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艺术类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设置研究

2019-09-10沈慧杨海波

美与时代·上 2019年10期
关键词:订单式专业设置广告设计

沈慧 杨海波

摘  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高校广告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单纯的以课堂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以就业为导向“订单式”人才,重视实践性教学,培养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是广告设计专业教学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就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广告设计;专业设置

一、当前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短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日趋明显,设计形态在美化社会的同时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对设计形态的展示也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广告设计作为有目的有计划的艺术创作活动,无论从主题、功能、还是形态表现上都与社会发展、经济效益和使用要求等紧密相关。与此同时,艺术设计类专业也被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不再是单纯的艺术类创作,而是具有实践性的综合性学科,也不再是闭门造车的静态教学,而是深入社会和企业的实践性教与学的互动。

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有着很强的实践性特点,高校在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上应该采用创新开放的模式。要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要,深入企业一线展开广泛的调研,掌握设计市场的发展动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听取企业专家对高校教学培养人才的建议。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课程的设置、教学实践的展开,以及后期毕业设计的完成,都要有针对性,培养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采用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培养人才模式是以学生就业为主要目标,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

二、广告设计专业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广告设计是指通过特定的媒体向社会大众告知的行为,是将广告目的通过设计形式表现出来的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不能单单依靠课堂的教学,要加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联,采用各种开放式教学达到教学效果。而现阶段广告设计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课程和专业,却以单向封闭式教学为主要模式,学生毕业后不能熟练公司操作满足社会所需,所以改变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发挥企业和高校的优势,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校企双方在相互支持的情况下,优势互补,资源共用,利益共享,促进生产力与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它是将理论课程结合实践教学的方式之一,是一种校企合作的产学结合方式。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本质上是企业和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展开人才培养工作,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三、高校广告课程教学中采取“订单式”教学的策略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了解市场需求,根据近年来广告市场与文化市场的发展趋势,通过实地市场调研和网络调研等多种方式,搜索关键词和相关研究文献,研究社会发展趋势以及行业之间的相互关联。调研的渠道和角度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关注网络关键词的搜索,广告公司招聘岗位的职责要求等,分析市场需要和企业所需,在多方面调研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作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现实依据。其次结合社会所需制定培养方案,借鉴国内外院校教学经验,结合高校自身办学特色,找到突破点。再次对廣告行业的发展要有清晰的认识,对其发展趋势做相对准确的数据比较,总结出人才素质培养的核心内容。

广告设计课程体系的模块设置体现行业的“技能要求”,课程的设置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要目标清晰、循序渐进。从前期的素描、色彩、设计构成等到中期的专业课学习以及后期的设计实践,每一个小模块的设置都渗透专业素养的培养,如创意思维能力、美术表现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文字描述能力、市场策划能力等,还有创意表现的手绘能力与素描、色彩、速写等基础课程,而软件类课程的设置应该结合具体的课程。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挖掘学生某一方面的突出技能,使他们轻松驾驭未来的工作。循序渐进地开设相关课程,将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相结合,将课程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实践部分与企业“订单”相配套,在理论学习中融入实践,这样才能学习目标明确,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培养方案要体现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设计转换生产力能力、广告策划与表现能力、创意策略与文字表达能力、传播媒介与传播导向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出来。

要改革广告专业的课程考核方式。广告设计是一门综合类实践课程,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所以考核方式也应该灵活变通。基本的美工能力、软件应用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制作设计作品的能力、熟练设计流水线的能力、善于突出产品优势和了解市场的能力,都应该作为考核的内容。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制定

广告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类实践类专业,在教学中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在实际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在教学中,应用企业“订单”的实际项目操作,将理论贯穿于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以下所提及的工作室制和项目式教学等方式。

1.学生团队式的工作室教学模式

建立以学生团队为主体的专业类工作室,以企业或者有实战经验的教师为指导,以实战课题为内容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合作完成。在实践过程中,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优势,取长补短,发挥团队精神,在培养设计能力的同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广告设计专业的团队建设模式,应该是在具体“订单”的任务下达中,由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各自优势自由组合分组,明确分工任务。以广告设计课程为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分为创意组、美工组、调研组、制作组等,通过分工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优势,各组之间可以相互相讨论,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利用专业的实践经验进行指导。学校根据课程具体要求,配备相应设备,有相关的机器设备,可以制作实物,直接用于生产。

