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性思维与女性主义双重视域下的一堂大学英语阅读课堂设计

2019-09-10吴思颖

校园英语·月末 2019年10期
关键词:阅读课程批判性思维女性主义

【摘要】语言的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思维方式和人文素养。所以本科阶段学习更应该将教学的重点向培养批判性思维转移。同时,英语专业女性学生比例高,将女性主义研究与教学结合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一篇英语阅读文章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研究,探讨了大学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实现女性主义教育的双重教学目标。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女性主义;英语教学;阅读课程

【作者简介】吴思颖(1983-),女,汉族,江西抚州人,南昌大学人民武装学院外语系,讲师,英语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育,英美文学。

一、引言

对大学本科阶段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的培养,是近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大批语言教育学者和专家都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和研究。早在2000年发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附录Ⅲ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就中提到,为了应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多元化,单一的基础的外语技术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对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新要求,即培养“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其中,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教育改革过程中的挑战。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既要有扎实的语言技巧,也应加强语言文化素养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语言专业课程中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为课程的重点目标,将英语专业定位为人文学科,培养人文通识型人才。

英语语言专业学生长期以女性为高占比。一方面,女性学生的集中,使校园学习的环境处于性别比较单一的状态,较少机会体验两性的冲突;另一方面,在以女性为主导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加入女性主义教育,非常有利于其女性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即便对于少部分的男性学生而言,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理解两性的矛盾冲突,重新审视两性矛盾这一重要社会问题,学会理解与尊重性别的差异性,正视各自的性别价值。

英语阅读课程是英语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其主要教学内容是于通过选取原版英文文章,习得和提升阅读技巧,进而对作者的观点,论证方式和论据进行归纳总结学习。如果能将批判性思维运用到阅读课中,就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学生需要积极地思考,用理性和客观的方式分析篇章结构和作者观点,判断和反思,最终得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批判性思维与女性主义的结合,对课程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总体上来说,课程实施步骤可以分为理解、思考、分析、推理、判断、反思和表达七个阶段,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结合女性主义理论的指导。

二、女性问题的导入

文章“A Broom of One’s Own”选自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英语专业教材《现代大学英语2》,作者Jean Railla,纽约大学客座教授,作家,女性主义学者。在文中,作者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以时间为叙事逻辑,回顾并反思了自己女性主义形成和发展,反思与改变的历程。文中的要点集中在其女性主义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开始,作者接受并践行当时主流的女权主义者观点,即女性进入家庭从事家务劳动是无价值的,成功的女性要离开婚姻,脱离性别分工,去追求社会中与男性同等的职业地位。第二阶段,进入新千年,作者的生活状态已经因为脱离女性相应的性别行为变得非常糟糕,她开始反思,过去的女权主义所倡导的,将女性与女性的自然分工分离,是否真的能够帮助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第三阶段,作者逐渐接受和学习女性生活方式和社会分工,同时在此过程中发现,只有发掘并肯定女性在家庭中的工作的价值,不逃避家庭的构建,与男性分工合作,才能实现更加和谐自然的人生。

对于本科阶段的大学生而言,课程实施过程中不需要深入理解女性主义的历史与概念,可以仅停留在对女性主义发展过程的探讨与思考。前文提过,英语语言专业的学生以女性为主,可以尝试通过教师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的设计和引导,结合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经验,探讨女性的身份,女性的社会分工,女性的职责,寻找女性的性别价值,同时,这一部分也应该让男性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以男性的视角,激发女性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本课的批判性思维培养重点在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论述思考女性主义产生发展思潮的变更,反思其各阶段的合理性,最后通过自我判断,提出个人对女性价值的判断的思考。

三、课堂教学的实施步骤

1.语言的输入。对于大学专业学生,他们基本已经拥有了语言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文本意义的理解阶段,也是语言获得阶段,大部分可以在课前的预习完成,教师通过给出学生相关问题,围绕着作者女性主义观点的变化阶段,关键词“Nurturant House”(养育厨房),Domesticity(家务事), Traditional Womanhood(传统女性) 和“Women’s Work”(女性的工作)这四个概念理解和探讨,在课前先尝试总结出女性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主流思潮与观点,结合课外资料的搜索,了解每个大阶段的背景并能够做出简单的原因推导,理解作者的观点。

2.课堂呈现。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通过讨论问题:

“女性工作指的是什么工作?”

