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镇银行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2019-09-10鲁灵怡

关键词:村镇银行经营绩效股权结构

鲁灵怡

摘要:本文基于52家村镇银行2013-2015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取聚类稳健标准误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主发起行持股、自然人持股以及企业法人持股对村镇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所持有股份比例与其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自然人股东数量的扩大对其经营绩效有显著的正面作用,而企业法人的所持有股份比例的增加则会对其经营绩效产生抑制作用,同时企业法人持股集中度的增加对提高银行经营绩效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村镇银行;股权结构;经营绩效

一、问题的提出

經过接近十年的发展,村镇银行作为我国进行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等矛盾。与一般股份制银行有所不同的是,主发起行制度使得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拥有一定的特殊性。当前形式下,村镇银行自身的股权结构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两种模式:一种是主发起行所持有股份比例大于50%的绝对控股模式,在该模式下,对于村镇银行的经营发展,主发起行将拥有完全的控制权和决定权;另一种是主发起行所持有股份比例在15%-50%的相对控股模式,在该模式下,主发起行仍是第一大股东,但其控制权和决定权有限,各个股东之间将会形成利益牵制。一般来说,基于不同的股权结构,企业将会产生不同的治理结构,最终影响到自身的经营发展。因此,对于村镇银行来说,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身经营发展特点的股权结构,以有效提高其经营绩效,这一问题亟需关注。

在相关研究方面,刘蕾(2009)利用Laporta等(2002)建立的模型对86家村镇银行的样本数据进行了股权结构的研究分析,认为主发起行所持股份比例超过50%时容易垄断股东决策,将会导致村镇银行的经营绩效有所降低。柴瑞娟(2010)也提出在设立村镇银行时,应当寻求一个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不能太分散或者太集中,即在股权相对分散在各个股东的基础之上,再对若干个股东所持有股份进行相对集中。李卓(2011)则通过研究发现,自然人参与股本投资对于村镇银行二元绩效的提高均呈现正相关关系,因此其主张推动民间资本参与投资村镇银行。邱晖(2014)认为村镇银行应当是采取相对控股股东和一部分大股东控股相结合的股权结构,具体来说,相对控股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比例一般需要限制在15%-30%之间,而些许大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在10%以下,从而使得股东之间得以互相牵制,进而可以促进提高村镇银行自身的经营绩效。李丽芳(2015)利用了山西省内的16家村镇银行作为研究样本也发现这一研究结果,即主发起行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对于村镇银行的净资产利润率(ROE)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熊德平等(2017)对865家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主发起行最好以一个尽量低的初始持股比例得到村镇银行的控制权,尤其是在其控制权收益比较大,而谈判优势比较小的情况下,更要减少其初始持股比例,以吸引更多的其他资本人股。李红玉等(2017)利用899家村镇银行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尽管大部分村镇银行采取绝对控股模式,但其发展速度却不如采取相对控股模式的村镇银行。

总结概括现有的文献有关于股权结构与村镇银行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很大一部分仅仅是分析了主发起行所持有的股份比例与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鲜有从自然人持股和企业法人持股角度实证研究其对村镇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的。并且在现有的文献中,关于股权结构对村镇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我国学者观点各异,还未达到一致的论断。因此,研究村镇银行主发起行持股、自然人持股以及企业法人持股侄等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村镇银行的长远发展以及有关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根据相关理论,对于村镇银行来说,在绝对控股模式中,主发起行一般是选择持有50%-100%的股份,掌握着银行运营发展的绝对操控权。由于主发起行持有村镇银行绝大部分甚至全部股份,一旦村镇银行在经营运行中出现亏损,将会对主发起行的利益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主发起行自身所获取的利益与村镇银行经营绩效的高低息息相关。因此,主发起行通常会亲自出任或派出代表作为银行实际的经营管理层,银行经营管理层和控股股东利益相一致,目标都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经营管理层的工作积极性很高,基本不会发生变动,银行能实现稳定的经营发展。尤其是当主发起行是农村金融机构时,由于其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深入了解,还能在日常经营管理中给予村镇银行相关的技术支持。由此来说,一个银行若是采取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将会促进其经营绩效的提高。

