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政治复习策略
2019-09-10沈虹林羡飞
沈虹 林羡飞
一、2019年高考政治全国新课标III卷与2018年试题的对比分析
1、试题结构基本稳定、稳中求变求新,创新考查形式1
(1)试题题型、题量与2018年相比,稳中有变
(2)试题模块内容的分值与2018年相比稳中有变
(3)试题的考查形式力求创新,侧重学科素养考查
2、聚焦“六个下功夫”,丰富政治学科考查内容
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3、依照新课标和新教材命制,深化高考内容改革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发文指出,深化高考内容改革,高考主要考查“4点4性12方面”。2019年的高考试题对此在不同题型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例如在12方面的体现,第14题考查学生在不同观点中辨识正误的独立思考能力。第15题考查学生基于传导的逻辑推理能力。第20题考查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第38题考查基于外商投资法的理想信念、法治意识。第39题考查基于焦裕禄精神品德修养、奋斗精神。这些能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考查,引导教学夯实学生学科素养基础。
二、2019年政治高考试题的启示
启示1:正确看待考纲、考试说明备考价值
政治科考试内容与要求包括五个部分: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时事政治。
(1)关注题型示例,纵向比较
(2)关注考纲有而教材没有的考点
(3)关注教材变动而考纲未体现的考点
(4)关注政治学科能力考查目标和要求
(5)关注时事政治(年度重大时事;党和政府当下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基本路线)
启示2:精选典型试题,加强训练力度
所谓典型试题,主要是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教师应利用近年高考真题以及高质量的模拟试题进行限时训练。
三、2020年迎考复习策略
(一)发挥高考内容改革的导向作用,助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姜纲)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
一要进一步深化对德育的考查。
二要加强对体美劳的考查和引导。
三要坚持“四个统一”。
2.加快完善高考评价体系,构建各学科的考试评价标准
第一、学科素养导向的高考评价体系的建立
以“一核四层四翼”为核心的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构建起了学科素养导向的高考评价体系,推动着高考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变革。
高考核心功能:立德树人 服务选才 引导教学
指导思想:四个坚持、四个服务、四个认识
一核四层四翼,一点四面,“一面旗、一把尺、一堂课”
一面旗即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立德树人)
一把尺即构建大学科学选材的评价体系;(服务选才)
一堂课即通过考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教学)
运用学科内容完成情境中的学科任务:巧妙设计、评价情境、指向关键、行为表现、恰当设置学科任务、准确测试素养水平、 要有效设置相关的情境,并针对该情境引申出有意义的、指向素养的问题,要求被测者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学科思想和方法完成某(几)项任务,从而引发评价者预期的行为表现,由此证实核心素养水平。
第一、选择题反思
1、反思之一:力避“信息误读”
要求:严审材料,全面、深刻、准确把握材料信息
选择题材料选择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增强阅读各種材料的品质,提升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审材料的关键在于:
(1)全面阅读材料信息,避免对材料信息的片面提取。
(2)准确理解材料信息,排除干扰信息,避免错误解读材料主旨。
(3)深刻理解材料信息,避免对信息过度引申和推理。
2、选择题反思之二:力避“关系误判”
要求:严审设问,准确把握选择的要求与方向
设问角度是选择题命题至关重要的一环。试题正是通过设问体现立意,规定选择的要求和方向,并将材料与学科知识联结起来,实现对能力的考查。审设问的关键在于:
(1)抓住“限制词”,明确选择的限制性要求,包括对范围、程度、主体的限制等。
(2)抓住“关系词”,把握干支逻辑关系,明确选择的特定指向与要求。命题人常通过设置“逻辑陷阱”,考查学生逻辑思维的缜密性。
第二、非选择题
1、命题的基本流程:
立意:坚持导向→确定主题
情境:选定话题→搭建情境
设问:设计问题→裁剪信息
答案:依据信息→组织答案
谋定而后动:主题→话题→问题
2、非选择题命题流程:角度、情境、立意、答案、问题、主题、话题
基于问题指向组织答案
基于主题思想选择话题
基于热点话题搭建情境
基于情境设计具体问题
常见的题型有哪些?
基于学科基本任务命题
◆ 描述与分类:回答“是什么”问题
◆ 解释与论证:回答“为什么”问题
◆ 预测与选择:回答“怎么做”问题
◆ 辨析与评价:回答“怎么样”问题
思考:与考试大纲“四种能力”的异同?
3、非选择题的“构思”和“构答”
非选择题的解题过程包括“审题”和“答题”两个环节,“审题”是基础,“答题”是关键。“答题”环节分两步进行:
一是“构思”,明确答题思路;
二是“构答”,形成答题要点。
做好这两步,都需要考生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
通常的思路:先找“知识”(理论依据),罗列知识要点,然后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知识调用”决定“答题逻辑”,颠倒了“答题逻辑”与“知识调用”的关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构思”:力求逻辑周延、层次清晰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均为材料解析题,都由“材料+设问”组成。设问的基本表达方式是“运用××知识回答××问题”,因而又可将设问分解为“知识+问题”。相应地,答题逻辑(“大逻辑”)必然依据材料、知识和问题这三个要素确定,试题答案也是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