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样化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李爱霞

天津教育·中 2019年1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情境过程

李爱霞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在思考: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深化阅读理解、提升阅读能力?如何才能促使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收获知识、完善语文综合素养?其实,在教学形式不断丰富的今天,教师可以借助多样化教学实施手段来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并帮助学生在多样化的阅读知识学习过程中激发阅读兴趣、深化阅读感受、强化阅读能力、完善阅读理解。多样化教学手段能够打破传统语文课堂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知识学习的“惊喜”。同时,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语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还可以借助情境创设的形式深化学生的学习感受,而且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完善写作能力,并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最后,教师还可以借助语文课堂活动的组织来完善学生对于语文课文的认识和理解。接下来,本文将从四个方面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一、问题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问题,而是一种阅读教学的引导形式。在阅读进行之前提出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结束后提出问题,可以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阅读感受,并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阅读学习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不论是何时提出阅读问题,都能在引导阅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阅读興趣,并帮助学生在阅读兴趣的带动下主动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感受、学习和探究。因此,教师需要结合问题实施阅读教学,并帮助学生在问题中完成阅读、在阅读中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燕子》这篇课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提问学生:“大家有没有在生活中见过燕子?能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积极性,经过短暂的思考纷纷举手。从学生的回答中,我发现班级中很多学生都对燕子具备基本的认识,且被阅读前的问题激发了课堂阅读的参与兴趣,迫切想通过课文阅读的开展来感受郑振铎先生笔下的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因此,我请学生自主阅读,并试着感受作者观察到的燕子与大家看到的是否一样。在阅读完成之后,学生纷纷表示文章中的燕子跟自己看到的一样,也是有着剪刀一样的尾巴和乌黑光亮的羽毛。我肯定了大家的看法,并继续提问:“大家是否可以通过阅读说出文章中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学生经过2分钟的整理和分段,表示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燕子外形的描写、春天赶来的情境、燕子飞行的过程和休息的情景来完成写作。最终,学生经过阅读之前的问题实现了阅读兴趣的建立和阅读主动性的提升;又通过阅读结束之后的问题深化了课文的认识与理解、完善了阅读知识的感受和认识。

教师在多样化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适时提出阅读问题,并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完善阅读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阅读思考,且学生可以在阅读兴趣与思考的帮助下充分认知文学作品、理解文学作品,进而在问题探究与阅读过程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情境深化阅读感受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样化教学手段中的情境创设来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境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文阅读内容的场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感受,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热情,进而帮助学生在阅读、感受、体验过程中“设身处地”地感受、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使用情境创设的形式来实施教学,并帮助学生在情境的感受中深化阅读感受、提升阅读能力与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爱如茉莉》这一课时,为了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我就在课堂上创设了课文中的情境,并请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受文学作品,进而理解、掌握文学知识。在情境当中,我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放映了几张图片:第一张图片是年轻父母与孩子依偎在一起的场景,第二张图片是中年夫妻互相在病房中相守的场景,第三张图片是两位老年夫妻互相搀扶的背影。接着,我请学生针对图片中的内容,试着回想生活中的经历与感受,说一说情境中展示的场景能让大家感受到什么?学生在我创设的学习情境中认真思考、仔细回想,并试图根据自己的在生活中的感受和经历来回答情境中的问题。接着,经过3分钟的情境体验和思考,学生说图一的场景让其感受到了温暖和爱;图二的场景让自己感受到了呵护、关怀与爱;最后一张图让自己感受到了扶持、照顾与爱。笔者肯定了学生对于图片中展示情境的认识与理解,并鼓励学生借助情境的体验与感受进行文章的阅读,看看文章作者眼中的“爱”与大家的感受是否相同。最终,学生经过情境体验充分感受到了文章对于“爱”的描写和表达,也借助情境的体验深入感受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读写结合强化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借助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深化文学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在写作能力的训练过程中实现读、写两种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步进步与提升。同时,阅读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因而教师需要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结合意识与能力;写作是强化阅读理解的工具,因而教师可以借助写作训练的开展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完善阅读学习的实施效果。

例如,在学习《谈礼貌》这一课时,首先,我要求学生自主进行文章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仔细感受——礼貌的重要性。学生经过自主阅读和思考,不仅完善了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还认识到了礼貌能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让社会更美好的道理。其次,我在阅读课堂中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请学生以“谈礼貌”为话题进行练笔写作,并要求其试着仿照文章中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写作。经过20分钟的写作训练,学生纷纷仿照课文写出有理有据的作文,并在作文中详细表达了礼貌的重要性和礼貌待人的意义。同时,将读写教学加以结合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还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借助写作来完善学生对于阅读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并最终达成阅读、写作能力的同步提升。

四、活动提升阅读理解

教师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在多样化实施的阅读课堂中开展阅读活动,并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文学作品的深度认知和理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表演活动、辩论会、朗诵会、演讲会等形式组织课堂,并尽可能拓展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进而帮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与进行过程中实现文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学习完成《负荆请罪》这一课时,学生被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所感染。于是,我趁胜追击表示大家可以将这一课的内容表演出来。同时,学生听到我的建议之后纷纷表示想要参与表演活动。可见,学生对于参与表演显得热情高涨,于是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进行表演排练。然后,经过三天的排练,学生不仅能跟随文章中的台词进行表演,还能在表演活动过程中恰当加入自己的感情和肢体语言。课堂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在表演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强化学生对于课文的认识和理解。只有有效认识、深入理解,才能在表演过程中加以表现,所以学生必须与其表演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进行沟通和配合,进而游刃有余地将自己的感情与动作加入课文表演过程中,并取得良好的表演效果。最终,学生经过语文阅读活动的参与和体验,不仅在兴趣的带动下主动投入语文课堂的展示与活动参与过程中,还在活动参与的同时实现了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活动自信的建立。

五、结语

综上,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需要积极整合学生感兴趣的多样化教学手段,并将其与语文阅读课堂相结合,进而有效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知识需求与课本教学内容相结合,并尽可能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参与积极性。最终,相信在教师的教学培养和多样化手段的教学应用过程中,定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学习过程中,并逐步成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优秀少年。

(责任编辑 周子莹)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情境过程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文学作品与数学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