村镇银行采取相对控股模式时.主发起行基本是持有银行15%-30%的股份,虽然仍是控股股东但其控制权和决定权相对有限,银行经营管理层一般是由股东大会决策选举的,经营管理层的利益和控股股东的利益并不完全趋于一致,不但可能会致使经营管理层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不高,而且在银行实际的经营运行中还可能会出现各股东意见不一致,相互牵制的情况,甚至可能出现民间资本股东出于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逐,私底下与其他股东进行联合,共同对抗控股股东,此时非常容易产生违规的关联交易行为,大大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最终对其经营绩效的提高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除了主发起行以外,村镇银行的自然人持股和企业法人持股同样对其经营绩效有一定的影响。首先,对于自然人股东来说,其风险容忍能力相比法人股东较弱,会更关心银行的盈利能力,付出更多精力追求自身的利益。因此应当增加自然人股东数量,促进银行产权多元化,提高村镇银行的经营绩效。其次,在资本市场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现状下,很多企业法人股东参股银行后,往往会利用银行进行关联贷款来满足自身持续的资金需求,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银行的风险增加,同时经营绩效下降。由此推断,企业法人增加其所持有股份比例将会给村镇银行带来负面影响。综上,提出假设1。

假设1:不同性质的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对于村镇银行的经营绩效有着不同的影响。具体来说,村镇银行主发起行所持有股份比例对其经营绩效呈正向影响,自然人股东数量对其经营绩效也呈正向影响,而由企业法人持有的股份比例则对其经营绩效呈现负向影响。

除了以上所说股东性质和各股东持股比例的差别,股权结构的差异还包括在同种类型股东中股权集中度的差异,而村镇银行股权集中度的高低也是会对其经营绩效造成一定影响的因素之一。股权集中度高时,少数股东在决策时往往较易达成一致决定,能对银行的经营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而分散的股权会使得多数股东之间产生意见分歧,相互牵制阻碍决策的统一。基于上述阐述说明,本文推测村镇银行企业法人持股集中度的增加将有助于其经营绩效的提高。由此提出假设20

假设2:企业法人持股集中度的增加会对村镇银行经营绩效的提高产生推动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我国52家村镇银行2013-2015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主要来自:第一、各村镇银行数据,来源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各家银行网站信息披露;第二、各村镇银行所处县域的经济水平数据,来源于各省份统计局网站2014-2016年的统计年鉴。

(二)变量选取

1.绩效变量。经营绩效是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本文通过资产回报率(ROA)一村镇银行各年份的税后净利润与总资产比值所得,以此来衡量村镇银行的经营绩效情况。如果指标的数值较大,表明村镇银行经营绩效较高,如果数值较小,表明经营绩效较低。

2.股权结构变量。股权结构变量是本文的解释变量。本文依据从各家样本村镇银行年报中收集的相关股东信息.按照股东性质将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划分为:(1)主发起行持股(Initiator),作为主发起人的银行各年份所持有股份占村镇银行总股本的比例;(2)自然人持股(Individual),各年参与投资村镇银行的自然人股东的数量;(3)企业法人持股(Corpo-rate),除了主发起行以外的参加入股的法人各年所持有股份占银行总股本的比例;(4)企业法人持股集中度(H-corpo-rate),采用企业法人股东各年的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来表示,具体来说是对各企业法人所持有的股份比例求出平方和,如果该数值越大,则表明企业法人持股的集中度越高。

3.控制变量。本文控制了可能会对银行经营绩效造成一定影响的其他因素,包括:村镇银行注册资本(Capital)的差异、规模(Size)的差异、经营时间(Time)的差异、所处县域经济水平(Area)的差异以及资本结构(LEV)的差异。

