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美食类综艺节目背后的乡村文化

2019-09-10覃柳玲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19年1期
关键词:厨房食材美食

覃柳玲

由于美食具有诱惑力,一般制作精良的美食节目都能获得较好的收视效果,导致了美食类节目的泛滥与同质化。如何挖掘美食背后新颖的表达方式,通过节目传递出更有价值的深意,是所有美食类节目都应该考虑的问题。《野生厨房》是近期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原创性美食探寻节目,以公路行进为主线,呈现以当地的原始材料制作的美食,将饮食制作完全突破厨房的限制,放归到乡野田间。在制片人余杭英看来,美食更像一个载体,带着嘉宾以及观众,去了解那些分散在祖国各个角落的,尚未被太多人熟知的地域文化和风俗民情。[1]饮食文化通过视听画面传播,让观众感受到饮食背后的乡土文化。《野生厨房》不仅呈现了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还通过还原食材的寻找过程、当地人的生活状态传播了乡村文化。

一、节目的特色

(一)走进自然,延伸视觉美感

节目选取的拍摄地大多未被开发,呈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状态。烟雾缭绕着山丘,梯田一层层向远处处铺展,山间溪流在卵石间跳动,湖上的舟船在随波漂浮,镜头中的画面壮美震撼。画面的呈现有近景、远景和全景,近景拉近观众与景色的距离,让观众看清美景细致的构成;远景从高空或平移拉远镜头呈现,使得画面更广阔、更壮丽。色彩具有渲染氛围的作用,白色云雾环绕碧绿的青山、金灿灿的稻田、夕阳落山时天边的一抹红光,色彩协调而大气。节目通过真实的影像观察,用镜头呈现大自然奇特的魅力,唤起观众对大自然的赞叹与向往。在这样的景色中烹制美食、品尝美食,味觉和视觉得以完美的结合。

(二)素人参与,彰显村民的古朴魅力

一些综艺节目以天价邀请明星加盟的行为放大了明星與平民的巨大收入差距,触碰了社会的敏感神经,引来公众舆论的激烈批评。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调整和规范真人秀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样的大背景下,“星素结合”的录制方式越来越普遍,素人在综艺节目中出现频率增多,让节目在情感上更加容易打动人,在心理上更接近普通人的生活。《野生厨房》中素人的参与感相对较强,每一期节目都邀请一个当地村民做向导,他们熟悉当地的野生食材,为嘉宾的野外烹饪提供帮助,出乎意料地成为节目的新看点。素人向导带着嘉宾去寻找野生食材,解说食材的相关知识,还发起了对自然保护的讨论,丰富了节目的内涵。在完达山采蘑菇的片段中,素人包叔在镜头下的表现力极强,收获了观众的一致好评。饮食文化离不开人的因素,对于同样的饮食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恰恰是饮食文化丰富性的表现。[2]

(三)烹制美食,融入天人合一的状态

大脚菌一年生长一次,生长时间只有两到三天,只生长在800米左右的马尾松树林中,只有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才能采到,这就是自然的客观规律。所谓“食色,性也”,指出了对于美食的热爱是人的本性,节目深入食材原地,通过亲手劳作获取食物,这就是人的能动性。“和谐共生,天人合一”是节目的律音,嘉宾搭灶、生火、处理食材、烹饪,认真劳作的过程是他们与大自然的一种沟通。火锅、孔饭、大马哈鱼宴等美食的制作是人与大自然的结合,是天人合一的体现。为了确保美食极具诱惑力的呈现效果,节目组找了专业拍摄美食的团队跟踪拍摄,采用了微距、升格、延时等拍摄手法,呈现出滋油的肉片、咕噜冒泡的焖煮大鹅、奶白的鱼汤等美食画面,带动观众的视觉、嗅觉和味觉,隔屏感受食物的美味。

