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对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启示
2019-09-10渠淑洁韦俞伽
渠淑洁 韦俞伽
摘 要: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作者在研究和欣赏J·S·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的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其创作背景、特点,还是其曲式和音乐结构,均对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这就使得音乐与教育这两种表面上并不完全同类的知识具有了某种共性,进而从中掌握不同门类甚至不同领域知识的共通性,从而将对J·S·巴赫的《d小调卡塔与赋格》更深的理解转移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领域当中,最终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并希望所得的几点启示能够对广大青年教师快速掌握授课技巧,提升教学技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J·s·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教师教学技能;启示
中图分類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1-0018-03
Abstract: As a college teacher,the author discovered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ing and appreciating J·S·Bach's "d minor Toccata and Fugue", whether it is the background, features, or the musical form and music structure, it has a good enlightenment on the teaching skills of young teachers. This makes music and education, two seemingly not identical knowledge, have some common features, then we can grasp the commonality of knowledge in different categories and even different fields. Therefor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J·S· Bach's "d minor toccata and fugue" is transferred to the field of teaching skills of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finally reached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hope that the resulting revelations can help young teachers quickly master the teaching skills and improve teaching skills.
Keywords: Johann Sebastian Bach; d minor Toccata and Fugue; teaching skills; enlightenment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高等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类型,其教学内容具有高深性和专业性。高校教师作为高校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之一,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和传承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是教学过程的合作者和参与者,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而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储备力量,其快速成长既是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教学活动作为师生互动、交往的桥梁和纽带,为了更好发挥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必须加强高校教学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快速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大多数青年教师由于在教学技能方面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存在照本宣科、缺乏生机和活力、教法教学模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对教学内容不够熟练、教学过程中重难点不突出、知识点讲解不够透彻、教学任务课时内容分配不合理等缺乏教学经验的表现,导致教学效果和质量不理想。这一方面,会使得青年教师自己产生职业挫败感和迷茫,[1]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笔者在研究J·S·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的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其创作背景、特点,还是其曲式和音乐结构,均对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这就使得音乐与教育这两种表面上并不完全同类的知识具有了某种共性,进而从中掌握不同门类甚至不同领域知识的共通性,从而将对J·S·巴赫的《d小调卡塔与赋格》更深的理解转移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领域当中,最终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一、J·S·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一)J·S·巴赫《d小托调卡塔与赋格》的创作背景及特点
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的德国作曲家J·S·巴赫,由于他生于巴洛克时期,所以他的音乐创作也以巴洛克文化为背景。其中创作于“魏玛时期”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是在他担任阿恩施达德教堂管风琴师期间所创作的,是专门为教堂礼拜仪式所使用的。该曲结构缜密而完美,言语华丽而又气魄宏伟,全曲将托卡塔的自由和赋格的严谨两部分有机结合,J·S·巴赫不仅让托卡塔在曲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又极大地提升了赋格的内涵,丰富其内容、强化了主题,还增加了和声技法的使用,使赋格成为他作品中最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2]
