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学大病在好名

2019-09-10陈圣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19年1期
关键词:风气研究成果大病

陈圣

几番外出观摩,颇有所获,将学习心得悉数列下,恰逢经验丰富的老师经过,扫了几眼说:“你这些经验固然不错,但纵使去做,也只是拾人牙慧而已,又有什么用呢?”“千淘萬漉的经验,运用到教学之中,怎么会没用呢?”我有些不解。“即便有用,也不过是别人的东西,你要学会创新。”听闻此语,不禁感慨颇多,这么多年来,教育界的创新之风可谓是甚嚣尘上,从未止息,但从近二十多年教育的发展来看,它的价值到底几何却令人质疑。

就语文教学而言,光流派就数不胜数,主张更是千差万别,我们要承认切合教学规律的实践并不唯一,任何可能阈限内的研究都是值得赞赏与肯定的,但若一心扑向标新立异,为了“创新”而创新,缺少脚踏实地,就与教育的本质相违背了。很多人走得太远,忘记了教育的本质就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已,任何教育,只有通过培养人才能服务于社会,彰显价值。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带好班,上好课,育好人。

仅仅在理论、名头上不断推陈出新,个人却与实践脱节,产生的结论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法落地,这对于教育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当下教育研究的风气太过浮躁,课堂教学中这个方法用过了,如果在公开场合借用就是缺乏新意;课题研究中,但凡有人研究过的角度,就要努力避开,殊不知课堂展示或课题研究成果的公开不是宣布个人主权,提前占领阵地,往小了说就在于给青年教师一个借鉴的对象,或者提供一些启示;往大了说通过一些教育的成功个例不断地推动教研向纵深发展。事与愿违的是,研究成果的获得者四处“巡演”,挣得盆满钵满,标榜着自己是某教育理念的创建者,利益的诱惑使得不少老师失去了教育定力,产生了“彼可取而代之”的念头,于是人人争创,竞相开辟自己的园地,倒把那些已经成体系的教育智慧当成了避之不及的冰山。教育创新固然重要,它的真正使命是不断贴合时代对人的需求,寻找到更高效的育人方式,进而扩大教育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

教育创新本应鼓励,但因为远离了教育现场而失去它的精神底色,掺入了太多不该有的杂质。在当下教学改革的春风里,百花齐放,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主义”和“革命”,“乱花渐欲迷人眼”,青年教师一定要形成足够的定力和思辨力,通过实践去采撷自己最适切的教育教学路径,教育只求新不求实的风气可以休矣,古人说“为学大病在好名”,做教育更是如此。

猜你喜欢

风气研究成果大病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风气
风气
风气
风气
论转化医学的当代成果和未来前景
1978年-2015年武术教育研究成果分析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