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深不知处
2019-09-10白琳
白琳
我们有一个文物修复课程,平时都在威尼斯宫上。旁边是圣马可教堂,拐弯过去就是考古与艺术史图书馆(Biblioteca di Archeologia e Storia Dell’Arte),文物课都是在下午上,早晨可能是另外的户外课,比如考古或者美术馆课。因为课都在城里,中午的时候我们就随意在某一个历史遗迹里吃东西,最多喝一杯咖啡,通常我会去买一支冰激凌或者喝一杯麦当劳的奶昔———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要比国内好喝。之后我们就会到图书馆里坐一会儿,看看书,写写作业。有时候三点,有时候四点,再走上两步路,进入从前教宗的宅邸去上课。
去过意大利的人都知道,那里最为集中地保留了大量古代建筑、古典艺术和古籍善本。以罗马为例,大多数市内建筑最晚也是巴洛克时期建造的,而像佩鲁贾、锡耶纳这些古城,那里的建筑则能追溯到文艺复兴初期和中世纪,甚至有2000年前的古罗马建筑。现在那边是国内留学生学语言必去的两个城市。如果到了意大利,有可能的话请一定去Assisi(阿西西)。Musa说,没有人会不喜欢阿西西,我深以为然。好几年过去了,Musa带着我去的时候还对它有着深情厚谊。那座小山城里遍地都是她的记忆,粉红色的墙,点缀着无数花草,落日余晖,山顶风光,一间小餐厅,好吃的比萨店……有人说人活着都是泡沫,我们也许真的在泡沫里活着,而支撑我们充满希望地活下去的动力,就是那些美丽的泡沫。这个小城在翁布里亚大区佩鲁贾省,位于苏巴修山的西侧。学艺术的人就一定要去了,因为那里还有契马布埃和乔托等大师的杰作。
言归正传。
考古与艺术史图书馆是一个艺术类古籍图书馆,藏有大量很珍贵的图书。我第一次去是因为一门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课,系主任给了我一个书单,我在网上查了一下,里面有一本很重要的书,就在这个馆里珍藏。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好好学习意大利语,去找书只能连比画带写。进这个馆最麻烦的是要先上二楼,交出证件,然后拿到一张书卡和一把小钥匙,接着再返回一楼去存包。存包处挨着一个卫生间,非常典雅的卫生间,进门需要刷借书卡。因为每一次去都非常麻烦,上上下下要跑好几趟,所以我问管理员可不可以直接办理一张长久的借书卡,就像我在国家图书馆办理的那样,得到的结论是不行,他们目前只有这个服务。
意大利的大学很少有设全校性的大型图书馆,只是每个系都会有自己的专业图书馆。图书馆就在楼下,方便学生自习,也方便查阅资料,专业性很高。住在campus的同学经常就使用那些图书馆来学习。因为不住校,又离地铁口很近,我常常去的是国家图书馆和这个考古图书馆。公立图书馆对外开放,各种服务都很完善,而且有预约的话,还会有专人陪同,带着去看古籍善本。在考古图书馆,因为一开始不会用查找书籍的电脑,我每一次都会事先写好要找的书目,递给前台的阿姨让她帮我查。当然有时候也不是阿姨,是个大叔。不管是阿姨还是大叔,他们都很耐心,帮我认认真真写好书目所在的位置,可是当然,我根本也还是找不到我想要的书。
如果要想象一下考古图书馆,就直接想成我们在所有欧洲电影里看到的漂亮的图书馆的样子就成了。虽然不大,但是它实在太好看了,尤其是这些馆都在古建筑里,楼上还是博物馆。考古图书馆顶子很高,四周围着书,人可以走上木梯去找书,但是会发出吱吱扭扭的声音。我曾经在上面站过十几分钟。什么都不做,就是站着,被陈旧的书册包围。
