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习中心建设办好网络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9-09-10黄海宁
黄海宁
[摘 要]为了办好网络教育,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学习中心坚持规范办学、严格管理;采取各种行之有效措施加强组织机构、管理队伍、教学设施、学习资源和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建设;以“学生为本”,努力做好学习支持服务,争取好的办学效果。
[关键词]网络教育;学习中心建设;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9)01-0070-03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广西电大)网络学习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建设和管理的原则意见》(试行)通知的要求(以下简称教育部《通知》),从思想观念、机构设置、教学设施配备、管理队伍组织,支持服务等方面,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严格管理,按照“教师网上主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协作性、交互性的网络教学模式开展远程教育办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广西现代远程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明确定位,规范办学
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是网络与继续教育的基层办学单位、学生学习支持服务机构,在合作高校与学生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1]。
广西电大学习中心在开展远程网络教育的办学中,始终明确自身的定位和任务:接受合作高校的委托,根据办学高校的统一要求和工作安排,进行招生宣传、生源组织、学生学习支持、学籍和日常管理[2]。
坚持规范办学,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广西教育厅有关规定,严格遵守合作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规章制度;健全招生制度,加强招生工作各环节的管理,把好入学关,没有为扩大生源而放弃教育质量,确保生源质量;强化考务、考试工作管理,严肃考风考纪,实行主考负责制,接受办学高校考试巡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在新时期,广西电大学习中心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发展,更新观念,明晰新目标,确立以服务终身学习、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主要任务,努力把学习中心建设成区域学习支持体系的重要基地。
二、合理设置组织机构,精心配备管理队伍
校外学习中心的组织机构设置、管理队伍的配备,是办好网络教育的关键要素。广西电大学习中心严格按照教育部《通知》意见的要求,结合办学规模的实际需要,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认真落实和完善学习中心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管理服务队伍的配备。学习中心设置招生科、学生服务科、综合科、培训科等职能部门,并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职责要求。配备了由任课教师、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组成的乐于奉献的管理服务团队,其中有熟悉远程教育教学和教务管理、工作认真负责、乐意为学生服务的专职管理人员19名;技术人员来自学校教学资源与技术中心、精通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工程师;通选课教学辅导,由学校教学部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和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学经验丰富并在相关学科领域上有所造诣的教师担任;专业课、毕业实习和实践教学课则聘请各领域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教授,以及各行各业一线的管理人员、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担任。
广西电大学习中心10多年的办学实践充分证明所设置的组织机构和配备的人员是合理、有效的,促进了网络教育的持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
三、完善教学设施,丰富学习资源
现代远程教育设备设施是开展远程网络教育的前提条件,通信媒体是学习支持服务的核心[3]。广西电大学习中心十分注重教学设备的完善,采取共享和自建的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硬件建设水平。
广西电大拥有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配备有宽带校园网,远程教育信息传输和教学平台、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云教室系统以及双向视频教学系统等。学习中心充分利用与共享学校网络系统和校园网,同时,自筹资金建有独立连接中国电信公网的出口,接入带宽20M的专线光缆。设有教学专用教室6间,考试时可以使用的教室30间,以及配备有600多台计算机的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学习中心的学习环境良好,教学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能力与招生规模相适应,能够较好地满足办学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及时为学生提供周到的学习支持服务。
教学(学习)资源是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一个重要要素,是远程教育的基础[3]。学习中心在共享廣西电大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文字与数字图书馆的同时,一方面引导学生接收合作高校网上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加大投入,组织资深的辅导教师开发与制作多种形式的、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网络资源。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共建了案例、文献、试题、作业等网上资源库。各式各样的教学资源,既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课程内容的需要,又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创造了条件。
四、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能力
为了做好网络教育的管理服务工作,广西电大学习中心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以及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设立专职招生与项目管理员,明确职责,实行工作目标管理,保证联系渠道通畅,及时解决具体问题;二是管理人员培训制度,组织管理人员参加西南大学等合作高校网络学院举办的相关业务培训,及时落实高校办学的新政策、新思路,付诸于工作实际;定期对项目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为新项目管理岗位人员提供“一对一”的工作指导培训,便于尽快熟悉工作业务;三是根据西南大学等各合作高校的办学特点和不同的工作要求,不断地完善学习中心的管理规章制度,协调配合,使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四是设立专职班主任,选聘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教师或管理人员担任专职班主任,从学生入学直至修完学分完成学业,全程服务。在报名注册、缴费、办理免修免考、预约学习、网上学习、网上作业的完成、统考的通知、毕业环节的组织、以及考试预约、考试的组织等日常管理等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同时,采用定期抽取学生做回访、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学生对教学与教务管理等工作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改进和提高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五是实行定期的工作检查考核制度。每学期末,由学院领导和学习中心主任对各科室的工作进行检查,年终对全体管理人员进行年度考核(评),考核结果纳入个人工作绩效,成绩优秀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和严格执行,增强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充分地调动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学习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
五、坚持“学生为本”理念,做好学习支持服务
校外学生支持服务是校外学习中心的核心职能[4],也是保障学生远程学习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5],学习支持服务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关系着远程教育质量的高低。广西电大学习中心坚持“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高度重视学习支持服务,视之为第一要务,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并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
其一,充分发挥依托广西电大丰富的成人办学经验的优势,为网络教育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并随时与学校教学、招生、技术等相关业务部门联系、沟通,共同处理和解决学习支持服务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其二,坚持每学期举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请主办高校的领导发表讲话及颁发证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提高完成学业的信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也促进了招生工作的开展,即以教务促招生,形成办学的良性循环。
其三,根据各办学高校的办学特点和教学要求,为落实各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指导、支持服务,督促和监控。主要工作是: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和网络学习培训,介绍网络教育各环节的要求和上网学习指导,针对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讲解;指导和督促学生按时选课、上网学习、完成网上测验和预约考试、完成各类作业、撰写实验报告和毕业论文;通过QQ群、微信群、电子邮件和电话联系,及时督促学生参加教学辅导、答疑;利用教学平台的后台记录监控学生网上学习情况,跟踪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学习进度,对滞后者给予个性化的辅导服务等等。
由于教学管理到位,学习支持服务工作做细做实,网络教育办学取得了良好效果,大部份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本科毕业论文通过率达92%,年度毕业率达84.2%。
广西电大学习中心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招生办学的方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合作办学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努力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學习支持服务,为广西当地培养各类应用型建设人才。截至2018年,学习中心与西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等9所重点高等院校合作,招收网络远程教育学生约12000人,开设适应社会需求的专科专业30个、本科专业56个,培养了专科毕业生8000多人、本科毕业生4000多人,为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广西电大学习中心的教学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和学业的顺利完成,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多次荣获西南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等合作高校网络教育优秀学习中心和优秀管理中心称号。2017年又荣获“2017年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优秀校外学习中心(西南大学)”的荣誉称号,在北京召开的2017年(第十六届)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开幕式上,为广西电大校外学习中心颁发了奖牌予以表彰。这是迄今为止,广西区内校外学习中心获得的最高级别的荣誉,它承载着广西电大学习中心全体同仁长期辛勤耕耘和奉献,是对多年来规范办学、学生学习支持服务工作的充分肯定,它是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的集体荣誉。
[参考文献]
[1]胡建松,郭玉堂.对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建设的几点认识[J].文教资料,2008(4).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Z].教高厅[2003]2号.
[3]卢奕,郭小琪.基于网络的高校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3).
[4]邢晓.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4(8).
[5]吕立宁.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工会论坛,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