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体现及培养途径

2019-09-10黄彩霞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核心素养

黄彩霞

摘 要: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鞭策着我国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培育出能力更强的新型人才,为现代化建设储备栋梁。小学语文教学也应紧跟时代步伐,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纳入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发展的能力。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核心素养展开研究,介绍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了核心素养对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最后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上核心素养的体现及培养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体现及培养

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一生中语文教育的筑基阶段,只有从小打好了扎实的基础,日后才会有稳定的发展[1]。这说明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必须认真严肃对待。另一方面,随着素质化教育的发展,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也应注重核心素养的培育,以语文教学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以核心素养增进语文知识的学习。

一、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顾名思义是学生能力的核心,对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它是学生各项能力发展、各种品格养成的关键,它决定着学生能否顺利成长、能否适应变化的环境、能否在成人后融入社会、能否实现终身发展等一系列贯穿学生一生的问题。儿童核心素养培养起步极早,最初在家庭中儿童受父母亲人的感染,模仿他们的行为,从中习得一些知识与能力,这种培养一般不是刻意的,大部分父母还没有从婴幼儿期培养儿童核心素养的意识。然后儿童进入学校,成为学生,开始接受系统、全面的核心素养培养教育,并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经验、摸索规律,使自身的核心素养不断得到提升。由此可见,核心素养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核心素养涵盖了多种能力、素质,这些能力和素质都是学生要实现全面、长久发展所应具备的,具体如开拓创新能力、发明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等等。

2.核心素养对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1)教育和树人的必要条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调核心素养,就是强调教育不只是为了灌输知识,还是为了塑造学生的优秀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能力[3]。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位品格端正、德行高尚、学习能力强、各种综合素质能力也不落人后的学生,他总是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能够主动投入学习并快速掌握知识或技能,他所拥有的良好的核心素养将使他受益终身。

(2)提高学生能力

小学生见识不够丰富,认知判断能力十分不足,他们每天都有许许多多个“为什么”等待老师的解答。以往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老师大部分时候只顾着讲解问题,让学生学习新知识,很少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新课标要求小学教学给予核心素养更多的重视,这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使学生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克服各种难题。

二、小学语文课堂上核心素养的体现及培养途径

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科目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后者的课堂中老师只需要做到语言清晰、将知识点讲解清楚即可,而语文教材中包含诗歌、短文等,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懂得识读字句,还必须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中的诗意与情感,增强学生对语文的感知力,使学生学会品味文章诗篇,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4]。要达到这一目标,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课堂活跃度,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还可以采取一定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汲取语文知识。比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课,这篇课文通过描绘人类与地球上的河水、空气、动植物等之间的关系,表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号召人们行动起来,共同保卫我们的地球家园。最初作者以演讲形式发布了这篇文章,全文感情真挚,有强烈的呼吁性和感染力。为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及演讲形式有更真切的的感受,老师可以请学生在课堂上当众演讲,初级阶段的演讲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不脱稿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声情并茂,等学生能从容完成这项任务时老师再提高难度,让学生自定主题即兴演讲,如有一时紧张准备不充分或说话结巴的,老师应带动全班同学鼓励他、为他加油,不要让他感到难堪,即便最后学生实在无法完成演讲任务,老师也可以让该生表演其他如唱歌、讲笑话、跳舞之类的才艺,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不受挫败感的打击。通过开展演讲活动,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面对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活动项目,普遍好动的小学生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极大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空前的激发,使学习能够事半功倍。而且演讲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能够从小锻炼他们在人前讲话不怯场的能力,使他们拥有落落大方的姿态。这只是活跃课堂氛围的许多方法中的一种,而且针对的是演讲类的文章,语文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探寻更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方法。

2.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教材中的文章数量不多,但优质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对于学生的独立性、语感、写作水平等都有极大的影响,因此书籍的阅读不能只局限于语文课本,老师应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的阅读方向,但所选书籍在题材、文风、流派等方面不可过于单一,在有重点的捡择以外也要适当地涉猎其余的书籍,以确保知识的全面性。老师还应传授学生书籍阅读的方法,即对于不同的书籍阅读时应区别对待,例如针对经典文学,这种阅读不能只是粗略的浏览,而应是精读,并必须伴随着学生的思考,而针对大众文学,学生可将这种阅读视作放松的娱乐手段,不必花费太多心力。对于阅读中遇到的好词佳句,学生可以摘抄下来反复欣赏,也可以作为日后写作的素材。读过的好书越多,学生理解、赏析文章的能力就越强,而且在各种书籍内容的填充下,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多彩,面对生活会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书籍中宣扬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优雅的人生哲学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改变学生,使他们成为更好的人。总之,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拥有丰厚的文学底蕴。

3.在语文教育中树立育人理念

老师应谨记,小学语文教育不只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也是同样重要的,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校教书育人的理想[5]。在语文教育中,老师应树立育人的教学理念,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向学生发问或引导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在讨论中学生们纷纷开动大脑苦思冥想,这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学生围绕问题各抒己见,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强化。在研究并试图解决这个课堂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又巩固了一遍,防止知识因缺乏练习而被遗忘。这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式,也是育人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完美体现。老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教学方式实现育人目标,如开展课堂动手实践活动等。

三、結束语

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获取充足的知识和能力,并能够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这应该是所有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目标之一,也应该是他们肩上的一份责任。老师们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深入钻研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策略,尽全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推动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淑红.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 学周刊, 2018, 12(12):76-77.

[2]陈春梅.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 v.4(5):66-66.

[3]叶翠敏. 基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 华夏教师, 2018, No.098(14):68-69.

[4]周颖莹. 小学语文课堂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29):72-72.

[5]刘战良. 刍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 2018(9):99.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机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讨
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思路与教学方式研究
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