2.校企合作的项目式教学模式

广告设计专业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紧密。加强校企合作,高校可以根据共享的企业资源,将项目带入到教学中,企业也能通过这种活动储备人才。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工作经验,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在实践过程中采用真实案例并在直接和客户面对面交流,在学校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操作,分阶段分步骤完成任务。既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实现了专业与行业的接轨,检验了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3.加强与就业单位的对接

以就业为导向的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要加强就业单位与高校的对接。根据市场需要积极调整教学模式,针对性地采用培养策略,将高校的教学和社会需求密切对接。根据社会需要调整,取长补短,结合自身情况汲取新的教学理念,提高综合设计能力。

4.注重学生的实践训练

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養,目的在于增强实践能力,提高设计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计划中需要增加实践环节,在实践中寻求真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类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多种互动模式,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对实训类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优化整合,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高实训类课程比例。将创新思维意识融入到课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实践教学的经验,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5.改变教学评价方式实现教学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评价和考核的方式来引导和实现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评价的方式很多,不仅一张设计稿、一个创意,还应该是以系统的方式进行评价,制定完整的评价规定,从课堂融入社会,扩大格局,拓展思维,有利于实践性教学的展开。

(三)毕业设计的改革

传统的艺术院校毕业设计往往以自选选题为主,与实际需求脱节,学生忙于毕业找工作无心做设计,最后展览效果不佳。而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重要的环节,是本科教育最后的检验阶段,既是对四年学习成果的检验,又是踏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铺垫,通过毕业设计综合训练培养毕业生专业业务的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增加毕业选题的丰富性与开阔性。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基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在确定选题的时候,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市场资源,尽量开拓潜在的市场资源,在平时的教学中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学习,通过“订单式”教学的模式以社会实际课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在教师带领下,联合解决企业中的实际课题,学生利用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审美优势,利用公司成熟的运营机制,联合完成设计项目。

2.提前安排毕业设计,合理规划毕时间。大多数普通高校的毕业设计时间都是在大四下学期,这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往往与就业时间冲突,所以在时间的安排上可以灵活调整,适当地提前,比如放在大三暑假就开始,这样的安排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

3.毕业设计的导师团由指导教师和企业项目负责人联合组成。传统的毕业设计由学院教师组织指导进行,高校教师长期进行理论和科学研究,实践经验相对不足,再加上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精力有限,所以在指导毕业设计的时候可以聘用项目丰富的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广告人士担任毕业设计的兼职导师。高校教师偏重于学生设计规范,重视设计的艺术感、形式感,公司兼职导师侧重对毕业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实践性指导。

4.毕业设计答辩会采用广告提案会的形式。毕业答辩会的形式可以根据主题,以提案会的形式表现,学生以PPT形式演示,将方案调研、创意表现阐述,安排相关人员扮演甲方,在过程中双方进行提问讨论以及提出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后续修改,制定完稿。

5.毕业设计成绩综合构成,由指导教师、评阅专家、社会专家、答辩专家共同组成。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不再是简单的由指导教师决定,而是以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社会专家以及答辩组共同组成,并且规定一定的比例计算分数,显示了公正公平和科学全面的打分原则。

四、结语

艺术类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设置以就业为导向,以“订单式”为实现途径,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学以致用、产学结合。在以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高校教育中,只有全面规划和制定,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结合地方院校的自身特色,借鉴国内外优秀教学经验、全面制定考核标准,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就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设计类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艺术设计本科应用型人才[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5):86-87.

[2]王媚雪.提高本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自主就业能力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4):124-125.

[3]喻林平,饶雪梅,李河水.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6):248-250.

作者简介:沈慧,三江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

杨海波,三江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订单式专业设置广告设计
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论新媒体技术对现代广告设计的影响及思考
互联网发展对广告设计教学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航运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日语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