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对比的英语教学分析与反思

2019-09-10杜锐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英语教学

杜锐

【摘 要】当前,大多数英语教师在文化教学方面的改革,呈现出“静态”与“浅表”的特征。为突破文化教学瓶颈,提升英语文化教学品味,促进学生文化品格形成,文章提出文化对比教学思想,并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2 Healthy eating第一课时为例,阐释一线英语教师如何开展“动态深入”的文化对比教学。

【关键词】文化对比;英语教学;教学案例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英语课程的目标,即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文化意识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1]。该概念简明扼要,既明确了文化教学的范围,即目的语与母语并重,也指明了文化教学的目的——知识、态度和行动同步进阶,重塑人格。广大一线教师在落实文化意识目标的实践中,进行了探索与改革,例如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加强了文化知识的渗透;在文化知识渗透的过程中,加大了中国文化知识的比重。

但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大多数英语教师在文化教学方面的改革,呈现出“静态”与“浅表”的特征。前者主要指教师只是呈现一些孤立的文化事实与知识,没有体现“跨文化”这一动态的要求;后者指在呈现文化事实与知识之后,教师没有引领学生对文化知识背后的理据进行分析与价值追问。

鉴于此,突破文化教学瓶颈,提升英语文学教学品味,促进学生文化品格形成,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要思考的课题。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文化对比教学不失为一种突破文化教学瓶颈的有效方法。

二、文化对比的意义

文化对比的意义,在上述引言中已有提及。概而言之,破除“静态”与“浅表”应是文化对比教学的核心意义。具体而言,这种意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文化对比能够促进文化理解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2]。在比较中,思维的迅速开启始于熟悉事物。于是,在理解新事物的过程中,时时有已有的图式激活,时时有参照与佐证,如此新事物的特征也就能被人们迅速掌握。其实,我们平日所提倡的统整化策略、情境化策略等无不蕴含着“引入熟悉事物以做对比”的思想。对文化的理解同样如此。异邦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伴而行,已知与未知、熟悉与陌生的同步呈现,必将促进学生对文化的深入理解,而不僅仅止于事实层面的知晓与记忆。例如,对英语“形合”的理解,在汉语“意合”的比较下,应该可以能更透彻。正是基于文化的深入理解,学生才能真正地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文化对比有利于文化精华的识别与汲取

事物的本质在对比中更容易被体察,文化亦如此。一旦以对比的视角观察,人们便很容易觉察到文化的本质。

这种觉察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践行“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中,我们需要对自己母语文化的优秀部分有自觉、自信的态度并能传播的责任;与此同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汲取他国文化的精华。种种担当,无不需要我们在文化对比中觉察、思考与反省。

(三)文化对比有利于情感的激发与思维的发展

文化对比教学是一种内容依托式的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内容依托式教学摆脱了“碎片化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从方法角度来看,是对学生兴趣的保护,而从内容角度来看,是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与此同时,文化对比为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许多的契机。从横向来说,在不同内容的比较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与归纳等思维活动;从纵向来说,学生从“浅表的现象”走向“深入的本质”,需要分析、提炼与抽象等思维活动。

综上可见,文化对比教学在达成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目标上有明显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涉及词汇、语法的学习,这势必会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会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而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文化对比教学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力工具。

三、文化对比教学的应用案例

针对当前文化教学的弊端,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2 Healthy eating第一课时为例,阐释如何开展“动态深入”的文化对比教学。

(一)教学内容

本课涉及“健康饮食”这一主题。教材首先从“食物的功能”话题入手,接着以两篇“不同餐馆通过提供不同食物展开竞争”的文本故事,进一步突出健康饮食的观念。教材并未涉及文化对比的内容,但基于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尤其是文化意识目标,笔者开发了本课文化对比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包括中西饮食、绘画、语言以及思想观念的对比。这里对比的内容虽多,但都遵循“从现象到本质,再到实践”的逻辑。

(二)教学目标

从上述文化对比意义的阐述中可以看到,文化对比教学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本课中,笔者紧紧围绕核心素养设定教学目标,希望学生在学习此课之后,能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提高。

(1)文化意识:知晓中西物质文化层面的一些差异,并能够深入思维文化层面,进而得到导致中西文化差异的深层原因。

(2)思维品质:能够从现象层面的观察、归纳,再到本质探索过程中的分析、推断等。

(3)语言能力:能够用英语描述一些文化现象,能够意识到英汉语言“形合意合”的特征,并据此进行翻译练习。

(4)学习能力:能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高效做笔记。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笔者在该环节中,依据课本图片,引领学生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如供能型食物(Energy-giving food)、长身体食物(body-building food)、保健食物(protective food)、平衡饮食(balanced diet)和食物金字塔(food pyramid)等,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

