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中惜春和探春的形象比较

2019-09-10安璐

雨露风 2019年1期
关键词:探春才情悲剧

安璐

摘要:《红楼梦》中女儿们的悲剧,使人读之便会不禁为之悲悼抹泪。探春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才情高有抱负,是个极具政治家风范的才女。尤其她的胸襟与才志是其他女子所不及,是小说中具有时代意义的典型人物;贾惜春同为十二钗之一,小说中描写贾惜春的笔墨较少,但她独特的魅力在于出身高贵却被迫出家的命运。本文通过对两姐妹的人生道路、性格才情及悲剧结局的比较,展示了人间美好事物与美好感情的备受摧残,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红楼梦》的悲剧主题。

关键词:惜春;探春;性格;才情;悲剧

《红楼梦》作为四大经典名著之一流传至今,其中作者塑造的一大批极具特色的栩栩如生的形象甚是惟妙惟肖,例如敏锐干练、志气高远的贾探春,孤僻乖张的贾惜春等等,对后来作家的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当时封建社会背景之下,探春并不与其他闺阁女子一般故作姿态,她虽然身世低微,但是给读者呈现最多的却是她的大方利落。惜春被作者赋予了独具特色的绘画天赋,她也具有超然的心境,不被众人所拖累。可是即使再有才华抱负,即使早早看破红尘,同样都逃脱不了悲惨的结局,更加凸显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一、探春和惜春形象比较

(一)出身、取名

探春,庶出小姐。从林黛玉的眼中看到的探春是一种出水芙蓉,超凡脱俗的美,眉宇间透着一种卓尔不群的气质,与黛玉的纤弱不同,更多的是一种才气与霸气。

惜春,贾府四小姐,贾珍的妹妹。属于嫡出,但是她却没有享受到嫡出小姐该有的爱和幸福。在黛玉的眼中她是“身量未足,形容尚小”。惜春的每次出场即使是再盛大的场面,也只是沉默箴言,着实给人一种陪衬的感觉,因此李劫认为:“惜春的意义也仅仅只是在于叹息,是大观园春天的终结。”[1]

红楼的绝妙之处就在于书中人物的命名与生活比较贴切,红楼中的一名一姓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惜春,大半生都在参佛悟佛中度过,负了春色。探春则不会虚度光阴,从来都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懂得去探索思考。

(二)性格

虽出身在一个大家族,同住大观园,但二人的性格却是截然不同的。诸联《红楼评梦》认为“探春如杏,惜春如菊”[2]。探春认定的不会轻易放弃,惜春则是洁身自好,所以两人的性格结局也就不同。

1.敏锐干练——又香又红的刺玫瑰

在《红楼梦》的描写中,探春识大体明事理,无论什么事情都可以处理得很得体。贾府的人称她“玫瑰花儿”,美丽却扎人,似乎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威严,所以就连霸道狠毒的王熙凤也惧她三分。

探春的身上有着那个时代女人没有的清醒抱负,她想要做出一番能够证明自己的事情。探春对政治局势有很高的洞察力,所以她对贾府的兴衰有着深刻的见解。抄检大观园时,她不允许任何人侵犯丫鬟的隐私,可偏有些目中无人的狗腿子仗势欺人,她立刻怒斥道:“……可知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3]这样的慷慨陈词足以看出探春有远见卓识。探春的悲痛、慷慨都是源自她深刻地看破了园里其他人所看不到的大家族衰落的征兆。

2.外冷内热——孤介顽执的朽茧

与探春不同的是惜春孤傲耿直。在抄检大观园之前,惜春给读者的印象应该是稚气天真的,在大家面前她总是会微笑:在猜灯谜时,她的被贾政猜中,她笑着答道

“是”;刘姥姥说“食量大如牛”,众人都乐了,只有她拉着奶母叫给揉揉肠子,这一拉一叫,不仅可爱得很而且也是一种极单纯的热心肠的表现……这一切让人感觉她好像从来就无忧无虑,是一位单纯可爱生活极惬意的千金小姐。但这都是表象,这位喜欢笑的小姐,不知内心有多孤独。

在等级观念极强的封建社会,她是嫡出小姐,贵不可言。可是命运却对她甚是不公,亲人对她冷漠异常、关心极少。情感上的空虚使她形成了孤寂冷僻、偏执的性格。在抄检大观园时,从小便服侍她的丫头入画因私传东西犯错,将要受罚时,惜春冷心冷情不为入画辩驳一言半语,让主仆情分就此断开。在与尤氏争执中明显表态只要保住她自己,别人都可有不管,也不让别人连累她。世人都认为惜春冷漠无情,却不知内心孤独固执的她在是非不断的大观园中唯有如此才能保住自己的名节,在这淤泥沼泽的环境中像白莲花一样高洁冷傲不染纤尘,彰显着她作为一个贵族小姐的自尊与自持。而且,或许她撵走入画,也是想入画可以远离这片污浊的黑海,过自己不被污染的生活。惜春虽是诗社的副社长,但却犹如一个影子,扮演着可有可无的角色。周围的现实已沸腾得让她无法安宁时,她选择离开众人,独享寂静的天堂,似乎告诉大家她一个人就可以很好。

(三)才情

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束缚了多少闺阁女子的才华。然而与众不同的红楼女性大多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歌赋可以信手拈来,更有甚者,政治谋略游刃有余。不过才情也有低有高,各不一样。