(三)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对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作为经营绩效的指标,52家样本村镇银行的ROA平均为1.571%;在股权结构的变量中,主发起行各年所持有股份比例平均为44.154%,各年份自然人股东数量平均为11.244位,企业法人股东各年所持有股份比例平均为32.761%,同时企业法人股东各年持股集中度平均值为272.009,其从0.000至750.000之间不等。总体观察,52家样本村镇银行整体的持股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控制变量中,村镇银行各年份注册资本平均为7977.769万元,各年份总资产处于3497.52-690491.5万元之间,平均为89979.94万元,各年份资产负债率的平均值为96.474%。

(四)模型设定

通过以上研究和假设,由于每个样本银行的运行情况均不相同,不排除存在着不随时间变动的遗漏变量,所以本文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与其经营绩效的关系,模型的具体表达形式如下:

上述回归方程展现了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与其资产回报率(ROA)的关系。在方程中,被解释变量ROA代表的是第i家样本银行第t年的资产回报率;解释变量Initiator、Individ-ual、Corporaten、H-Corporate分别代表的是第i家样本银行第t年的主发起行所持有的股份比例、自然人股东数量、企业法人所持有的股份比例以及企业法人持股集中度;控制变量Capital、Size、LEV分别代表的是第i家样本银行第t年的注册资本、资产规模和资产负债率;Are表示第i家样本银行所处县域t年的国民生产总值;α表示常数项,μ表示随机干扰项,β、β、β、β、γ、γ、γ、γ均为系数。

四、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一)多元回归结果

本文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对样本村镇银行的156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同时使用聚类稳健的标准误消除异方差和自相关。设定模型Ⅰ为基准模型,模型Ⅱ、Ⅲ分别加入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变量(Capital)和资产规模变量(Size),模型Ⅳ为包含所有变量后的整体回归。回归结果如下表1所示。

(二)结果分析

从上文的实证结果可以得出,主发起行所持有的股份比例(Initiator)变量前的系数值为正数,且4个系数至少都能够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村镇银行主发起行所持有股份比例对其经营绩效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自然人股东数量(Individual)变量前的系数值为正数,且都在5%水平下显著,这说明了村镇银行自然人股东数量的增加对其经营绩效的提高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企业法人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比例(Corporate)变量前的系数为负值,且在模型n和N中都在10%的水平下顯著,这表明企业法人股东所持有股份比例对其经营绩效的提高产生阻碍作用,以上结果均符合本文假设1的预期。企业法人股东持股集中度(H-corporate)变量前的系数值为正数,且都在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村镇银行企业法人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对其经营绩效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果符合本文假设2的预期。

对于控制变量,注册资本(Capital)变量前的系数值为正数,且都在5%的水平下显著,资本的增加将会对经营绩效产生一定的正向作用,说明注册资本的增加有利于村镇银行设立初期的信贷投放和规模扩张,使其更快立足于农村金融市场;资产规模(Size)变量前的系数为负值,且都在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规模的扩张将会阻碍银行经营绩效的提高,可能是由于经过多年的发展,村镇银行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处于边际报酬递减的范围,增加规模所产生的边际成本高于可以获得的利润,影响了自身经营绩效的提高;资本结构(LEV)变量前的系数值为正数,且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其对经营绩效的提高将会产生推动作用,说明目前村镇银行的资产负债率过低,大多数村镇银行的信誉不高、客户认同程度低,影响其存款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开展,造成其吸收的存款额度严重不足;经营时间(Time)变量前的系数值为正数,在模型Ⅰ、Ⅲ、Ⅳ中显著,说明村镇银行的经营时间对其经营绩效表现出正向作用.即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银行逐渐扎根于设立地区,在当地树立起信誉,经营绩效随之逐渐提高。