图书馆检索功能很好,如果这个馆里没有,系统就会帮忙检索到别的图书馆。比如说我第一次去检索的时候,就有另外两本书被检索出来在国家图书馆。国图是我最常去的图书馆,下一篇我会认真写写它。当然,还会检索出威尼斯图书馆有这样的书。有一次我想找几本关于米开朗琪罗的古籍,但是检索出来都在威尼斯图书馆,安德烈跟我说可以在考古馆预定,这样书籍就会从威尼斯运过来,但是需要花费一点时间。后来我真的就此问过管理员,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只要是能够检索到的图书,如果预定的话,他们会想办法把书从别的馆里调过来给你看。你要做的就是等待。
因为找不到书,所以每一次我就拿着管理员写的小条到一个角落里的小办公桌前让人帮我找,填好单子,等十五分钟之后去取。有时候管理员还会问我要不要帮我预留,这样的话第二天或者第三天来的时候就不用再找了,可以直接从他们那里取出我要看的书籍。
一开始我都是自己去图书馆,后来就有了许多朋友。常常和我一起去的有玛丽娜和娜塔莉还有Even。但是有时候时间很紧张,我们觉得上下楼梯太麻烦,就还是选择在威尼斯宫花园里喷泉边的树下喝一杯咖啡。有时候也会去圣马可教堂里坐一坐。
其实,很多时候,游客们会忽略掉很多真正应该欣赏的风景。这是路过与居留的区别。游歷是不充分的,更多的深刻感受在生活之中。这个圣马可教堂我们进去也好多趟了,它的丰富性让人惊叹。教宗马可的遗骸存放在祭坛下,风格是融合的,经过多次的修缮,保留了九世纪的环形镶嵌画,蓝色和金色的屋顶上的狮子是十五世纪的教宗保罗二世家族的徽章,殿内有文艺复兴时期的柱子,也有巴洛克时期的廊柱,历史的层次非常鲜明,很快就能够辨识出来。这就和罗马本身一样,每一段艺术风格都留下了痕迹。我们第一次去是跟着教授C,他教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他仰着头讲了顶子上非常精美的coffer———这个词还挺难解释的,在建筑学里就是在天花板上的平顶镶板装饰。说实话翻译出来的词就算每个字都能看懂,也还是让人缺失了想象出物体的模样的能力。建筑课真的让我感到非常艰难,直到后来我找到了一本词典,还配有图片,做了大量的笔记,才把这个课程跟上。
威尼斯宫也是一个好去处,建筑课来过,和Dabell教授也来过,但是来的最频繁的恐怕就是上文物修复课了。给我们上课的教授V是梵蒂冈文物修复中心的主任,负责修复过西斯廷教堂和拉斐尔画室。这么说的话好像不够响亮,那么如果我说米开朗琪罗的《创世纪》天顶画以及《最后的审判》以及拉斐尔的《雅典学院》都是他来负责修复的,是不是就有够分量了。
如果我没有到罗马来,或许会觉得这样的履历实在太过精彩,我一定要和这样的老师学习。可是等我来到了这里,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课程配置的教授,每一个都是这个行业的翘楚,有一半都来自梵蒂冈。每天上课中,目之所及的一切都是古老的遗迹,看得多了,壮观的感受荡然无存,人变得麻木起来。实际上我有时候想,我真的没有感受到重大的喜悦。一方面是因为一开始上课我根本跟不上,并且常常被教授提问,所以当我面对那些遗迹的时候,根本没能放松心情去体会和感受,而是充满紧张和焦虑。后来呢,逐渐习惯之后,我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专业,所以就变成了专注在细节里。甚至,因为我早期的跟不上,我的同学偶爾还会对我提问,于是又偶尔会变成互相切磋,没有人发出惊奇的感叹,说哇这个地方好神奇好美什么的。从来没有,大家上课还都是一副很严肃的样子。
暑假期间我回了趟国,倒也没有感觉到完全的不适,但是忽然就像走出了梦境,觉得曾经发生的一切都不真实。甚至像是经历了一场穿越之旅。因为专业的特殊性,城市的特殊性,我几乎在历史里泡了一年,真真切切地泡着。其实,对于很多留学生而言,是没有能够很好地真正深入到罗马去的。我阴差阳错地申请到了这样的专业,感觉到自己的运气真的是好极了。