1.才精志高

都说凤姐果敢决断,而探春也不惶多让,而且她有凤姐的干练老辣,却无凤姐的尖酸刻薄。她治家理事的才能,作者也不遗余力地描写了一番,在暂时代管贾府事务时,为人刚正不阿,不会偏帮偏私,即使面对自己的生母赵姨娘亦不会改变原则,将舅舅赵国基的后事直接按惯例处理。后来她又根据府内现状,提出了新的管理方案来减少府中开支,一系列改革,兴利除弊,开源节流,不得不令众人刮目相看。

探春,不仅在治事理家方面得心应手,在诗词方面比起黛玉宝钗虽有所不及,但也伯仲之间,兴趣浓厚,所以提出创立诗社,第三十七回她给宝玉的信中说到巾帼不让须眉,颇有一种将军令的感觉。由此诗赋活动开展起来,探春的诗篇在其中是最先呈现的,她志向远大,相信事在人为,对生活满怀憧憬,乐观顽强。正是这种精神孕育出她清新、向上和充满活力的诗风,而且全无半点千金相,这些在她的诗篇中都看出来,就如《残菊》,探春先将残菊笼罩在风雪严霜的惨败之中,后又置于“万里寒云”沉寂中,不禁有种绝望无力之感。然而,这和探春豁达、顽强的性格是不相符的,所以有了尾联绝处逢生之笔。她没有哀叹,没有哭泣,而是寄希望于可感的将来。其中“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3]更是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宝玉甚至不服输地说,明儿得闲,我作出十二首来。

2.天赋独具

惜春孤冷早慧,没有如探春般精明果敢的性格和才高志大的抱负,却也独具绘画的天赋。惜春的“(头唤作入画,也是作者暗示她绘画的天赋。

惜春自小孤僻,深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仿佛与这世界毫无瓜葛,尤其她最喜欢将山水风景纳入她的画中。这样的性情,这样的嗜好,无一不在揭示着她内心向往清净和归隐山水的意向。曹雪芹在塑造惜春这个人物时,专门点出她对绘画并不痴迷,如贾母令她作《大观园行乐图》,她很淡然,宝钗就所需的绘画器材侃侃而谈,惜春倒仿佛成了外行人。贾母的任务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画作之中不光要包含山水园林、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还有各类人物的神韵,即使宝姑娘向她提出建议,可以让外头的画师将景物摹画出来,但是姑娘们个个气质出众,外人无法窥探其貌,也无法画出其神韵,最终还得惜春自己将其入画。这本就是一个困难的工程,如果惜春自己没有天赋,是无法应对完成的。

惜春可以领悟参禅之意,是因为她所处的环境不同,遭遇了比平常女子更多的人情世故,所以她比较早熟,也就聪慧很多,注定有不一样的悟性和慧根,可以看透很多。惜春冷僻同妙玉相似,而节操多于妙玉,因此她先顿悟却出家晚。

二、探春和惜春结局比较

谈到探春和惜春的结局,探春远嫁、无法回家,惜春出家、决意婚姻,两人的命运和结局都逃不开浓浓的悲剧色彩。

探春,叹春也。虽有不一样的才志,但终究也是远嫁海疆。虽比起大观园里的其他姑娘的惨死、变卖已算令人感到些许宽慰,但是从此骨肉分离,只能梦中相见的结局也着实悲惨,令人慨叹。探春的悲剧结局早在前八十回就被埋下伏笔,在第五回宝玉梦游幻境所看到的金陵十二钗的探春判词,每逢过节只能在江边远望,想回家也只能在梦里。判词前还有一幅画,就象征着探春像断线的风筝一样远离家乡、飘向远方。贾府繁荣之时,探春都无法实现自己的报复,更别说而今贾府危机四伏,树倒猢狲散,探春当然也难逃远嫁的命运。

惜春,息春也。身在繁花丛中的她,看着繁华一点点散去,只能黯然神伤,用冷漠消极避世来保护自己,同时表达她的抗议。于是,她非常坚决地选择了与宁府断绝一切往来,表示不让大家连累她。惜春把荣府当作最后一片净土,可是,当荣府也摇摇欲坠,她该去往何处。曾几何时,她亲手一笔一画地将繁华之景跃然于纸上,可如今的大观园确实一片狼藉,昔日的美好不复存在,这一切都将她一点一点推向佛的身边。没有人再会追问她《大观园行乐图》是否完成,而且,她明白哪怕她将繁华尽现,体会到的也只是冷漠、崛靛、萧瑟和消失殆尽。从此,她将不断思索,顿悟,陪伴她的也只有那盏孤灯。

红楼梦中上演的是一部悲剧,曹雪芹以“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创作精神,创作了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展示了一幅幅令人憫泪的悲惨画卷。无论贾府的衰落还是封建社会的最终灭亡是谁先觉察,其趋势都是无法逆转的,这种趋势也反映在探春和惜春这样以封建礼教养育出来的女子的一生中,这是她们的个人悲剧,是家族悲剧、社会悲剧,更是时代悲剧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1]李劼.论红楼梦: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M].新星出版社,2006.

[2]王志良.红楼梦评论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探春才情悲剧
探春任职岗位的时空选择
咏北京冬奥会健儿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你摆脱原生家庭阴影的样子,很帅
观菊赏鹦有怀
柳枝词
玫瑰花探春
画家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不希望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