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9-09-10许庆放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许庆放

摘 要:语文是学好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新课改的进行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的积极改变,并对高效课堂的创建提出了期望,因此,本文将研究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

小学语文教师是新课改下语文课程新标准的执行者,也是新课程的实践者,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课堂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完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有效性意义重大。

1.目前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对启发式提问的不重视

众所周知,课堂提问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有效方式。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只是把提问当成了一种形式。有的教师上课鲜少提问,以滔滔不绝的讲解贯穿课堂始末;有的教师在提问之后,马上就自己给出答案,这种自问自答的教学方式根本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这两种情况的出现,反映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只图尽快将一篇文章的剖析结果灌输给学生,让他们牢牢记住,而忽略了通过提问来引导、启发学生如何阅读和赏析一篇文章,这种直接“授人以鱼”的方式,从表面上看似乎很有效率,实则相当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1]。

1.2 课外书籍严重匮乏

正所谓熟能生巧,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学生广泛的阅读各类书籍,仅有教材作为阅读材料是远远不够的[2]。但就小学生课外书阅读现状而言,部分教师思想太过功利,没意识到课外阅读的深远意义。对于缺乏耐心又贪玩的小学生来说,主动静下心来进行课外书籍阅读本非易事,如果教师再以“课业为重,少读闲书”为名加以反对,正给了学生心安理得的放弃进行课外书籍阅读的理由。这种不读课外书的行为,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从客观上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2.1 重视学情,避免兩极分化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结合学生学情,警惕揠苗助长的同时,也要避免耽误学生发展。在课堂上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整体的学情评估,将教学难度维持在大多数学生能接受的水平,缩小学生水平之间的差距。

例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时,直接讲解课文,有些连字都认不全的学生肯定跟不上;如果一个字一个字的教,有些语文基础好的学生肯定觉得浪费时间,因此,教师可以以句子为基本单位进行课文讲解,这样一来,既降低了差生的听课难度,也能吸引优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之外,对于语文较弱又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前指明预习的方向和重难点,提高其预习质量同时鼓励他们遇到难题多向老师提问;对于语文较弱但相对外向的学生,教师可以将他们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利用合作的力量帮助他们学好语文。教师对学情的精准把握,有利于避免学生两极分化,促进学生整体提高。

2.2 利用微课资源,全面促进教学

微课资源帮助学生在课前有方向性的完成对新知识的预习,有效预习后再上课,学生会学得更轻松,教师也会教得更省力,还可以省出部分课堂时间用于答疑解惑和知识拓展。

例如,学习《趵突泉》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让学生在课前就查清生字的读音、释义,并熟悉文章的大体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只需主要赏析文章的语言和分析行文思路。这样一来,教师在课堂上便能将时间和精力放到关键知识点的讲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同时,教师统一在课堂上教授新知识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客观上也是造成学生之间成绩差异大的重要因素。借助微课资源,学习能力稍差的同学,不用担心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在遇到难点问题的时候可以进行视频回放,多看几遍将其弄懂之后在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避免出现知识漏洞越积越多的情况;而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便可以将节省出来的时间用于复习巩固、下一章节的预习或者放松自己。这样一来,微课的应用就很好的解决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大,教师不好统一安排教学进度的问题,便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全面提高。

2.3 善用提问,提高课堂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以抛出问题的形式引导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总是能收获热烈的反响。例如,在阅读《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教师可以问道,“同学们,这篇文章一共描写了几位植物妈妈呀?他们分别有怎样的办法呢?”;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教师可以提问“雪地里有哪些画家?它们都画了些什么呢?”,这些问题都是总结性的,可以培养学生边阅读边勾画重点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可以提一些更难一点的问题,比如“同学们还知道其他的植物妈妈吗,她们又有什么办法呢”以及“生活中还有哪些小画家呢,它们会画什么呢”。以此来带动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有效性。

2.4 通过游戏教学,模拟课文情景

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游戏便是寓教于乐思想的完美体现。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一共有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四个角色,教师可以选定几个学生,或者通过学生自荐的方式让学生自行选择所要扮演的角色,然后对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进行情景再现。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不仅可以充分掌握文章内容,还能够体会到各个人物内心变化,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打破学生对语文课堂沉闷乏味的固有认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期待。

2.5 适当安排小实验,鼓励学生看课外书

偶尔在课上穿插一点小实验,能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如在《曹冲称象》一文的学习中,曹冲利用船身下沉相同的程度,船上的货物重量相等的原理测出了大象的重量。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们直观感受下曹冲称象的原理。首先,教师准备一个盛有水的容器,在容器内放进一个苹果,用笔在容器上标记下此时的水位;接着,教师将苹果取出,往容器内加碎石子,加到水位到达标记的水位线为止;最后,取出石子并称重,看石子的重量和苹果的重量是否相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实践意识。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看多读多积累,利用课外书增长见闻,丰富语文储备。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育意义深远,肩负重任的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学情,大胆提问,多运用多媒体,鼓励课外阅读,并结合游戏教学和实验教学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改变语文教育默守陈规的现状,提高语文教育的有效性,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林叶青.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决策探索(下),2019(12):72.

[2]马海兰.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62-63.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