二、美食节目背后的乡村文化表达

《野生厨房》作为一档新生的美食类综艺节目,如何突破美食节目发展瓶颈,以创新抓住人的眼球是节目成功的关键。影视节目在文化传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节目策划与内容的选择、编排,有限场景和声影技术的巧妙结合与运用,使得文化元素集中在特定空间中进行展示,又借助电子媒介实现了远距离传播,使广阔地域的人们同时共享这一文化形式,从而把文化传承的时间向度极大地压缩在空间的扩展中。[3]在中国,“吃”不仅是为了饱腹,它背后蕴藏的是强大的人文力量与共同价值的认同。

(一)记录劳作场景:辛勤劳动的价值引导

劳动可以改变命运,大到人类的命运,中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小到个人的命运,靠投机取巧不行,最可靠的还是靠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4]《野生厨房》中传达的劳动最光荣和反对不劳而获的理念正符合社会价值取向,体现了节目的文化价值。村民饭桌上的食材主要是自家种植或采摘于野外,取得过程中要付出劳动;节目嘉宾自己背起竹篓,到山上采蘑菇,到田里割水稻、打稻谷,到江上撒网捕鱼等都体现了勤奋肯干的劳动精神,嘉宾的劳作也只是村民日常劳作的小部分。综艺节目的制作要以主流价值观为导向,传播正确的价值理念,综艺节目的文化价值是指节目内容所具有的有益于观众规范和优化自身生命存在的某些特质,以有助于观众获得正确的艺术品位和审美追求。[5]节目中农民和渔民勤恳劳作,用双手和微笑拥抱生活,这就是乡村文化在食物上的表达:食材的获取靠劳动,生活来源于付出。

(二)以美食为交流介质,表现人民热情好客的真性情

节目中,村民们很乐意与嘉宾进行物品与食材的交换、赠送食材、提供厨具和运输工具,而这种热情与嘉宾的明星光环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因为村里人对明星的关注度不高,甚至有人不认识著名主持人汪涵。酉阳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给了飞行嘉宾的坤音四子组合一块腊肉后,为了他们吃得方便,主动把腊肉用热水焯过一遍,刮去黑色的表面,并切成薄片。老人并不认识这些所谓的明星,但秉持来者是客的理念热情地给予他们帮助。村民自制美食的手法很简单,基本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如同他们友好热情的性格一般,无需修饰地自然流露。虽然没有饕餮大餐,乡村民众的餐桌文化却很真诚:以食会友、热情待客。

(三)表达淳朴乡村生活:赞颂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

主持人汪涵带领4名嘉宾走入田野乡间,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体验村民的日常劳作生活,这就是生活体验类综艺节目,指嘉宾在规定的各种情境中,按照节目既定的安排和规则体验生活;观众则随着嘉宾体验产生代入感,进而引发情感共鸣的一类综艺节目。[6]村民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很充实,他们劳作时的歌声和微笑表达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村民农忙时干农活,闲暇时到河中抓鱼,到山上采蘑菇,朴实的生活已融入大自然。秋收时节,农民为了节省时间选择在田野旁搭建临时灶台,就近煮食;渔民的交易集市在近岸的海上,人们购买海鲜以船为交通工具,是当地人的一种饮食方式,也是生活方式。节目以自然环境和人文风貌为背景,呈现远离尘嚣的饮食方式,还原较为纯粹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乡村居民对生活的热爱还表现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有较强的环保意识。比如,节目意外拍摄到渔民在乌苏里江捕到鳇鱼和鲟鱼,但因为它们是国家保护动物被渔民放生了。可以说,中国饮食一直都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选择恰当的时令获取食材。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中,中国的饮食文化极具特色,除了食物的制作、饮食的习惯与方式,它还代表着中华民族饮食中的勤劳、礼俗乃至天人和一的观念。

