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建共享下的社会保障制度

2019-09-10林慧灵

大东方 2019年1期
关键词:共建共享十九大社会保障

摘  要:党的十九大的召开,表明我国迈入了新时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给社会多方面都带来了影响和启迪。作为社会的“安全网”的社会保障也应该与时俱进,谋求新发展。

关键词:十九大;社会保障;共建共享

一、中国发展迎来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做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论断。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在民生方面,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变民生,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也应该与时俱进,造福于民。

二、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及问题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一系列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功能的社会保障制度连接而成的“社会安全网”。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社会福利制度、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制度、义务教育、住房保障制度、特殊岗位等。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仍然较不成熟,存在以下问题:

(一)法制不健全。随着社会对法治理念的倡导,各项立法趋于完善,但社会保障立法相对缺乏。目前仍没有一部相对完整的全国性的社会保障法,而是以零散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替代,且配套的操作细则也有待完善。很显然这不利于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

(二)覆盖面窄、精准化不够。社会保障力求切实的惠及群众,可当今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远远不及此目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做到了社会保障全覆盖,而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吸纳新生和存量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其从业者却尚未被纳入覆盖范围。此外,农民工参保问题、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部分群体社会保险缺失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社会保障在不同群体和地区间存在不平等性。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实现社会公平为根本目的的,然而在实践中缺乏公平性仍然是其各项制度共有的弊端。例如养老保险制度在不同单位、不同地区上都有较大的差异。不仅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之间有较大的差距;由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地区分割,还出现在部分地区养老保险基金不足支付的同时,全国累计结余的基金却高达3万多亿元的状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6)

(四)适应性不强和不可持续。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时间并不长,而体系建立前并没有缴纳社保的人现在依然享受着社保待遇;加上当今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管理状况不佳和部分政府和地区挪用社会保障基金,直接导致了社保资金的亏空。另一方面,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对养老保险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入不敷出,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社会保障制度无法灵活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

三、十九大展望:建成共建共享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当前主要矛盾的转化,不仅对整个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影响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十九大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方向。

作为现代国家政府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政策,社会保障制度在经济、社会、政治方面都有重要功能:有利于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优化劳动力配置、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良性发展;同时在我国还起着巩固执政地位、巩固社会成员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的功能。十九大表明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这也是社会保障体系走向完善、成熟的契机。在关键时期建立与新时代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好中国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要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树立正确的社会保障理念,重塑民众信心。

理念是制度的先行者。社会福利体系要避免“高福利陷阱”和“低福利沟壑”,找到一条与实际相符合的发展路径。然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于种种原因正面临着诸多分歧和公众信任危机,因此国家社会很有必要形成正确的导向,树立新思维,重塑新观念,重新燃起公众对社会保障的制度的信心。

(二)健全社会保障法制,优化各项制度。

高层次的社会保障立法。有了法律的规制,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更加权责明确、稳定运行。我国目前尚缺乏一部全国性的社会保障法,导致了社会保障的责任不清、权责不明,因此很有必要在较高的层次上对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出相应的规范。除此之外,还要将社会保障立法与其他法律内容相衔接,在细节上优化和完善法律,提高法律条文的可操作性,让新时代的社会保障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

优化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除了总体上的高层次立法,也要关注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例如在社会保险领域,要尽量结束群体分割和地区分割的状态;在社会福利领域,协调发展养老服务、托幼事业,满足民众需求;在社会救助领域,加强经办专业化,避免部门分割、资源分割等不良状态。

(三)建立共建共享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

1.多方共建。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作为社会基本制度之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要做到“共建共享”。基于权利义务对等的社会保障原则,社会保障不仅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个人应该履行的义务。国家对公民的社会保障有一定的义务,但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毕竟是有限的。针对部分民众社会保障意识不强,要加快落实“全民参保”,推动多方参与共建,增强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

2.全民共享。社会保障要维护社会公平,让人民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地区分割如前文提到的在部分地区养老基金不足情况下,全国累积却有结余,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很不平衡。因此,在共建的基础上,还要确保社会保障的共享,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率,改善地区分割的问题,提高灵活性。

(四)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1.优化运营和监管。物质条件是制度落实的基础,有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如何使用才是关键。目前社保基金的管理运营状况不佳、部分政府和地区截留和挪用社会保障基金,进一步加重了资金缺口的现状,因此要严厉监管相关主体的行为,保证资金为民所用。

2.争取资金的保值增值。在保证资金安全和民众权益的基础上,找准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向,多元化、优化投资,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管理,争取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也是弥补资金缺口,造福民众的重要途径。

总之,社会保障制度不仅对于个人有重要意义,也维护了国家社会的平稳运行。因此我们要树立共建共享的理念,在实践中探索出利于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平衡发展的正确路径,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张琪.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2]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展望[J].社会政策研究,2016(01)77-97.

[3]刘浩,陈卓异,王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和完善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3(18)90-91.

作者简介:

林慧灵(1998-),女,福建泉州,江南大学本科在读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

猜你喜欢

共建共享十九大社会保障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十九大”行情拉开序幕
为十九大召开 做好三个准备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点话题)
为“十九大”创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Interlib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应用初探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