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体裁衣,分层培养 —— “课来课往”促教师专业成长
2019-09-10王瑜
王 瑜
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同成长时期的教师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统一的培养方式和研训形式未必适应所有的教师。我园为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实施了分层培养策略,开展了“课来课往”系列园本教研活动。“课来课往”是根据教师的不同需要,为教师量身定制的一套专业化成长行动计划,一般以学期为单位、以需求为导向、以适宜为标准,有计划、分层次地逐步开展研课活动,旨在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搭建适宜的鹰架,促进教师在课堂中成长。
一、新教师汇报课——助推扶持
新教师是指走上教师岗位1~3年的教师。他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和实践缺乏联系,活动组织开展中目标定位不明确,关注教学流程而忽视幼儿的反应,对待突发性事件缺乏应急处理能力等。
針对新教师的特点,在新教师初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熟悉本班级孩子之后,我们组织开展了新教师汇报课。新教师的汇报课一般放在学期中后期,由师傅直接指导,由新教师所在的教研组的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听课和议课,然后在师傅的帮助下,新教师对本次活动的得失进行反思。活动前有师傅的指导和帮助,活动中师傅全程配合,结束后师傅参与议课和协助反思。师傅的全程参与与贴身指导,有效减缓了新教师心理压力,使活动避免了诸多的盲目性,为新教师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教研组通过集体听课、议课,全面了解新教师在熟悉幼儿、了解幼儿、追随幼儿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然后针对性地帮助新教师发扬优点、树立信心,引导新教师学习处理教学重点、难点,协助新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助推新教师从见习期向合格教师的转变,形成专业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新教师助推反思:
虽然正式踏上工作岗位才短短几个月,但是收获颇丰。第一天给孩子们上课时,只知道照着自己的教案进行,孩子们提出很多预设外的问题,把我问得愣住了,不知道如何回答。
经过师傅的指导和帮助,我学会了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用孩子们的语言与孩子交流,心里不再仅仅装着教案……今天教学活动之后,老师们评价我和孩子们的互动自然亲切,活动重难点把握较准,我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当然,大家也为我指出了许多问题,如目标定位的准确性不足、教具使用的合理性欠佳、幼儿关注的全面性不足等,我会在今后工作中努力改进,争取更大进步! (半年教龄——邓老师)
二、青苗教师“会诊”课——把脉支招
青苗教师是指4~6年教龄的青年教师,这个时期是教师专业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已有了一些教学经验,初步尝到了被领导关注、被同事认可、被家长肯定、被幼儿喜爱的喜悦。他们面对各种活动敢于尝试、勇于开展,不怕失败,对教师职业有认同感。
针对青苗教师的成长特点,我们组织开展青苗教师“会诊”课。“会诊”课一般安排在期中之前,期望通过集体教学活动,为青苗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提供支持。“会诊”课是由师傅和幼儿园的骨干教师组成的“会诊”团,对青苗教师的常态课进行集体“把脉”,课后“会诊”团的全体“医生”围桌而坐,和青苗教师平等对话。在宽松的氛围中细数“健康状况”,描述“病情表现”,分析“病情成因”,最后提出“治疗方案”。青苗教师全程参与“会诊”过程,及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困惑,对“会诊”的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以利于更全面更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这个过程既肯定了青苗教师的优点,又帮助青苗教师查找了不足,调整了策略,营造了一种“开放、民主、争鸣、碰撞”的教研效果,促使他们不断自我肯定、自我认同和可持续发展。
青苗教师会诊反思:
这次针对常规课的“会诊”,让我受益匪浅。从老师们的“诊断”中,我看到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为我的成长提出了许多可行的建议,让我明白活动目标准确定位的重要性、教学内容选择的价值性、关注每一名孩子的差异性……虽然问题多多,但收获也多多,因为我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发扬优点,正视问题,高效成长。
(4年教龄——丁老师)
三、成长教师研讨课——细磨精雕
成长教师是指7~15年教龄的教师,这个时期是教师专业成长最佳时期。他们非常关注自身的发展和幼儿的发展,关注集体教学的策略,对教学有强烈的责任感,期望获得更好的成绩。