(二)J·S·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的结构解读
1. 曲式结构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把握好曲式结构,拥有自己独特的结构框架,有章可循,才能使作品魅力发挥至极。J·S·巴赫的《d小调卡塔与赋格》其结构由四部分组成:依次为托卡塔(前)、赋格曲(中)、再现托卡塔(后)、尾声。前中后尾声四个结构部分并列而出,不但展现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更达到高度统一,使得整个曲子的主题与风格鲜明且贯穿全曲。其中托卡塔作为主线贯穿全曲,巧妙地与赋格段落连接起来。将托卡塔与赋格这两种体裁完美结合,体现了巴赫严谨的曲式结构特征和高超的复调写作手法。
2. 音乐结构
从音乐结构上来看J·S·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曲子采用d小调。一开始是导曲,把前奏导入到托卡塔中,前面开始速度从容且慢,层层递进,将d 和声小调的属音以音阶式的缓慢下行至导音,然后到主音,此时调性明确但小调色彩暗淡,这使得曲子形成了宏伟磅礴的气势,并含有悲壮气氛,充分发挥了引子的作用。这样的气氛越来越强,一直持续到在主音上奏出庞大的减七和弦。
随后开始变为自由奔放的“托卡塔”部分。主题采用风暴般的急板,像行云流水一般极速前进。接着转入“赋格”部分,让曲子以中速中强音乐节奏匀速前进。再到“再现托卡塔”部分,在和聲、调性等音乐表现力度上频繁转换,顿音与连音极不稳定的联合演奏充分体现了“托卡塔”热情奔放与跌宕起伏的特性。最后进入声势浩荡的“尾声”,其风格综合了前面“托卡塔”“赋格”“再现托卡塔”部分的特征,特强的音乐力度、调性的转换又与曲首的“托卡塔”结构部分遥相呼应,同时还展现出了对未来美好的向往。[3]
全曲“托卡塔”部分与“赋格”部分巴赫均适当的使用了不和谐音,这也是他创作符号的特点,以此形成并增强了对比效果,使整首曲子更富感染力,得到了更好的演奏效果。
从总体结构上看,托卡塔的音乐风格更具有一种即兴性、自由想象性,凸显了感性生命的一面,而赋格强调的则是严谨、秩序的逻辑性,凸显了人的理性生命的一面,二者的结合更好地概括了人的精神境界。[4]整体下来融入了“从容的、缓慢的、急速的、活泼的、充满生命力的”等多种情绪变化在内,从而使赋格部分的六个阶段从多层次塑造出该乐曲独有的形象,直到全曲演奏结束。[2]
3. 对演奏者的要求
毋庸置疑,作为该曲的演奏者,其对这首作品内涵的充分理解和领悟将决定着是否能将J·S·巴赫的《d小调卡塔与赋格》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观众。因此,演奏者首先必须对该曲做深入细致的研究,要全身心的使自己投入到曲目当中,用心去品味,用灵魂来演奏。其次,演奏时需根据曲子段落、音色、符号等的不同标记进行演奏,尤其是赋格部分,注意声部、织体的特殊性的变化展示。再次,在演奏托卡塔部分时要注意内容衔接的连贯性、音量音色的和谐一致性、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等。最后,演奏时要将该曲音色饱满、音量宏伟及其和声效果丰富的特点表现出来,最终达到混响效果。
正是由于《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是在他担任阿恩施达德教堂管风琴师期间所创作的,且是专门为教堂礼拜仪式所使用的,所以该曲的演奏形式与高校教师授课形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从头至尾贯穿着的川流不息的速度节氛,表现出了一种生气蓬勃的活力,宛如一篇滔滔不绝的演说,也宛如一堂生动悦耳的专业课,对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有很好的启发效果,值得借鉴学习。
二、对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启示
作为一名高校专任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具备巧妙地教学设计能力、娴熟的教学实施能力、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仪表仪态等全面的综合素质。其中的每一方面都很重要,但教学技能却是需要教师进行现场展示的环节,其表现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提升青年教师的现场教学能力,从J·S·巴赫的《d小调卡塔与赋格》中得到了以下启示。
(一)以学生为中心,做好教学设计
巴赫认为音乐是用来表达和传递情感的,认为音乐的功能是使人得到愉悦。他的音乐创作也多赋予了音乐强大的生命力,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内涵。同理,高等教育中,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也首先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授课内容,即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专业学生做好相应的教学设计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的结构安排课参照《d小调卡塔与赋格》的曲式结构。
从对其“曲式结构”的解读当中可以发现,要强化对自主、能动、内生增长型教师发展模式、动力机制的研究,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组织发动与“自下而上”的自主发动相结合的教师发展实践范式。[5]因此,每一位青年教师的每一堂课也应当形成和拥有自己独特的结构框架,可以参照该曲中:托卡塔(前)、赋格曲(中)、再现托卡塔(后)、尾声四个结构部分并列而出的结构形式做好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但能展现出每个知识点各自的特点,更达到知识点间的高度统一,使得课程的主题与风格鲜明且贯穿整堂课。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必须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学习需求的特点,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展现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确保效果好、效率高、富有吸引力的教学实施,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如能在教学设计中加入“能在课堂上真正体现‘教书育人’环节”的内容,整堂课将会更加精彩而富有意义。从前文J·S·巴赫的《d小调卡塔与赋格》演奏注意事项(对演奏者的要求)中可以得知,这就需要青年教师如同演奏师一般“对曲目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全身心的使自己投入到曲目当中,达到用心去品味,用灵魂来演奏”的境界。所以,青年教师自身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平时就要多听课,多读书,而且是要多读经典,做到“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集各家授课方式、授课技巧之风采,对教学内容多做深入细致的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使自己的课堂更加有内涵,有深度,最终也用灵魂来授课,传达的不仅是知识,而且也是一种精神与情感。避免单纯的讲授课本上的内容,真正体现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引导大学生积极思考。
