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09-10袁琼莉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效果

袁琼莉

摘 要:小学德育过程中的生活化教学已经适应了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在当今知识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往往受到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意识的影响,进而导致对德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关注较少。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大多过分关注学生的智力培养,忽视学生的道德教育,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本文以小学德育的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育生活化;教学效果

随着改革的进行,“德育生活化”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学生德性之路。如今,“德育生活化”已经成为了所有人对德育教育观念的共识。然而,在小学开设的德育课中,传统的德育模式仍然是以注入式、说教式、教师宣讲式等以教师为主体的德育课堂为主,教师并没有真正将道德知识带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导致了课堂上道德教育与生活化教学的脱节,从而无法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1.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1.1内容过于知识化

许多小学教师在传授德育知识的过程中仍然采用课堂教学的方法,一味向学生灌输教科书中出现的知识,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收获了一些道德语言信号和知识泡沫。德育教学内容过于知识化,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因此,有必要将德育教学的内容与生活化教学联系起来。

1.2模式过于僵化

目前,小学德育的教学模式过于僵化,扼杀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小学生对德育的理解。许多小学生只是被当做接收知识的工具,没有机会独立思考和尝试体验。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被消磨殆尽。因此,在小学德育中,要渗透生活化教学的案例,让小学生深入生活,体验德育的强大力量,感受德育的魅力。

2.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2.1提升德育教师教学生活化的能力

新课改提出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起辅助作用。在传统的德育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灌输教学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接受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忽略,没有机会释放自己。由年幼导致的社交经验匮乏和认知能力不足,将会弱化理解老师所传授内容的能力,学生将很难将教师教授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这样,德育教学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为此,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促进他们的道德思维发展。在践行新课改要求的过程中,小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在小学阶段,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指南。他们的道德素养和行为将对学生的行为和认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

2.2明确教育目标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德育本身是无形的,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成功的教学,有必要充分正确地认识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要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贯彻其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主要是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人格。我们知道德育是一個重要的社会教育过程。学生通过德育,对社会中的美丑进行深层次的心理结构探索、启迪理性思维,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修正。因此,在德育教学活动中,要辅之以美育培养,只有在审美方面进行更好的道德教育,才能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得以真正提高,才能将学生培育成真正的“四有人才”。因此,在教育小学生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引入德育理念,并以“四有人才”榜样力量加以强化,为此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德育的教育效果。

2.3转变教学方式

为了提高小学德育的效率,除了提升教师德育教学生活化的能力,明确教育目标外,还必须加快教学方式的转变。生活作为小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把德育知识反映在生活案例中,可以促进小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将他们喜欢的课外书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的方式,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以增强他们对美德的感受。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并教育学生。小学生阶段所特有的好胜心理与希望被老师家长认同的心理特征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向榜样学习。因此,德育教师必须利用学生的这种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喜欢帮助他人的学生,老师应该给予他们必要的赞扬。小学德育实践教学和榜样教学,符合现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因此,小学德育教师应该经常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2.4教师德育活动应与学生家庭教育相结合

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学不仅需要学校的帮助,还需要家庭的合作。由于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与父母接触,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和交流。教师需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言行,并将得到的反馈制定成相应的教学计划,以提高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效果。通过德育与家庭教育的完美结合,学生将会把班上互助的良好习惯延伸到家庭,帮助家长做一些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的家务。学生在学校使用礼貌的语言,也会促使学生在家庭中对父母以礼相待。小学德育生活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还可以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5教师应制定日常行为规范

由于小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特点,教师应确保在传授德育知识的过程中发挥小学生的特质,制定相关的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小学生的行为,这样小学生才能养成一种良好的童年习惯。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师应制定日常行为规范,明确规定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做什么。教师只需制定日常行为规范,确保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能达到教学和育人目的。例如,在目前的小学校园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许多小学生不关心花草树木,践踏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一些小学生喜欢到处乱扔垃圾,如果这些不良习惯长期存在小学校园里面,将会影响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学校必须制定相关的日常行为规范,以保证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实施。

2.6建立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

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小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中得到熏陶。因此,学校应该紧紧抓住校园环境的建设,促进德育生活化教学。例如,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公告板的作用,开展“德育之窗”栏目,以宣扬一些善行和英雄事迹;在食堂的墙上,可以张贴文明用餐和珍惜食物的口号;在教师寄语墙上发布一些格言警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等等。通过建立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小学生可以从各个方面感受到德育的魅力,从而提高小学生德育学习方面的兴趣。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了现阶段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为了提高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通过提升德育教学生活化的能力,明确教育目标、转变教学方式,将德育活动与学生的家庭教育相结合,制定日常行为规范约束学生行为,建立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意义,从而促使学生将整个德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进而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海明.小学德育生活化教育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15):4.

[2]邢小梅.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6):126.

[3]黄晓琴.小学德育生活化途径探索[J].甘肃教育,2018(05):29.

[4]李少校.让德育之花在生活中绽放——小学德育生活化的途径探索[J].才智,2017(02):139.

[5]邢寻朗.让德育更接地气——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师,2014(S2):269.1B431A6E-3239-4E5A-9FC0-70D2AC306C67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教学效果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联合教学提高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效果的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生活即教育,体验即成长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