我们根据成长教师的个人发展特点,帮助其确定适合的领域进行活动,开展成长教师研讨课。研讨课一般放在学期中期,由业务园长带领骨干教师形成智囊团并发挥作用,帮助成长教师从活动的内容选择、目标定位、教具使用、策略运用等方面全方位对活动进行精雕细琢。通过一研、二研……多次的研磨,使听课者和成长教师在磨课的过程中交流、争辩、碰撞,在多种思想的交互中相互启发,在冲突的不断解决中形成新的认识,促进成长教师提高对问题的思辨能力和对课程的理解驾驭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
成长教师研磨反思:
我上的中班语言活动“彩色牛奶”,两个目标分别是:1.借助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引导幼儿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2.能根据故事的情节线索进行大胆仿编,用完整的句式表达。
听课教师课后针对活动进行了探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目标定位有偏差。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的目标提示,语言活动的目标应结合语言活动的开展来定位,而“关注蔬菜颜色特征”就偏离了语言活动范畴。情感目标在幼儿发展阶段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目标中缺少了情感目标的表述。
2.课件使用不规范。在前面进行分段讲述故事时使用了PPT,后面进行完整欣赏时使用了网上下载的视频。PPT和视频里的动物形象有差异,蔬菜的颜色也不同,导致幼儿在活动中多次出现疑问和争辩的现象。
3.难点解决缺支撑。故事里面的句式较长,如“小白兔给奶牛吃了黄黄的胡萝卜,就挤出了黄黄的牛奶,小白兔喝了黄黄的牛奶就变成了小黄兔”。幼儿在讲述过程中仅凭记忆很难理解语句前后之间的关系,并流畅地表述。
在第一次活动的基础上,我梳理了大家的建议,对活动有了新的思考:
1.调整目标制定:(1)根据故事中蔬菜颜色的神奇变化,完整地按固定句式连贯讲述,感受语言活动的有趣。(2)能根据故事的情节线索进行大胆仿编,用完整的句式表达。
2.调整教具使用。针对课件的问题,我忍痛割爱,把优美的视频去掉,仅仅保留PPT,又增加了自制的纸质教具,明确教具的选择是为解决重难点而服务的。
3.调整支持策略。在幼儿语言表达的支持策略上,我把重点放在第一段上,并结合图卡的使用,将语句的内容清晰完整地呈现出来,幼儿可以直观地感受语句前后的逻辑关系,为连贯讲述奠定了基础。
在调整后的活动中,前面遇到的问
(上接第43页)
题都迎刃而解,活动效果受到老师们的肯定。当然也有许多瑕疵与问题,研课时教师又为我一一指出。在下一次研讨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
(7年教龄——徐老师)
四、骨干教师展示课——引领示范
骨干教师是幼儿园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已经在个人的成长方面小有成就,会主动关注幼儿全面发展,能自觉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对领域教学有独特见解,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为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展示他们对课堂教学的独特思考,让教师们领略不同教学风格的独特魅力,我们组织开展了骨干教师展示课。展示课由骨干教师自己依据专业特长确定活动内容和年龄班,学期初提前公布展示时间、执教者及活动名称,全园教师可选择性地参与观摩和研讨。课后骨干教师介绍活动环节,能让普通教师领略一个精彩活动中骨干教师对内容的价值判断、目标的有效达成、策略的有效选择等是如何思考和把握的,又是如何在过程中灵活调整的。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的交流互动,有效提升了骨干教师的引领意识,也为普通教师拨开了一个个教学谜团,使骨干教师真正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
听课教师们课后交流:
教师1 :钱老师的大班数学活动“石头剪刀布”,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我带大班经验不足,时常会遇到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无法解决的问题。这节课给了我很好的启示:针对班级里突出的问题,可以开展集体活动让幼儿主动想办法进行解决。
教师2:在小班语言活动“藏在哪里”中,俞老师巧妙地运用情境教学法,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图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幼儿和听课老师带入了美丽的图画书中。这点非常值得我学习。
教师3:大班语言活动“谁咬了我的大饼”,渗透着“幼儿在前”的理念,幼儿看在前、幼儿思在前、幼儿说在前、幼儿演在前……田老师时刻做一个支持者追随在幼儿的后面,隨时给幼儿提供支持。在以后活动中,我也要努力学习这样的理念,践行这样的理念,真正让幼儿走在前面。
“课来课往”是为教师发展助力的系列教研活动,它不是领导高高在上的检查课,而是为不同教师提供不同帮助,促进平等对话的交流课,没有好差之分、优劣之别,有的是这样和那样的精彩;它不是让教师心生畏惧的推门课,而是提前制订学期计划——有准备的预约课,没有被监督的恐慌和尴尬,有的是从容和激情;它不是追求完美的优质课,而是按照教学进度正常开展的常态课,没有吹毛求疵地追求所谓的“精致”和“完美”,有的是倡导生态和真实的回归。这样的课让上课者和听课者在互助的氛围中平等交流思想、碰撞火花,感受到彼此成长的心声,也让不同成长时期的教师寻到了适合自己的成长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