(二)抓住课堂主题,做好开篇导引
《d小调卡塔与赋格》开始的导曲正如教师开篇可以设置“案例、新闻”等导入环节一样,引出课堂主题,“引子”如同一节课中的“导语”,可以提示课程内容的主题形象、授课基本风格、节奏、速度等,揭示性的奠定了大学生对本节课主题和内容的把握及理解,起到统领课堂、提纲挈领的作用。所以,在每节课的开头部分,应当尽可能地做好开篇导入,引出本节课的课堂主题,让学生心中有主线,避免形成盲目学习,造成一头雾水的不良效果。随后正式进入课程内容的学习,也可参照“自由奔放的‘托卡塔’部分”采用风暴般的急板,像行云流水一般使课程内容极速前进。
(三)把握课程核心,突出重点难点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一堂好课的开始,青年教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把握课程核心,突出重点难点。授课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部分,正如同曲子紧接着转入的“赋格”部分,演奏时需根据曲子段落、音色、符号等的不同标记进行演奏,尤其要注意声部、织体的特殊性的变化展示。这些都启示我们在课程核心内容部分,首先应当展现出如曲子般“以中速中强音乐节奏”匀速前进,同时还要注意运用特殊的高低音、带有不同情感色彩的语调語速来突出重点难点。
再到“再现托卡塔”部分,它联合演奏充分体现出的热情奔放与跌宕起伏的特性,演奏时注意内容衔接的连贯性、音量音色的和谐一致性、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等对高校教师的启示为:在把握课程核心,突出介绍完重难点之后,同时不应忽略与前面基础内容部分的紧密衔接,使得课堂内容也要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协调一致性和高度统一性。
(四)注重抑扬顿挫,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语言与日常沟通用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要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需要青年教师在授课中特别注重巧妙的把控好语速、语调、表达方式,从而达到好的互动效果。如同在该曲音乐结构设计中让“曲子一开始就形成了宏伟磅礴的气势”一般,课堂导引部分也应当达到如此声乐效果,首先,从一开始就要借用悦耳的声音的力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
其次,可借鉴学习巴赫在该曲子全曲均适当的使用不和谐音的创作符号特点,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即全程适时使用抑扬顿挫的声音高低起伏、和谐悦耳的形式,以此形成并增强了对比效果,使整堂课更富感染力,得到了更好的授课效果。
最后,从总体上看,即兴性、自由想象性托卡塔音乐风格与严谨、秩序的逻辑性的结合也更好地概括了和体现了人的精神境界。整体下来,教学课堂当中也应当融入教师的个人情感体验,将严谨科学的知识体系与教师即兴、自由的想象力结合在一起,赋予整堂课“从容的、缓慢的、急速的、活泼的、充满生命力的”等多种情绪变化在内,并在授课时将教学内容(含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利用音色饱满、音量宏伟及其和声效果丰富的特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最终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五)做好课堂小结,达到承上启下
《d小调卡塔与赋格》最后进入“尾声”部分,其风格综合了前面“托卡塔”“赋格”“再现托卡塔”各个部分的特征,使用了特强的音乐力度、调性的转换又与曲子首部的“托卡塔”结构部分遥相呼应,如同高校教师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之前,也应当对本次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梳理、整合知识点。曲中最后所展现出的“对未来美好的向往”也启示高校教师要做好本节课最后一件事情,即预告或者引出下堂课学习内容,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结束语
总之,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承担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大学教师职能,青年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兼师魂、师德、师能、师爱于一身的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做到:1. 坚定自己从事高校教师工作的理想信念,树立以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等先进的教育理念;2. 不断提升自身道德情操,丰厚自身的内在素养,要有爱教、爱生、爱学的仁爱之心;3. 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多读经典著作,多读原著,加深自身哲学功底,自觉掌握现代科学方法,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4. 培养创新精神,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计,达到高效教学。教学过程中,只要用心用力,就可以不断超越自己,走向成功。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讲:“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作为高校青年教师,更要持续探索实践,扬长避短,使自己真正认识到教育教学工作的独特魅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而优秀的高校教师,为传承中国文化,培养优秀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琳琳.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一点心得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8(7):18-19.
[2]杨晓静.浅谈《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的艺术特色和演奏体会[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1):155.
[3]陈婷婷.复调作品在手风琴演绎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4(7):43-44.
[4]薛锦 .J·S·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BWV913的分析与研究[D].陕西:西安音乐学院,2013.
[5]陈正权,朱德全.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J].教育探索,201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