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疗效分析

2019-09-10周家彬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0期
关键词:静脉溶栓脑梗死

周家彬

[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与超早期静脉溶栓协同治疗脑梗死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脑梗死超早期治疗的10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成组均50例的常规组及实验组。予以常规组病患静脉溶栓超早期治疗,实验组病患给予静脉滴注丁苯酞和静脉溶栓协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用药后总有效率分别是98.00%、90.00%(P<0.05)。结论:丁苯酞与超早期静脉溶栓协同治疗脑梗死较单纯溶栓治疗效果突出,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静脉溶栓,脑梗死,丁苯酞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6-0078-01

脑梗死为脑部血流供应受阻,长时间会导致缺氧、缺血部位脑组织出现缺血性软化或坏死。脑梗死临床症状较为复杂,病情较轻者可不出现任何症状;短暂缺血发作者仅出现眩晕或肢体瘫痪的反复性发作;病情严重者在肢体瘫痪的同时会出现急性昏迷,甚至死亡,严重危害病患的生命质量。脑梗死大多是由脑血栓阻塞脑动脉而引起,因此,临床早期治疗脑梗死主要方法为进行溶栓治疗。有关报道显示,大概有40%至50%的病患溶栓治疗后腦缺血部位无法有效达到再次血液灌注,再次脑梗死以及脑缺血情况出现率超过3%,并且溶栓治疗后极易出现脑出血症状,严重危害病患生命质量。为了解丁苯酞在溶栓治疗后预防并发症方面疗效,本研究对实验组50例病患实施丁苯酞联合溶栓治疗,效果明显,现阐明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脑梗死超早期治疗的10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及常规组,每组均50例。实验组同常规组男女比例是28:27、22:23;年龄平均值分别是52.17±10.11岁、51.89±10.07岁。两组基线资料经检验显示P>0.05,可进行分组对比研究。

1.2研究方法常规组病患予以0.9%生理盐水100毫升溶解100万单位注射用尿激酶(国药准字H44020645;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10万单位,支)静脉滴注治疗,输液速度要求30分钟内滴注完毕。实验组病患予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00041;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100毫升,瓶)静脉滴注,滴注时采用PE材质输液器,每天两次,单次静脉滴注时间必须为50分钟以上,两次滴注时间间隙必须为64,时以上,连续用药14天,待病情平稳后改为口服丁苯酞软胶囊(国药准字H20050299;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0.1克/粒),每天三次,每次两粒,治疗总疗程为90天。

1.3观察项目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病患分别进行用药前后疗效评定。卒中量表得分下降幅度超过46%为显效;卒中量表得分下降幅度在18%至45%之间为有效;卒中量表得分下降幅度小于18%或者死亡为无效。

1.4数据处理计量和计数数据分别用(x±s)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利用SPSS 18.0软件分别进行t检验和x检验,当P<0.05时,表示组问差异显著。

2结果

用药后常规组与实验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0.00%、98.00%(P<0.05)。见下表1:

3讨论

脑梗死常见致病因素为动脉粥样硬化,饮食不规律、吸烟、大量饮酒、等亦可诱发脑梗死。一方面若血管内壁上附着硬化斑块碎裂,血小板等会在此处粘附、集合,导致血栓出现,当机体受到不良刺激时,血管中的血栓会脱落并随血液流动至脑部动脉,形成阻塞,造成脑梗死;另一方面大量硬化斑块会导致动脉管腔内径缩小甚至出现完全堵塞,脑部组织血液供应受限,出现缺血部位脑组织坏死,导致脑梗死出现。缺血早期脑动脉可进行部分代偿修复,加之硬化斑块为长时间、缓慢形成,因此病患早期症状不突出,若硬化斑块完全阻塞动脉,血液供应停止超过4分钟,脑组织即会因为缺氧缺血出现无可逆性伤害,故早期溶栓治疗在疾病预后方面作用尤其突出。尿激酶可活跃血浆中纤维蛋白溶解酶,使其迅速进入血栓内部,刺激血栓内蛋白溶解酶原于脑组织还未发生坏死前将血栓消除,快速缓解缺血部位脑组织血流供应情况,减少血栓对脑部正常功能的影响,因此其为临床治疗脑梗死常用药物。血栓情况改善后脑部血液是否能及时有效再行灌注是改善病患预后的关键因素,故维护脑部神经正常功能治疗相对较为重要。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与常规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是98.00%、90.00%(P<0.05)。丁苯酞通过减少ARA含量,促使PG12及血管内皮NO指标上升,进而达到阻碍谷氨酸排放,使细胞内部钙离子含量下降,激活抗氧化酶并除去自由基,从而达到抗血小板凝集,减少血栓形成的目的。研究显示,丁苯酞可有效改善脑部组织水肿情况,阻碍神经细胞受到损害,维护脑组织正常功能。

综上所述,静脉滴注丁苯酞与早期溶栓治疗共同用于治疗脑梗死病患疗效突出,不仅可有效改善病患脑部组织梗死症状,还可起到巩固溶栓治疗效果的作用,提高病患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静脉溶栓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初步观察及分析
分析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儿童与成人外伤后脑梗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