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思考
2019-09-10万承香
万承香
摘 要: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贯穿学习的始终。针对数学的学习,我们不仅需要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还需要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传统简单的数学理论知识传授变为了数学思想的培养以及数学方法的运用,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成为了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方法;数学思想
一、数学思想方法的相关概念
数学思想是人们用视觉提取现实世界空间形式以及数量关系的相关信息,经过大脑进行一系列思维活动最终形成的结果。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具有紧密联系,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运用的指导,数学方法则是反映数学思想具体化,展现出来的一种形式。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思想方法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普遍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由于数学知识层级不同,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需要运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而数学思想方法也因为数学知识的层次性而展现出层次性。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以数学方法的形式展现出来,拥有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数学思想存在于所有的数学学习中,接受数学知识学习的人都拥有数学思想,都能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具有普遍性。
二、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一)课前掌握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1.确定数学教学目标
数学目标分为整体的教学目标和多个具体的教学目标。通常来说,教师进行课前准备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具体的,落实到每一节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除了与教材内容结合之外,还需要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起来,以便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科学的开展数学教学。教师在制定数学教学目标的时候,就需要将数学思想渗透的重要任务包含在其中,以教学目标指导展开的数学课堂,自然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其中。
2.把握数学教材
数学教材作为主要的小学数学教学工具,教师需要将其充分应用起来。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数学教材展开,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必然需要结合数学教材。教师需要仔细研读数学教材,针对数学知识点,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将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做到在教学中重点关注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在知识的传授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带领学生掌握新的数学知识的环节,也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主要环节。在仔细研究数学教材、确定数学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把握教学重点,科学地渗透教学思想方法。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相关知识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抓住题干中数学元素中存在的比例关系,可以运用一定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含义。比如,数学习题阐述第一辆汽车车速 90km/h,第二辆汽车比第一辆汽车车速少20%,求第二辆车的车速。结合整体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将第一辆汽车的车速当作单位“1”,画一条线段则为单位“1”,圈出一段为“1”的20%。由题意可知没有被圈住的线段表示第二辆车的车速,与第一辆车车速之间的关系在线段图上展示得清晰明了。
2.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渗透数学思想
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简单具体化。例如,在巩固学生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场景——超市购物,将很平常的生活场景以数学语言描述出来,构建数学模型,帮助学生强化数学加减运算。例如,小红和妈妈去超市购物,小红手里有60元钱,购物需要花费90元,小红母亲又拿出40元给了小红,问小红是否能够完成全部东西的付款,超市人員是否需要找零?将一种很平常的生活场景通过数学建模思想,编制成为数学应用题,可以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数字的加减运算。
3.在课堂实践中渗透数学思想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实践活动必不可少,在课堂实践活动中也是渗透数学思想的重要时机。针对某些数学知识,以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测量相关知识时,教师让学生自行测量桌子、铅笔等,强化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学知识(如:寻找规律),如果学生在不能直接了解其中的规律,就需要学生在折纸、画图的实践中深入寻找,这些实践都蕴含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4.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完成数学作业。纵然教师能够积极渗透数学思想,但是数学思想的领悟始终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感悟。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我探索,不管是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还是进行数学习题训练的时候,都需要鼓励学生运用多样的、创新的方法,针对学生学习上的困惑及时指导,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多方面思考。
参考文献:
[1]王伟政.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实践 [J]. 学周刊,2016(25).
[2]邢纯晨. 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J]. 教育现代化,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