三、节目的不足与改进

笔者认为,《野生厨房》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一是厨房不够“野”,这一点也是观众吐槽最多的。从节目名称可以看出,节目的特别设计在于以野外环境为厨房,以野生食材为原材料,改变往常在室内厨房烹饪美食的状态。但是毕竟嘉宾缺乏野外烹饪的经验,同时节目组的安排也不够大胆,除了环境是在野外进行的,其他环节都没有体现出“野”的特点,整个节目给人的感觉是“野生厨房”只是个噱头。二是节目整体上关于素人的镜头还是太少,依然打着明星牌。野生向导在提供帮助之后就消失了,没有和嘉宾一起品尝美食,没有更深入地挖掘当地饮食背后的乡村文化。让人感觉素人就是一个被利用的角色,显得節目的人情关怀淡薄。三是对于吃剩的食物处理不当,存在浪费的问题。美食节目仅仅注重美食制作的过程是不够的,还要以珍惜粮食的态度对待食物,若后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会引起观众的不满,也不符合主流价值观中关于节俭的要求。节目定位不清晰,使其在专业性比不上《风味人间》,亲切感比不上《向往的生活》,娱乐性比不上《饭局的诱惑》,处境比较尴尬。

基于以上存在的不足,笔者建议《野生厨房》应有如下改进:

(一)明星与素人的充分融合,这里的融合指的是素人不应该与明星区别对待,应该与明星一起融入节目的录制。因为他们熟悉身边的自然环境并且远离城市,这使得他们对野味食材的解说更具有权威性,对农村日常生活的描述更能满足城市居民的好奇心,同时淳朴的村民形象更容易获得观众的好感。

(二)走进更贫困地区,承担社会责任。《野生厨房》并没有帮扶贫困农村的意识,只是借着农村的背景实现慢节奏的效果,以新鲜食材达到美食制作的目的。这样的商业性综艺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缺乏人文关怀,造成了节目的空洞。如今我国的扶贫工作已经进入脱贫攻坚战,社会各方力量都应帮扶贫困地区脱贫,综艺节目也应如此,不能总盯着商业利益不放。

(三)改变美食节目的常规路线,传播乡村文化。从节目的播出效果来看,观众对农村的饮食文化更感兴趣,能引起不同地区的观众对家乡的怀念和产生情感共鸣。观众不仅关注美食本身,还关注村民的饮食习惯及相关的生活方式。新的综艺节目重在创新、有特点,而《野生厨房》把搞笑综艺、美食综艺、慢综艺的定位混为一体,导致什么都差一点,应把重心放到对乡村文化的表达上。

四、结语

我国的综艺节目众多,但能成为“现象级”的却寥寥可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能满足观众的真正需求,难以摆脱娱乐导向;团队创新力不足,局限于原来的思维框架,难以突破瓶颈;缺乏节目制作的价值理念,把握不住节目制作背后的意义等。因此,综艺节目的发展不仅要以市场为导向,更要以价值和意义为导向,在原创的基础上再创新才能赢得观众的青睐。《野生厨房》致力于打造中国原创节目,选题上也符合观众的心理需求,提倡接近自然的新生活方式。虽然不是“现象级”综艺,但节目在传播乡间文化上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呈现出一个有力度、文化气息浓郁的乡土中国。

注释:

[1]刘景慕.俞杭英 X 汪涵,公路片 X 美食,芒果TV野生厨房“野”在哪[EB/OL].微信公众平台. https://mp.weixin.qq.com,2018-11-19.

[2]乔新生.“舌尖上的中国”为何变成“故事里的中国”[J].青年记者.2018.09.111.

[3]庞慧敏、张倩.国家认同的电视话语建构——以文化综艺节目为例[J].新闻战线.2018.19.80-82.

[4]李捷.弘扬劳动精神铸就美丽中国梦[N].光明日报.2015.5.30.

[5]程前、沈丹妮.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价值导向及其建构路径[J].中国电视.2018.09.46-49.

[6]徐书婕、朱亚希.情感传播视阈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创作与接受——以生活体验类综艺节目为例[J].中国电视.2018.08.59-63.

(作者系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厨房食材美食
人与食材
人与食材
大师教你做藏餐《牦牛肉炒青稞》
食材变动物
美食
萌萌兔在哪里
拥有这些厨房神物“小改造”也能翻身
美食都被玩坏了
我的厨房我做不了主
美食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