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五年制高职校班主任工作中的惩罚策略

2019-09-10戴金茂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惩罚艺术教育

戴金茂

摘  要:班主任应该多多探索惩罚的艺术,在不损害学生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学会科学的、有效的、合理的、有艺术的运用惩罚。做到罚之及时,罚之有度,罚之有法,罚之有爱,罚之有异。

关键词:惩罚;教育;艺术;人格尊严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提到的惩罚不是体罚或者变相体罚。体罚是法律和道德所不容许的,而惩罚则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是在关爱的前提下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矫治的强制措施。

但是,惩罚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育人,也可以毁人。惩罚教育,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班主任,在实施惩罚教育过程中要策略地做到科学、有效。

一、惩罚要及时

惩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明白错误的原因,从而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所以,惩罚应该在学生违纪发生后立刻施行,力争“今日错今日罚”。当学生犯错误时,班主任要及时找他们进行耐心的谈话,让学生明白自己错在何处,使学生分清是非、善恶,让学生明白老师罚的是他的不当行为而并非是他本人。及时的惩罚能使学生的不安、内疚等体验更深,能使他们更清楚地看到错误造成的后果。如果惩罚违纪行为间隔的时间太长,或对学生的一些违纪行为一开始听之任之,等到学生的错误行为造成危害后再来“揭伤疤”、“算总帐”,就会减弱或失去矫正行为的价值,还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心胸狭窄,容易产生抱怨和委屈从而产生情绪上的反感和对立,不利于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和改正错误,惩罚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当然,这里的“及时”并不是说不分地点,不分场合,一分钟都不耽搁。班主任一定要灵活把握惩罚时机,让惩罚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二、惩罚要有度

有奖有惩,恩威并施,这是每个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都不可避免要使用的方法。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度,惩罚也要把握一个度,注意掌握分寸,以不让伤害学生的身心为前提,体现合理公正的原则。惩罚的目的是教育学生改正错误,而不是“整”学生。要依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情节,以及对错误的认识态度来决定给予不同的惩罚,区别对待。过重的惩罚,不仅会使学生身心受到伤害,还会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更会影响教师形象。

对于学生的过错,惩罚虽能及时阻止过错行为的蔓延,但它本质上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手段。一定不能作为一种过多使用的手段,切忌把话说绝,把事做得没有余地。要防止教师的“成见”与“偏爱”的情感因素在惩罚中作崇,造成处罚的失衡、失准、失当、失效、失败。“路留一步,味减三分”,我们在惩罚学生时更应该给学生留有改正错误的余地。况且,惩罚是一把双刃剑,绝不能忽视它的反面作用。过多使用甚至依赖惩罚,只能导致更坏的教育结果。

掌握好惩罚的度,在某种程度上还取决于一个班主任的修养的深浅和教育的智慧,“不及”与“过”都发挥不出最佳教育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三、懲罚要有法

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这是培养他们优良品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没有正确思想的引导,没有道德规范的约束,是难以成人成才的。因此,对学生的过错不能只“堵”,更要“疏”。惩罚只能传递受罚行为应该停止的信息,却无法提供该如何做的教导。因此,应将惩罚与提供适当行为信息的指导结合起来。在惩罚学生错误行为的同时,给予其正确行为的指导。犯了错误的学生,自然不指望得到班主任的表扬,如果班主任老师不用“一点论”,而用“两分法”,用一双善于挖掘他们潜在优点的敏锐目光,既看到错误缺点,又看到长处优点。在指出学生一点不足的同时,指出他和这一点相对应的长处,并靠这部分好思想去改变学生,努力做到“良药甜口利于病”。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他们单纯,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极强的模仿力,可塑性很大。因此,班主任要从自身做起,注重“身教胜于言教”,时时、事事、处处做好学生的表率。学生在看到优秀品行在自己的教师身上活生生的体现出来,会激发他们出自内心的对“真、善、美”的追求,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如发现校园里的瓜皮果壳等垃圾时,主动捡起来放进垃圾桶,这种不用费口舌就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班主任何乐而不为了呢?

四、惩罚要有爱

热爱学生是教师根本的职业道德,是贯穿教育始终的准则。爱是班主任适当运用惩罚策略的最根本前提,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核心应该是真爱和尊重。罚不仅仅是指出不足,更要给予学生以希望,让学生辨恶向善、分清是非、辨别美丑、认识缺点、改正错误,并通过自己的行为矫正去避免惩罚。班主任要立足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牢记惩罚的出发点和终结点都是出于爱,而不是为了让学生去体验惩罚,让他们难堪,更不是讽刺、挖苦,让他们失去前进的动力和勇气,甚至伤害他们的自尊。

只有牢记惩罚的目的,在对学生充满爱护和欣赏的基础上用好这把双刃剑,班主任才不会滥用惩罚,才不会有任何不利于教育学生的偏激言语和举动。从爱护学生的角度施罚,受罚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心服口服,从而得到学生的理解与接受以及家长的认可支持。

五、惩罚要有异

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一位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也就意味着差异性。班主任不仅要认识到学生在年龄、性别、个性特点方面存在诸多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班主任应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在施罚的方式上、程度上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罚。

因为学生的在个性,认识,思想和当时的情景上都存在着不同,这就要求惩罚有针对性。如果不了解学生,不了解惩罚的时机、强度、心理、方式、频率、步骤等,不问青红皂白,就有可能造成学生心灵的伤害和不良后果。这样的惩罚教育不仅违背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而且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无效的教育。

惩罚有法但无定法,我们既不能将惩罚作为包治一切的灵丹妙药,也不能将惩罚视为洪水猛兽。班主任应该多多探索惩罚的艺术,学会理解、接纳、欣赏、宽容学生的错误,在不损害学生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学会科学的、有效的、合理的、有艺术的运用惩罚。做到罚之及时,罚之有度,罚之有法,罚之有爱,罚之有异。深入内心,触及灵魂,努力培养学生敢于承担错误的勇气和责任感。这样的惩罚才有助于维护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有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导向,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守法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惩罚教育是使学生将来成功走向社会、走向成熟的必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李锋.教育生态学语境下儿童惩罚教育有效策略探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1).

[2]金捷.理性看待学校教育中的惩罚——当前中学惩罚教育的研究分析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0(5).

[3]王庆珍.浅探“惩罚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有效使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2).FFB172F6-0DBC-4E40-A3C0-9717C74EB067

猜你喜欢

惩罚艺术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Jokes笑话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纸的艺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真正的惩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