(三)稳健性检验

本文另外选择了样本村镇银行各年份的权益报酬率(ROE)作为衡量其经营绩效的指标,以获得更加稳健的研究结果,此时,模型形式为:

与上文相同,先设定一个不包含注册资本变量(Capital)和资产规模变量(Size)的基准模型,随后分别加入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变量(Capital)和资产规模变量(Size),最后对所有变量进行整体回归。经过检验发现,各表量的回归系数符号、显著性水平与上文表1的回归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即实证检验结果不改变,前文研究结论比较稳健。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全国52家村镇银行2013-2015年的数据作为样本,研究了不同股东性质、持股比例以及股权集中度对村镇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是主发起行所持有股份比例的增加对村镇银行经营绩效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即村镇银行采用相对集中的控股模式,其经营绩效越高。二是村镇银行自然人股东数量的扩大对其经营绩效有显著的正面作用,表明通过自然人的投资人股和参与经营,可有效健全完善村镇银行的治理机制,对其经营绩效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三是村镇银行企业法人所持有股份比例的增加则会对其经营绩效产生抑制作用,当考虑到股权集中度时,可以得出银行企业法人持股集中度高对其经营绩效的提高有推动作用。总的来说,企业法人参股不利于村镇银行的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经营绩效的提高。

由此,本文得到以下启示:(1)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制度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在维系村镇银行自身运行独立性的基础上,对于股权结构的选择,可以采用绝对控股模式,即主发起行所持有股份比例在保持在50%以上,使得主发起行拥有完全的控制权和决定权,让村镇银行经营绩效的高低与主发起行的收益亏损直接挂钩,可以促进村镇银行经济效益的提高;(2)同时在保证主发起行绝对控股股东的地位后,还应积极发挥村镇银行自然人股东的作用,鼓励自然人股东积极参股,进一步实现村镇银行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形成对主发起行的有效监督;(3)对于企业法人而言,可以考虑将其持股比例和企业法人股东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村镇银行经营绩效将会随着企业法人总体的持股集中度的提高而增加。同时,为避免企业法人发生关联贷款增加运营风险,村镇银行必须提升自身的风险监督管理能力;(4)建议鼓励村镇银行增加注册资本并且调整资本结构,使其扩充自身的信贷投放,同时创新存款业务产品和服务,增强吸收存款的能力,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以便更快地立足农村,更好地服务三农。

参考文献:

[1]李红玉,熊德平,陆智强,村镇银行主发起行控股:模式选择与发展比较——基于中国899家村镇银行的经验证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7,38(3):72-79,111.

[2]熊德平,陆智强,李红玉.谈判优势、控制权收益与大股东初始持股比例——来自中国865家村镇银行的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17,38(2):44-62.

[3]葛永波,赵国庆,王鸿哲.村镇银行经营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山东省的调研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9):79-88.

[4]陆智强,熊德平.金融发展水平、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村镇银行投入资本[J].中国农村经济,2015,(3):68-83.

[5]谢振山.村镇银行股权结构亟待优化[J].中国金融,2011,(3):90.

[6]柴瑞娟.村镇银行股权结构研究[J].法学杂志,2010,31(2):125-127.

[7]董晓林,程超,龙玲华.主发起人类型、设立取址与村镇银行经营绩效——以江苏为例[J].财贸研究,2014,25(2 ):116-121.

[8]邱晖,孙少岩.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与绩效[J].学术交流,2014,(12):119-123.

[9]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會计财务处课题组,侯甜甜.股权结构与治理机制对村镇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四川省村镇银行数据[J].金融会计,2014,(3):45-49.

[10]沈克彪.村镇银行引入民间资本的股权结构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1,(4):45-47.

猜你喜欢

村镇银行经营绩效股权结构
市场化程度和股权结构动态调整速度
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
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
浅谈我国二元股权结构
物流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析
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作用关系文献综述
浅谈村镇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现状与对策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村镇银行
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