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学生主体性的凸显
2019-09-10热那古丽·则亚伍敦
热那古丽·则亚伍敦
【摘 要】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生本”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与推广。初中阶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生物学科,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与思考则尤为必要。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主体性
引言
在传统的课堂里,教师所信奉的往往是“填鸭式”的教学,追寻将大量的信息灌输给学生,丝毫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容易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淡化学生的地位,造成本末倒置,收效甚微。教学活动是师生共赢活动,二者缺一不可,并且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这一点。那么,在初中生物课堂中,该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呢?
1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凸显学生主体性的先决条件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绝非领导者。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很多教师存在着角色误区,认为自己的地位高于学生,因此而凌驾于学生之上,从而磨灭了学生的主体性,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也不为怪。只有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才得以更加顺利地展开和进行,使教学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有利于学生做出更多有意义的思考与研究。因此,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不仅局限于课堂上,这项工作更需要延伸到生活之中。首先,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教师是否有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是否能深入学生当中以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是相互的,只有老师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喜欢上你和你的学科;其次,淡化角色意识,对学生只起引导的作用,不越界。很多教师事无巨细地为学生服务,就像溺爱孩子的家长一般,但往往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大胆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最后,对于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提出肯定与表扬,而不是一口否定。初中的学生身心都处于迅速发展时期,思维活跃,而生物学科又属于一门特殊学科,需要学生联系生活进行一番头脑风暴。有的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无厘头的想法,但我认为无关于对错,只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形成了独特的见解并且敢于表达,与老师和同学分享就是一件值得表扬的事。
2重视不可忽视的实验教学环节,是凸显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保障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容易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一个部分。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却因为赶教学进度,采用独自完成实验教学演示、为学生播放多媒体实验视频、甚至索性跳过不讲。教师是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殊不知这样一来学生的接受能力反而下降,与其耳提面命地讲述十遍,还不如学生亲自动手做一遍实验而得出结论印象深刻。一味地追求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恰恰忽略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其实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于一些实验环节是十分感兴趣的,并且跃跃欲试,相对于教材中空洞乏味的理论知识,他们更倾向于一些有趣的实验。教师不妨大胆放手,把做实验的权利还给学生。
例如,《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个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的第一个实验,但很多学校因为仪器贵重让显微镜形同虚设,将它束之高阁。既然是练习使用,不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练习,因为显微镜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平时接触不到,所以学生们带着一分新奇感,都特别开心,跃跃欲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要比老师三番五次地强调哪里是粗准焦螺旋、哪里是细准焦螺旋有效得多。另外,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也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拥有绝对的存在感,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3教师的正确引导,为学生保驾护航
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意味着将课堂完完全全地交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极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如前文所述,将课堂变成自己的“一言堂”,完全不顾学生的感受;再一即没有深入理解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理念,只停留在表面上,完全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这两种教学模式都违背了凸显学生主体性的初衷,达不到原始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引导者,初中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生物学科,还不了解系统的生物学科知识,短时间内也无法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老师的耐心指导,成为他们生物路上的引路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师生共赢,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但是,具体教师要做到什么程度,怎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而又不过分干预,并没有什么规律可言,需要教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自行把握,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和课堂实况出发,实事求是,切忌照抄照搬。
例如,在讲授《生物的变异》这一课时,结束了基础知识部分的讲述,我为学生举了几个典型的例子:不同品种的菊花、玉米、红眼和白眼果蝇......这些身边的例子,学生听了,立刻学会了举一反三,举出了很多类似的例子: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鸟、古蜻蜓因为氧气含量少而体型变小......等等。在教师的引导下,我发现学生学识渊博,广泛涉猎了许多课外知识,往往会触类旁通,甚至被学生上了一课,收获颇丰。如果教师不加以适当的引导的话,学生的思路很容易天马行空地偏离轨道,我们倡导的教育并不是告知学生标准答案去死记硬背,而是引发他们去思考和研究,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而言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虽然很爱他们,恨不能什么都替他们做,但是总有一天他们要挣脱牢笼,依靠着自己的力量站立于这个社会,无论是谁都无法代替他们经历该经历的一切。因此,无论多么不舍,教师也要适时放手,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提供平台和机会,只有充分相信他们,他们才会让你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初中生物课堂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十分必要,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各位同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还需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不断地探索一条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道路才行。
参考文献
[1]胡德明,农村初中小班化生物課堂开展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7.
[2]刘敏,分层合作教学在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4E9C2EE4-BAA7-41B0-B7BA-5D8904D03D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