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职称评定伤了教师的心

2019-09-10杨宏杰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19年1期
关键词:评职称职称评定职称

杨宏杰

近期学校最热闹的莫过于教师职称评定,上级部门分配给本单位中级职称3名。有位老师粗略算了一下,本单位要晋中级职称的大概有九十几位老师,按目前这样的指标分配,如果不争不抢大概需要等到三十年以后。有位老師说,到时候去坟前烧两张纸通知我一下。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却道出了一线教师职称评定的难度。

中小学职称制度的初衷是什么? 2015年人社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基础和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可这良好的初衷达到了吗?

在职称评审过程中不排除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但也不排除拼关系、拼钱、拼命的三拼游戏。职称审核能侥幸通过学校、县主管部门的门槛实属不易,但能取得这一场争夺战争的胜利,并不意味着结束,因为还有一场更残酷的淘汰赛紧接着拉开了帷幕。评职称那就得从获取证书开始,什么优质课评比,教师节表彰,优秀班主任评比,支教证明等等,这是晋级的台阶,没有这些是评不上职称的。更奇葩的是这几年评职称不要论文了,又开始要课题了,开始老师们听说评职称不要论文了,一阵窃喜,当听到需要课题的消息后又懵了。证书哪里来的?课题哪里来?有些东西的获得难于上青天,但是职称评定时老师们都拿了出来,花花绿绿一大片,其实都是利益链,花钱、托关系是捷径。职称材料汇集在市里需要通过人事部门的最终审核,过了这一关才算正式合格。部分老师因为人事部门规定个别条件被淘汰,有的老师心灰意冷,没有动力,无心教学。有的情绪激动,大哭大闹,更有一时想不开轻生自杀者,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

每年职称评审时,本来安静的校园,本来和谐的同事关系突然变得鸡飞狗跳。有的因为争抢一个职称指标而翻脸的,有的因争抢一个职称指标而闹成不共戴天之仇的……本来的温文尔雅的老师变成相互攻击的斯巴达克斗士,哪里还顾及个人形象,职称的争夺上可谓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战。为什么?僧多粥少,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过桥者当然开心,评定了高一级者享受着高薪却迅速离开教学一线,看大门、发报纸者有之。他们认为从此高枕无忧了,也不用心教学了,糊弄着混天熬日子,甚至开始嘲笑其他没有评上职称的老师:看我吧,比你混得好吧!我级别是xx级了,同样在上班,我一个月比你多拿多少工资,我一年比你多拿多少工资,连冬季的取暖费都比你们高……但更多的是落水者,在这场漫长的跑道上忍辱负重地坚持着。这样的职称评定无形中极大地挫伤了他们积极性。

其实,教师争取早一年得到高级职称,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使生活质量好一些,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而自己在争取利益的时候,却被迫扭曲了心灵,自贬了人格,一边讲着不为五斗米折腰,一边为职称投机取巧。老师的颜面何存?职称制度不但是挡在老师面前的一道鸿沟,它更是套在教师脖子上的一道枷锁。老师可以躬耕,但请不要在脖子上给套着枷锁,难道真的要抽干春蚕的最后一根丝吗?多一些指标,真正公平、公正地进行评审,别再让职称评定伤了老师的心!

猜你喜欢

评职称职称评定职称
农民评职称激发乡土人才的创造力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快递小哥评职称是社会进步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职称:追寻幸福中的成长
高校管理人员职称评定优化研究
职称评定应革除“三唯”之弊
你不听我话……
职称
职称评定应正规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