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9-09-10王萍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经济学转型教材

摘 要:高校林立遍布祖国各地,每个地方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所地方院校,地方高校的转型建设不仅对于学校招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不小的推力。在地方高校的教育中,大都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性应用技术人才,使其能够快速的适用如今的社会发展。在这种大坏境背景下,高校教育课程应该与时俱进,尤其是对于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来说,更应该抓紧改变,变通教学方式,最好由平面化的教育进化到立体式的教学。

关键词:地方高校;转型;西方经济学

二零一九年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信息,信息中说到要严格要求课程管理,立起教授上课、消灭“水课”、取消“清考”等硬规矩。在此之前的三年时间里,我国建成了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加大学生学习投入,科学“增负”,让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有力的消灭“水课”,这对地方高校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转型挑战,本文以西方经济学科目为代入点,来仔细分析高校目前转型中所存在的教学现状以及对现状的思考。

在本科课程中,理论学作为课程教育的基石,是打开实践课的钥匙,对学经济学科目的学生来说,需要一个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经济学作为一个“舶来品”,在国外有着很成熟的理论,对国内学生来说西方经济学的科目逻辑性较强,术语较为抽象,模型不易弄懂。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如坠云里雾里,大量的理论知识接受不了,基本知识搞不懂,空谈思考创新就有些强学生所难了。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尴尬现状

(一)课程没有逻辑性

在我国的本科教育中,对课程的合理规划还不是很足,对此可以参考以下国外的教学经验,他们的教学方式分为两层:一个是初级,另一个是中级。像盖房子一样,他们在新生刚入学的第一年,先打地基,铺设基础课——经济学原理,先熟悉最基本的课程环境,对经济学里面的专业术语有一个基本认识;大二开始,设置中级微观经济学与中级宏观经济学两门课程,更为进一步的学习公式的计算和模型的建设。反观国内则是一股脑的填鸭式教学,在加上教材之间又有很大的差异性,缺乏逻辑性,就导致很多学生感觉经济学十分抽象、难懂。

(二)课堂教学空洞乏味,只重学分

在国内本科教学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只重学分,为学分而学习,而不是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对自己专业的钻研精神,学生是学不好的。学校在安排课程方面大都是以传授知识教育为主,忽视了能力培养,如前所述,教材质量不一、课时又非常短暂,实践条件还不足,硬件设施跟不上,种种原因导致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入手选择教材

在本科阶段的教育中,教材无疑是最重要的,作为学生主要的知识来源,教材可以说是唯一的途径,在如今很多大学生去图书馆的目的并不是去找和自己专业知识相关书籍,多数是以考研和翻阅文学名著为主。现在很多高校的教材参差不齐,就必须选择一个合理的教材。让复杂的公式变得简单、让抽象的公式变的不那么相对抽象,简化复杂抽象的均衡条件的推导过程,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明白各个市场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在市场运作环境中的影响。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或者基础概念不懂的时候,学生翻阅教材,可以获得更清楚的理解。

(二)立体式教学

这个立体式的教学不是真的立体式,而是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成案例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在很多地方高校中,师资力量不够,导致西方经济学的授课方式基本都是采用合班制,要想在偌大的教室里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1],各个班学生之间不认识,彼此也说不上几句话,陌生感很強。所以就得从别的方面入手,也就是经典案列,让学生通过对案例对知识有着更深刻的理解。那么案列该如何选择呢?不能太抽象,最好要做到恰当合理。在教材中,出教材的人员可能会多考虑经典案列和简单案列,但在课堂教育中,不能只对着教材上的东西反复叙述,更应该是有所延伸,比如在举例子的时候可以多套入学生关心的事情与身边的例子,加强学生和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西方经济学这门课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高校更多的还是要开展实践教学,创造更多的实践条件。可以开展很多的模拟活动[2],模拟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其中包括生产资料的购买、再到最后售卖等等步骤,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够真正的做到掌握所学的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语

在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不仅需要学校的硬件设施改革,也得需要学校的教育理念改革,尤其是对于西方经济学这门重视实践的课程来说,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实践技能。丰富课堂教学经验,增加课堂趣味,对于重要的科目需要多安排课时,最终做到立体式教学[3]。

参考文献

[1]唐丽君.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9(07):429.

[2]王萍.让“沉闷”的经济学生动起来——分析《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纳税,2019,13(05):246.

[3]刘欣欣.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13):26.

猜你喜欢

经济学转型教材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
教材精读
常州钟楼:“老字号”的转型奋进路
经济增长总体平稳 经济运行预期稳定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雷人的经济学原理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