“作者对传统女性工作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

“作者认为的女性价值来自何处?”

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女性主义的相关语言表达,完成语言输入;总结作者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训练分析与推理能力,将作者的论证方式内化为自身的逻辑思考和表达能力。

3.判断与反思。这一部分是整个课堂的重点,也是批判性思维和女性主义结合的重要步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论点与论据的逻辑性与合理性。针对概念“女性工作的价值”(Value of Women’s Work),学生集中讨论的是以生育和主持家务为代表的具有女性性别特征的,以家庭为服务目标的工作,进而思考“女性的价值”(Women’s Value)的获得。纵观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历史,早期的女性主义,正如作者描述,一直在倡导女性脱离自有的女性特质和自然属性,追求与男性在社会职场中同等位置,以获取自我价值。但是作者用自身经历证明,女性如果不能肯定“女性工作的价值”,最终带来的是身份剥离的迷茫与否定自我的痛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女性主义开始向消解“二元对立”,反对父权制,重新正视“女性的价值”转变。作者通过提出“被贬低的女性工作”(Devalued Women’s Work)反思如何看待“女性工作的价值”。

学生进行这一部分学习的时候,发言非常积极。因为“被贬低的女性工作”实际上存在与他们生活的各方面,也是他们在未来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女性的性别特征决定了她们承担的大部分工作如养育孩子和从事家务劳动是在家庭中完成的,无法用社会职场中的薪酬制衡量,从而造成了女性工作价值的被贬低。如果连女性自身都不能肯定這些工作的价值,那么必然陷于困顿。这样的困惑让学生很容易找到作者在文中后半部分提出的观点:

“… I am suggesting that we think of “Women’s work” as something viable, interesting, and important… And what about the skill, love and creativity that goes into raising children and running a home? ...it’s damn hard work that we as feminists need to start respecting.”

学生们在发言过程中提到,如果仅仅从现代经济社会的角度衡量女性在家庭中工作的价值是错误的。根据作者的观点,女性主义者首先应该肯定这些工作的价值,并给予尊重,理解这些工作的价值不在于金钱所体现出的价值,而是人类情感的价值,生存的价值。

只有尊重自身在家庭中的工作的价值,女性才能找到性别的价值,两性之间不应该是敌对的状态,而应该共同合作,和谐相处,通过构建家庭,共同完成性别分工的方式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也是人类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种群得以存续的重要条件。

4.反思性写作与教师的评价。书面的表达可以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进行整理与内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反思作者所提出的“尊重女性工作的价值”和“男性盟友”两个最终观点,用英语写作的方式给出自己对作者观点和全课核心论点“女性价值”的辩证思考。这两个概念的选取同时兼顾了占比较小的男性学生的发声。学生对作者的观点不一定要赞同,但应该有自己的观点与思考。笔者认为书面的方式相较于口语表达更加稳定,也更加适合教师给予诊断与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正面而积极的,教师的身份应该是指导性的,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肯定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对概括与总结,分析与判断思维过程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探索构建正确的世界观。

四、总结

女性主义与批判性思维方式相结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的尝试,现有的研究资料非常有限。二者的理论化与体系化还有需要大量的后续研究。要将二者真正融入教学实践过程中,首先需要将二者作为阅读课程的教学主要目的和教学重点之一,教师作为引导者,不断地在课程进行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地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从阅读的输入,到分组讨论和写作过程中的反思和产出,将语言技能的学习和人文素养,思维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理解,分析,判断,反思,然后表达各自的观点,才能够切实有效地培养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女性主义更加合理的理解与运用。

参考文献:

[1]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重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243-247.

[2]张尚周.个性化教学视域下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式研究[J].语文学刊,2016(2):113-115.

[3]李莉,韦清琦.女性主义教育走入大学英语学习课堂——以一篇精读课文为例[J].外语研究,2015(6):68-72.

[4]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阅读2[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24-27.

[5]李正栓,李迎新.中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教育实施的策略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3):49-56.

猜你喜欢

阅读课程批判性思维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有效词汇教学探索
女性主义的东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