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开首面国旗制作的神秘“面纱”

2019-09-10

读报参考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全体会议开国大典面纱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举手表决,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图案。4天后,开国大典。10月1日这天下午,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一面鲜艳亮丽的五星红旗俨然一轮朝阳在雄壮的代国歌声中冉冉升起,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宣告成立。新中国首面国旗,牵动着万众惊喜的目光,在蓝天下飘拂飞扬。在这么短时间内,要将笔头上的国旗设计图纸变成飘扬在广场上空的旗帜,这个任务是由谁来完成的呢?

国旗方案确定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次日,筹备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常委会下设六个小组,其中第六小组负责拟定国旗、国徽及国歌方案。根据筹备会常委会意见,第六小组赶在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时完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的选编印制,入选《国旗图案参考资料》的国旗图案共38幅。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举行。9月27日,政协通过国旗决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底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当天宣布,北平正式改名为北京。9月28日,《人民日报》报道政协全体会议重大决议,大字标题有“国旗国歌及纪年均已确定”之语,文中改称“红底五星旗”为“五星红旗”。

国旗方案通过后,考虑到国旗设计者曾联松所写的制旗方法很复杂,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主任周恩来要求梁思成、胡乔木和彭光涵立即改写制旗说明,以方便制作标准国旗。经研究讨论,梁思成首先按原说明在坐标纸上画出旗的长高比例和五颗星的位置,改写后的说明由胡乔木定稿,由彭光涵抄清后送周恩来审批。随后,最终确定的制旗法通过电报,传遍了全国。

此时,22.5米的国旗杆已经在天安门广场上高高竖起。为保证10月1日的升旗仪式顺利进行,周恩来要求国旗的缝制工作必须加紧。

踏破铁鞋有觅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长高比例和制作标准确定后,国旗的制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根据天安门广场上国旗杆22.5米的高度,国旗的尺寸定为长4.6米、高3.38米。

9月29日上午,位于东单煤渣胡同内的国营永茂实业公司接到北京市委指示,要求赶制一面五星红旗,10月1日前必须送到开国典礼筹备处。这是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将亲手升起的国旗!时年29岁的业务科干部、党员宋树信按捺住激动的心情,立刻着手落实。这时,离开国大典只剩3天时间。

宋树信先找到了做旗杆套用的白布,但跑了北京很多布店,却没找到颜色和尺寸都适合做旗面用的红布料及做五星用的黄缎子。

绸缎,现在看来或许平常,但在1949年物资极度匮乏的中国,可是稀罕物。宋树信骑着自行车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找了整整一天,都没有收获。在朋友的介绍下,30日上午,宋树信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赶到前门外的瑞蚨祥绸布店。

一进瑞蚨祥,宋树信就向几位老职工说明来意,请他们帮忙找些制国旗的绸缎。瑞蚨祥的职工一听事关重大,便一起动手去仓库翻找库存。经过一番翻箱倒柜,大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在货底发现了几块红绸和一卷3米多长的黄缎子。宋树信一见,喜出望外。但经过精确丈量,却发现几块红绸都不够长。认真负责的店员们赶忙找来一位工艺精湛的女工,抓紧时间把红绸布料连缀起来。

随后,宋树信抱上红绸布和黄缎子直奔位于西单的职工技术较好、政治上也可靠的新华缝纫社。当把布交给缝纫社时,他才发现黄缎子只有一尺多宽,做最大的五角星也不够。后来,经上级领导同意,可以在大五角星的一个角接一个尖。缝制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重任,落到了缝纫社女工赵文瑞身上。

从家庭妇女成为工人的赵文瑞,双手接过新的国旗图案,欣喜的泪珠夺眶而出。她态度严谨,反复阅读了政协会议公布的国旗说明,严格按照尺码小心翼翼地用黄缎剪裁出两颗大五角星和八颗小五角星。她不负众望,准确无误、分毫不差地粘贴于红色绸料的正反两面,烫干熨平后又飞针走线,用细密匀称的针脚缝牢缀实。长长的彩线、精细的针脚,缝进了赵文瑞对新生活的向往,缝进了赵文瑞对新中国的热爱。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象征

9月30日下午,宋树信将由瑞蚨祥绸布店提供布料、赵文瑞缝制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包裹好,骑自行车赶到位于天安门广场北面西侧的开国典礼筹备处。筹备处的同志当场验收,表示十分满意,继而送到了怀仁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旗面展开后,主席台瞬间被映照得红光熠熠。毛泽东观看后,庄重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神采,微笑着点头说:“好啊,很好嘛!”

当天,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投票选举中央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就是在这次会议闭幕式的主席台上,第一次悬挂出了五星红旗。

10月1日,天安門广场红旗飞舞。下午3时整,毛泽东准时出现在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30万群众高呼口号,热烈鼓掌。天安门广场正中竖起了一根银色旗杆,五星红旗即将首先从这里升起。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毛泽东高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今日正式成立了!”毛泽东声音刚落,天安门广场上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历史性的时刻来到了,林伯渠宣布:“请毛主席升旗!”站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意识到这句话有明显缺陷,赶紧小声提醒道:“请毛主席升国旗。”林伯渠又大声宣布了一次,增加了一个“国”字。

毛泽东大步走到升旗按钮前,用那双指挥百万雄狮的巨手按动了电钮开关。那面巨大的国旗在雄壮的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缓缓上升到22.5米高的白色铁杆上,在新中国的首都上空高高飘扬。钩

此时,恰好是下午3时10分。30万民众向五星红旗行注目礼,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们则整齐地把右手举向帽沿,向国旗致以崇高的军礼。

毛泽东看到五星红旗升到顶端,不由得脱口喊道:“升得好!”毛泽东说的这三个字,通过麦克风传播了出去,也永远保留在录音中。这三个字,不仅表明了他对新中国国旗的热爱,更表明了他对新中国必将繁荣昌盛的坚强信心。

国旗制作法公布后,全国各地均以此为据制作国旗。他们都选择政府最信得过、技术最好的单位作为国旗制作单位。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各地就制作出了许多五星红旗,欢庆新中国的成立。

1951年7月,那面曾经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飘扬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由北京市政府转交给中国革命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和保存。在这面国旗上,我们可以看到有雨点大的色斑,这是因为开国典礼当天下午,天空曾飘过一阵星星点点的小雨,再加上当时红绸布容易掉色所致。

这面用5幅红绸拼接轧制而成的、5颗五角星用黄缎子制成、且大五角星一角为拼缝而成的首面国旗,虽然历经风雨,但仍富有光泽。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象征,是中国历史新篇章的见证。

猜你喜欢

全体会议开国大典面纱
一图读懂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Mosuo on the move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10月历史大事记
口罩时尚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2017年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撩开“漂亮”证明的面纱
在深色的面纱下她绞着双手
陈氏父子的上海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