我们去了很多不为外人所知的世界,上山下墓,登高爬低。看了无数的遗址文物。考古学的课我最后拿到了满分,教授和她的助手给成绩的时候说真是难为你了,一个完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学到了这样的罗马。我其实也觉得挺不好意思的,而且也觉得他们给我的分数多有鼓励的成分在。后来中世纪艺术也拿到了满分,教授说lin我知道你学到了很多但是我不能考完你知道的全部。而我知道我其实没有学到很多,当我身在太原回忆起罗马的时候,常常忘记我们去过的地方的名字,由不得还得查一查。可是好多地方在国内根本检索不出来,所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当我自己翻看手机,看那些壮丽的美好的图片,那是我第一次认真审视我去过的地方,像一个游客一样放松心情地审视,我忍不住对人生怀疑起来———真的一切都只是泡沫吗?那么,这个泡泡也简直太过美好了。
昨晚和一群朋友去吃饭,还一起喝了酒。在国内,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微醺的放松,和人喝酒都简直像是工作。昨晚我很想试着看看自己究竟能不能放松去喝酒,但还是没有。酒精使人欢快,使人亢奋,但是第二天,总会让人更加抑郁———这只是我的想象,来源于我对身边喝酒的朋友的观察。
关于喝酒的记忆,我恐怕会永远记得我回国之前的那个夜晚,在渡槽公园的深草丛里和娜塔莉铺着毯子喝酒的情形。简直就像是一场梦。我们那天见了两面,中午一起在城里吃了冰激凌,下午各自回家睡了一觉,到晚上十点才在公园里铺好毯子。她说她会想念我,甚至八月已经准备好和我去海边游泳。在寂静的公园里,娜塔莉折腾半天才装好了微信。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外国人装微信还得语音输入。娜塔莉用了三种语言才过关,那过程好笑无比。十二点多我们喝完酒,站起来的时候发现身后是一个教堂,十字架在夜空里发出白色的光,像是一座灯塔。那晚上我们喝完了半瓶酒,我没有醉,一点也没有。但是那种幸福感让我想要流泪。这大概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体验到的喝酒的峰值。实际上不是喝酒这件事,而是和谁一起喝才能够让人感到心醉。罗马的夜晚很美,没有人的街道很美,一切都很美。我们在街道上漫游,像是漫游在我们其中一个人的梦境里。娜塔莉说,Lin,我们一定不要失去联系。
人生真的都只是泡沫吗?或者我们都应该这样问一问自己。昨天有人说,真的,我这辈子一定是去不了罗马了,那么就让我和从罗马回来的你喝一杯吧。现在说这一辈子,是不是都太早了呢?很多年以前,我也没有料到有一天会来到罗马,会飞行一万公里的旅程来到一个梦境。我此时,也不知道最后会到哪里去,还有多少的可能性,但是罗马教会了我去感受生活,教会了我去爱。
回想起来,我始终站在历史的废墟之上,过不了多少年,我也会成为一个在海上破灭的泡泡,消失得无影无踪。小时候我很喜欢《海的女儿》的结尾,觉得那样的尾巴真的是美极了。在海上化成泡泡,多么美丽的泡泡。
我一直不能总结我在罗马的所有幸福,因为那幸福多种多样如此庞大。等我远离它,才发现我曾经在那么美丽的世界里生活过。我知道自己终将有一天会彻底走出那个世界,那个世界会像这个世界里的无数泡泡一样在我的眼前破灭,可是又怎么样呢?我曾经无比幸福过,那幸福永远在我的心底。我感谢所有的神,让我能够体会到这样极致的伟大的幸福,我感到了巨大的满足。
我知道这样的巨大的满足是一种什么滋味,这样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