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文化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意义探究

2019-09-10王丽玲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传承时代

王丽玲

摘 要:中华民族璀璨绚烂的五千年文化经历史的洗礼,仍闪耀着熠熠的光芒。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矢志不移地将这宝贵的文明传承下去。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更应该去努力探索和实践文化文明传承的形式。立足当下,我们如何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教育模式结合起来,更好地去诠释她在新时代的独特含义。不仅清晰把握她的历史发展轨迹,更紧贴时代发展的脉搏,让经典永远流传、传承,让我们的孩子永远记住炎黄子孙的身份符号。

关键词:中华文化 历史 时代 教育 传承

历史总是以独特而深刻的方式将民族文化镶嵌在每一个人的脑海,融入每一个人的骨血,唯有这样历史的痕迹才不会磨灭,也唯有拥有丰厚文化的民族才能矗立其应有的精神高度,一个国家才有屹立于世界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中华民族的璀璨的五千年文明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赖以支撑的精神信仰。她历经岁月的洗礼,将这笔财富一代一代毫不保留地延续了下来。作为一名教育人,我们如何守住祖先赋予我们的这笔财富,把民族的文化基因注入孩子们身上,让这份文明文化永远鲜活,葆有永久的生命力,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追寻意义

我们对中华文化要有整体性的理解。中华文化既包括悠久醇厚、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近代以来我们这个民族在救亡继绝形成的可歌可泣、激越刚健的红色革命文化,包括近数十年来我们所积极推进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在于民族文化的自然复苏与觉醒。作为新时代的教育人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一文化根脉延续下来。时下,随着文化热潮的涌动,伴随着主流媒体对传统文化的推崇,掀起了一股找寻文化源头的思潮。人们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研究传统文化,且志在弘扬与大力传播。身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更深感这一时代趋势的锐不可当,除时代带来的紧迫感和迫切性外,更由内而外涌发出一种民族情结和大国自豪感。这不仅是一个时代的召唤,更是我们幼儿教育应该矢志追求的精神目标。

二、中华文化传承的有效实践

文化立园,向下扎根。

作为基础教育的最前端,国家和时代赋予我们幼教人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可能更为突出,更加外显。在蒸蒸发展的教育行业,学前教育阶段是一个希望萌发的阶段,也拥有特殊的历史使命与教育使命。传承文化,必先将其根扎下来,才能期望长成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基于这样的时代要求和意义,在幼儿园教育必须以文化立园为基石。一方面,是深入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是一个园所能够持续发展、特色发展的坚实根基。园所因为有了文化的定位,才更明确办园的目标。将在地域文化的土壤中培育出的园所核心价值文化与中华文化深度融合,衍生出新的文化之根。并将这一理念牢牢地扎进土壤,向下不断延伸,形成发达牢固的根系,汲取源源不断的文化养分,蓄势而发。

传承延续,春风化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里提到:“要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优秀,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我们幼儿园要做的就是为孩子创设丰富的学习场景、形式和内容,让孩子们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下,涵育丰厚的气蕴,涵养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浩然之气。

传统文化之润心

社会上涌现出一股汉文化思潮,有兴无减。人们热衷通过复古传统礼义习俗来品味深沉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折射出国人延续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心理。其实追根溯源,是人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无限崇敬与尊重。当人们愈加品味到传统文化之美时,就愈加以更加丰富的形式来诠释这些传统文化。

幼儿时期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此时孩子们根深蒂固形成的思想会转化为行为认知,随着他们的成长,这种受到的教育潜移默化地会深入骨髓,牢牢地印刻在他们稚嫩的心灵。同时也会成为影响他们一生做人做事的无形自觉的行为准则。虽然时代在变化,社会文明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但传统的中国美仍然没有“过时”。这同样也是让西方乃至世界其他国家认识中国的一个独特标识和符号。一个人拥有着儒雅的中国气度,必定是从幼年时起就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长期的浸润和滋养下,逐渐生出一副典型的带着鲜明中国特征的骨相,谈吐间尽显中国传统的礼仪风度。因此,传统文化的教育基于幼儿人生持续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调整并逐渐加大了传统文化知识在整个义务阶段的比重。这种传统文化的大热“回归”,让我们看到了传播与研习传统国学的时代特殊性和前瞻性。学前教育则更是以延续传承传统文化为使命,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去看待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这同时也给了幼教人一个新的时代命题——如何培养有中国骨相的人。从最基本的言谈举止教化到核心思想的形成,无不渗透着幼儿园五大领域的培养目标。通过习、诵、咏等形式让孩子们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由此亲近它,热爱它,一种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便油然产生。此外,通过常规的常态化教养与仪式化的特殊形式结合来强化这种传统文化的浸透力,真正做到教泽涵濡,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革命文化之养正

近现代的中国是一部民族抗争的历史,是一部命运多舛的历史。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建立自由和平的国家而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今天伟大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久远,然而为共和国建立而牺牲的不计其数的民族的脊梁,却矗立起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座座丰碑在今天仍然令我们肃然起敬,令我们仰望。红色革命文化更像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血液,中国人身上流淌的始终就是这样一种抗争精神,不屈精神。

当幼儿园广泛开展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爱国主义教育时,我们作为幼教工作者也在思考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充分考虑年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因素后,我们更应该去积极思考更适合开展活动的表现形式问题。作为革命红色老区,木兰乡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曾经浴血奋战的英雄们的英勇事迹和座座纪念碑。通过听老红军爷爷讲战斗故事、参观抗战博物馆、祭奠革命英烈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生长的土地所经历的波澜壮阔,从小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烙刻了一个叫“使命”的印记,也激发了他们爱国主义情绪情感的升华。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由此注入了孩子的血液中。因此,回答陈鹤琴先生的“做中国人”,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即面对一切的艰难困苦都有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勇气,面对任何挫折打击都有不屈不挠的精神,这就是由革命精神高度提炼的中国精神!

文化兴园,向上生长。

找准了文化立园的基点,我们就能更坚定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行。通过全方位立体的构建起幼儿园的文化实施战略的教育体系,让园所因科学的顶层设计而更加清晰未来的发展规划,更将孩子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为孩子的一生担负起职责和使命。园所文化的发展定位让全园教职工的价值观与园所价值观逐步实现协调一致,同时把家长、社区等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使这些群体在逐步参与幼儿园规划发展的事务中实现价值观的转嫁,从而实现多方积极为实现园所共同组织目标而不懈努力的良好局面。

幼儿园着力在中华文化教育价值体系下,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空气和养分,让孩子们在阳光雨露下充分享受丰厚的精神滋养。多层次、多渠道的分段实施,让孩子们从不同方位全面感受和认同中华文化,逐渐内化为思想认知,并向着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向上茁壮成长。

三、中华文化传承继往开来

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之所以伟大,重要原因之一是它永远是与时代偕行的,在历史的浪潮中经受洗礼,仍在当今时代体现出磅礴力量。作为教育人,我们如何接好这一棒,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国家现代化全局出发,系统勾画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愿景,明确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规划为我国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引领着教育者去努力践行中国教育强国的梦想。然文化强国,本在育人;育人之本,幼学当首。我们如何接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荣光,唯有立足当下,不忘初心,坚守幼教情怀;唯有担负起新的文化传承使命,筑牢根基,才能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沈壮海.论文化自信[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9.

2.传统文化在幼儿园[J].上海托幼. 2017.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幼兒园规划纲要(试行)》[Z].教育部.2001.

5. 幼儿园“起点阅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J].文明湖北网.2015.

6.中国教育现代化开启新征程[D].人民教育.2019.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传承时代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e时代
e时代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