育作为自觉行为。
(二)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资源建设基本情况
与大学不同,高中由于教学时间相对稳定,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时间有限,无法像大学一样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因此高中的相关资源配备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224所学校的基本资源进行调查,基本J隋况如下图1所示。调查显示,心理咨询教室数这几年在高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校外基地数和生涯规划的专项资金仍然显得不足。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思考学生生涯需求的多样性与课程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探索了两条不同的解决路径。
其一是以建设生涯规划课程群为途径,探索层次化、系统化的生涯规划教育培养方案。如浙江省瑞安中学针对学生多样化的生涯需求尚未完全满足的情况,形成了以“通识+拓展+辐射”为三个层级的生涯规划课程群(如图2)。其中通识类课程《我的未来,我做主——高中生涯规划》是全校学生必修的校本课程。如果学生对于其中某一方面内容感兴趣,则可以进一步在“自我探索”“职业专业探索”“通用生涯素养”等拓展类选修课程中选择学习。此外,该校还以辐射类课程打破课程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以非正式课程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多样的生涯规划教育。
其二是以学科为媒介,尝试整合学科课程与生涯规划教育课程。随着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的深入,高中对生涯规划教育的关注点不再局限在学生职业性向的测评和职业/专业的了解和选择方面,而更加聚焦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即学业规划教育。我们在2014年和2017年分别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式,两次调查的结果类似,但“通过学科渗透”的比例由原先的28.89%提升到58.04%,成为两次调查中提升最快的选项。因此,我们开始关注学科渗透生涯规划教育,摸索了“从学科到生涯”“从生涯到学科”“生涯学科互相促进”三种课型,实现了生涯规划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
(三)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基本情况
目前生涯规划教育已经在高中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到底如何?一方面,超过82%的教师认为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学生合理和科学选择选考科目,83%的教师认为生涯规划教育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74%的教师认为生涯规划教育在缓解师生对新高考的焦虑问题上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其中教师访谈也显示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师生心理压力的缓解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收集了浙江部分2017级学生的反馈,真正了解所学专业并对未来有所规划的学生比例不到20%,有超过52%的学生仍然是根据所考的分数和父母的要求选专业和选学校,并且只是在填报志愿时才了解专业的具体内容和未来发展方向。这顯示目前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及普及性仍处于低水平。
总体来说,经过调查,我们看到高中已经在新高考改革驱动下关注并实施生涯规划教育,但从开展的普及度、专业度和有效度等维度来看,目前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仍然处于不均衡发展阶段。如何让不同基础、不同意愿和不同方向的高中有效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将成为进入新高考改革地区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浙江省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本轮高考改革是恢复高考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任务最艰巨的一次改革。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在高中不断的努力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近几年来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在走向内涵发展、走向专业发展、走向个性化发展的道路上有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现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问题,体现在:
1.生涯规划教育受政策影响较大,实效性仍较低。由于大学在专业目录设置上过于保守,使得“7选3”与专业、职业发展的关联度较低,较大地限制了生涯规划教育产生的作用。在调查中,我们让负责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对当前生涯规划教育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打分,结果平均分数仅为56.58分(满分100分),可见教师对生涯规划教育起到的作用尚不满意。
2.生涯规划教育发展不均衡,地市、学校之间差异较大。从调查结果看,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绍兴等地市的生涯规划教育在市教研员的带领下有专题、有团队地发展,但其他地市仍处于“学校单打独斗”阶段,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同时,数据分析显示,师生对生涯规划教育的满意度和生涯规划资金的支持均与学校类别存在正相关性,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81和0.95,省一级重点/一级特色示范学校更愿意在生涯规划教育方面投入资金,其生涯规划教育产生的作用也更大,师生满意度也更高,这就出现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现象,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学校之间的不均衡性。
3.生涯规划教育粗放式发展,专业化水平不高。虽然经过三年的发展,生涯规划教育逐渐走向内涵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受限于教师水平和资源储备,生涯规划教育仍然呈现非专业化倾向。以生涯规划教育教材为例,学校自编的达到66.22%,而采用正式出版物的学校不到21%。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缺乏科学和统一的教材体系正是学科教育专业化程度低的表现之一。
4.生涯规划教育师资仍较为紧张,相关政策配套缺乏。生涯规划教育教师数量在各市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增长,但由于需要服务的学生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仍然处于生多师少的状态,调查显示,平均每一位生涯规划教育教师需要负责5.59节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而若心理教师承担生涯规划教育职责,其每学期需接受46.26位学生的个别咨询和10.87次团体咨询,整体工作量较大。与此同时,生涯规划教育政策配套仍较为缺乏,特别在师资队伍建设、条件保障和专业教室建设等方面缺乏可参考和可依据的相关政策,学校和地区施展空间有限。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促进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走向专业,必须关注以下四大方面:
1_教育行政部门继续加强生涯规划教育政策配套。一方面,利用高考改革试点政策完善时机,加大大专院校专业设置要求,提高专业目录对学生选科选考的指导性;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研究,出台与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发展、评价和软硬件设施相关的指导政策,为地区和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指导。
2.相关研究机构和学校继续重视学业规划研究,增加专业培训通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发展不仅仅局限在职业体验和心理评测上,而应该更加关注学业规划的研究,因此相关研究机构和学校要继续加强对生涯规划,特别是学业规划指导的研究,帮助教师掌握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三年规划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同时相关研究机构和学校针对目前生涯规划培训需求较大的现状,要组织专业力量设计并开展多层次和多维度的专业培训,提高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团队整体水平。
3.探索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为不同阶段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一门学科的确立必须有其完整的学科体系,因此我国必须确立生涯规划教育的完整体系。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并不只是简单地延长生涯规划教育的周期,而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突出不同主题,上海已经有相关文件和方案。我们则认为需要进一步明确不同学段的生涯关注点,例如幼儿关注理想教育、小学关注生涯唤醒、初中关注学业规划和体验、高中则重点关注个性咨询和生涯决策能力的培养等。
4.直面生涯规划教育的社会化,让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其中。与其他主干学科不同,生涯规划教育因其与职业和专业的关系紧密,使得它与社会的接触更多,而随着生涯规划教育的不断发展,它的社会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从目前来看,生涯规划教育的社会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涯体验基地的建立,对于丰富学生生涯体验有着实践作用;另一方面是职业/专业数据库的建立,让更多的职业人员提供信息来充实该数据库,从而便于学生考量和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