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观察案例—我的音乐我做主
2019-09-10文慧
文慧
案例背景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们普遍认为现在使用的《幼儿园多元能力实践课程》教材中,里面有部分音乐不是很贴近幼儿的生活,音乐旋律不动听,有些歌曲的音域较广,歌词拗口、难记忆,孩子们似乎对这些音乐活动没有较高的学习热情。
案例描述
在一次音乐活动中,我正在引导孩子们欣赏《花之舞》,龙熙雯小朋友悄悄地走到老师前,贴着我的耳朵说:“老师,我们有点不喜欢这些歌曲,这些歌曲有点不好听。”“老师这些音乐我们不喜欢”。正好从我们身旁经过的乔乔还有剑剑也附和道。我本想继续引导大家欣赏,但这时,其他的孩子也议论开了。于是,我停下活动问孩子们:“那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呢?”爱发言的龙熙雯小朋友迅速举起小手说:“老师,我们喜欢动画片里面的歌曲。很多歌曲我们都会唱一点。”我带着好奇的眼神望着她:“比如呢?”“比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听到龙熙雯小朋友一说,孩子们又开始议论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走到我跟前说:“老师我会唱《葫芦娃》,老师我会唱《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老师我还会唱《熊出没》……”听到这,我想与其让孩子听着自己不喜欢的音乐学习,还不如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还有哪些音乐是他们自己喜欢的,便于以后更好地为孩子们开展活动,激发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这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一份计划表,亲切地说:“除了这些动画片里的歌曲,还有哪些是你们喜欢的呢?”如果你们想到了,就大胆地举手发言,我来记录在这份表格里。以后的音乐课你们做主。”听到这里,大家的手举得特别的高,讨论气氛更加热烈:有的说《小火车---托马斯》、有的说《智慧小虎》、有的说《快乐的一只小青蛙》、还有的说《智慧树》系列歌曲……每一个孩子说我就边记录,不一会儿一份新的音乐教学计划就诞生了。最后,机灵的龙熙雯欢跳起来:“老师,以后我们就可以唱自己喜欢的歌曲了。”其他的小伙伴们也跟着开心地笑了!从此,只要一弹起孩子们喜欢的音乐,教室里会立即传出他们整齐、有力的歌声,唱的是多么快乐,多么欢喜!
案例分析
首先,根据我的教育经验,我觉得能让幼儿快乐的音乐就是好音乐。因为这些音乐是幼儿喜闻乐见、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为什么有些音乐孩子们不喜欢呢?因为教师忽略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于是我想到,在选择教材时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与教师共同收集喜爱的音乐,从孩子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呢?从幼儿生活中寻找和挖掘兴趣、快乐,是《纲要》和《指南》倡导的一种教育观念。通过与幼儿的交流,我发现孩子们对动画片的主题曲或片尾曲,特别是一些熟悉的片头曲更是人人会唱,甚至有一人唱众人合的效应。于是当我每每播放类似于像《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熊出没》主题曲给幼儿听时,立即引起了自发地合唱和欢呼,而且百唱不腻。因此,音乐的选择来源于幼儿,这是让幼儿享受音乐快乐的前提!
其次,根据《纲要》和《指南》要求,我感到以前的音乐活动往往是教师设计活动形式,幼儿被动参与。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参与到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来呢?于是我大胆尝试着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方式。交流中有幼儿提出:“老师我想唱《小虎》的歌!”“我想用《熊出没》的歌来跳舞!”“我想扮演葫芦娃来表演!”......” 幼儿有许多的想法,让我感到单一的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众多孩子的愿望,于是我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活动中尝试一个主题,多种表现空间,根据幼儿需要设置了“小舞台”、“歌剧院”“音乐创意室”等供幼儿选择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得到满足。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喜欢这些音乐表现形式,我还为幼儿提供了图谱、操作卡、舞蹈道具,让幼儿在生动有趣,材料丰富、自主表现的活动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尝试创造表现带来的快乐。这样,教师始终以一个观察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幼兒积极学习,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在快乐自主的活动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