2.文化掠表

这里的“掠表”主要是指引导学生基于整体观感进行文化对比,形成基本结论。在此环节中,笔者首先以“Generally speaking,which is a healthier diet,Chinese diet or western diet?”的問题切入,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表意见。笔者也适时出示图片,或赞同或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定论:总体而言,中国饮食因富含蔬菜,更具平衡性(如图1)。接着提出“中西饮食,哪个更加美观?”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进而得出结论:中国饮食注重色、香、味俱全,具有艺术性(如图2)。

3.文化深入

如果文化对比只聚焦中国饮食的多样性与艺术性,不仅会丧失一个让学生深入理解并形成文化意识的机会,也会丧失一个锻炼其思维与语言能力的机会。因此,为了全面落实核心素养目标,这种“由表及里”的机会不应丧失。

在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为什么中西饮食具有如此的差别?”。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出一些提示,让学生从中西的地理、历史等因素进行思考。这对大部分学生,尤其是主修文科的学生而言,能够形成自己的意见。在学生分享之后,笔者进行总结:中西地理条件的不同,是导致中西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笔者并不满足在此停滞,而是基于地理差异,进一步提出思维文化的差异,以探求更为深层的理据:东方思维——天人合一、内省顿悟、道德人伦;西方思维——探索自然、外求务实、科学逻辑。这样学生便对中国饮食具有平衡、和谐、艺术的特征,西方饮食具有单一、单调、便捷的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与此同时,为加强学生对中西思维文化差异的认识,笔者又选用了绘画方面的例子,进行佐证(如图3)。

绘画如同饮食,都是一种显性的物质文化,不同地域的物质文化有不同的特征,但都可以从思维文化层面找到原因。

4.文化拓展

这里的“拓展”是深入的延续,是从更广泛的话题层面进行文化理解。如何在更广泛的话题层面进行文化选择?这是一个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在此,笔者选择“语言”这一话题。为什么选择“语言”这一话题?因为对“语言”文化的探析,更能够直接着力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更能够与核心素养的落实联系起来。

笔者让学生翻译几个汉语句子(见表1),并要求他们从中西语言的差异追寻中西思维文化的差异。学生跃跃欲试,并发表意见。笔者也趁机总结,提出“形合意合”的概念。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教师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经常强调逻辑关系词的使用,实际上就是在强调“形合”的语言文化,这也是笔者在最后的拓展中聚焦语言文化的原因。笔者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化差异之后,及时给学生布置了练习,有效结合了文化理解与语言学习。

5.文化反思

该教学环节是对上述物质文化及观念文化教学的升华,即在文化对比中,汲取文化的精华。笔者利用表格总结中西方文化的精华(见表2),引导学生思考中西文化的差异。

通过饮食、绘画、语言等物质文化,以及思维方式、哲学理念等观念文化的诸多方面对比,学生对其中的优秀文化是否有所体察与反思?教师可以就此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讨论并分享意见。这一过程培育了学生思考与审辨的精神。

至此,一节以“文化对比”为主题的课便结束了。学生不仅开阔了眼界,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教学反思:文化对比教学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本课例中,教材主题提供了主要载体,学校设备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教师的文化意识、课程意识以及审美意识应该是教学顺利进行的最主要原因。

(一)教师的文化意识是开展文化对比教学的关键

教师如果没有文化意识,就算面对富含文化信息的文本,也会让文化对比教学缺席。在当前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下,教师要能够革新教育教学观念,破除“知识点、语言点”的碎片化教学,时刻保持敏感的文化意识。高中教材中的每个单元其实都蕴含着文化对比的契机,教师要善于把握,从而积极渗透文化对比教学。为此,笔者对人教版高中英语五本必修课本中的文化对比契机进行了总结(见表3,序号遵照教材顺序)。

(二)教师的课程意识是深化文化对比教学的保证

在文化对比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止于文化事实的陈述,没有深入进行文化对比。笔者认为,教师课程意识淡薄是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课程意识的突出表现是能够围绕主题,进行资源的搜集与整合,并基于此设计出系列问题,引领学生学习;最高表现是能够开设有关文化内容的系列课程。这便超越了仅依靠教材文本进行文化渗透的“附着性”文化教学。

(三)教师的审美意识是丰富文化对比教学的途径

审美意识的体现主要是指教师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深入浅出。文化教学,尤其是透过现象进行深层次教学,要避免抽象的说教,教师应尽可能站在学生立场,利用图片和例证,佐证一些文化观点。与此同时,要上好一节课,既要有平波和高潮,也要有冷静的认知,更要有炽热的情感。这些都是教师审美意识的体现。

五、结语

《礼记·学记》云:“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学科教师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条件[3]。文化对比教学能否顺利开展,主要条件同样在于教师。只有教师拥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学生才能够深入理解中外文化,审辨认同优秀文化,并形成正确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杨冬梅.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出奇制胜的法宝[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1):20-22.

[3]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将“课程思政”融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设计——词汇教学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