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9-09-10徐峻

理论与创新 2019年11期
关键词:会计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徐峻

【摘 要】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蓬勃发展给高职院校中的会计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随着会计制度的逐渐完善,会计的业务范围更加广泛和业务要求更加专业,为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就现今高职院校进行的会计专业人才模式而言,并不能满足当下的企业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抑制了相关人才的就业情况。为了突破当前困境,本文对于当前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更加适应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会计;培养模式

引言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是“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性模式之一。最开始应用“互联网+教育”的是传统教育,在传统教育中获得了显著效果之后,才将“互联网+教育”衍延伸到职业教育教育中来。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产业转型阶段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将“互联网+”与高等职业教育进行结合,就是为了更好的培养我国未来的专业技能型人,让我国经济未来的护航人不但拥有过硬的本领,更能拥有全面发展的思维。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更是如此,要结合真实的会计应用场景,根据最新的会计行业发展现状,让高职学生适应会计岗位的需求,具备应用能力。

1互联网+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分析

1.1优化生源结构

生源的质量和生源结构的合理性决定着学校教职工辛勤教育的现实转换率。如何选取到最适合学校的学生一直是招生环节的难题,互联网+的存在给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在招生宣传环节可依托互联网+手段进行大范围的招生。运用互联网精准推广等方式,可以更好地让那些想要进入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了解专业和学校,从而进行报考。在这样自由的匹配当中,不但帮助了学生选取到最适合自己未来学习的环境,更是帮助了学校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学生。以会计专业来说,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将学校的模拟仿真环境和就业率真实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吸引广大想要报考会计专业的学生前来报考。

1.2解决传统会计专业的教学冲突

互联网+教育技术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翻转性的特征,能够给学生创造会计应用场景,比如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会计作业环境,利用会计软件让学生进行会计实务操作,而不是只是单纯的进行会计知识的学习。比如,以复制记账法为例,传统教学更多地是概念的记忆,而利用互联网+手段,就可以多进行会计经济活动的操作,让学生提前适应会计岗位,并且掌握会计前沿领域最新的技能。

1.3提升专业技能,促进就业

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让学生学会会计的专业知识,也需要让学生时刻关注着当今时代发展下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帮助会计专业人才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走在专业的前沿。在传统会计课程中,知识体系陈旧,比如很多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已经远远落后于当今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发展,不适合当前的会计环境,而利用互联网+环境能够让学生真实模拟会计岗位,通过整合专业资源,更有助于学生未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2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2.1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有着“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在生源招收中以主要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占到高等院校招生的50%以上。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意在培养作用于生产、建设、服务行业中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势态良好的高等职业教育中,会计专业更是显得受到学生与企业的追捧。有超过90的高校开设了会计专业,会计专业学生更是屡创新高,会计从业人员已经超过了全国人口的1%。尽管近年来高职财会专业会计电算化、财务共享中心和财务业务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成果,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旧有所不足。

2.2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1)偏离会计专业的岗位要求。在人才培养上,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缺乏实训岗位,以理论成绩作为考核,没有充分考虑到会计专业的特点。学校内缺乏高度仿真和系统性的会计学习软件,课程设置不合理。同时,实习实训流于形式,在一些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实训根本和会计专业无关,调查显示有的學生在实训阶段甚至去做电商平台的客服。

(2)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创新思维。在考核评价上,仍然是以笔试考核为主,以试卷作为评价,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上,翻转课堂、模拟公司法等新的教学方法都没有应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足。同时和公共专业课缺乏结合,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教学没有和财务软件的使用相结合,很多学生基本的办公软件都不会使用,更不用说财务业务一体化了。

(3)互联网+教育手段缺乏。没有利用互联网+教学手段建立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也没有利用大数据资源整合会计信息资料,更没有结合最新的电子商务和行业变革引入前沿领域的课程。比如在税改背景下业票财税一体化背景下,如果进行模拟操作,提升企业财务共享的水平等内容,都很少涉及到。在教学中缺乏互联网+思维,还是试图用教材+黑板的方式解释会计经济活动。

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

3.1根据会计专业特点和岗位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在教学模式设计上,要符合会计专业的特点,根据会计经济活动来设置课程,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票据处理上,可以引入专业化会计软件,多设置上机课程,让学生进行会计实务的操作。互联网+的作用不仅在于给学生创造会计实务的环境,还在于与最新的会计活动相接轨,比如网络会计和会计软件的处理应该成为高职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鉴于计算机越来越多代替人的核算工作,传统会计电算化也需要改革,学生应该更多学习如何处理税务稽查事项,如何甄别会计信息舞弊,以及依法纳税和合理避税等内容。

3.2将互联网+作为变革会计专业的颠覆式手段

本质上,会计和互联网都是同一活动,都是为了更好地处理信息,在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交换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能够海量、瞬间进行处理。在教学上要将互联网+技术作为手段,彻底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采用全面线上管理,将模拟公司法和项目教学法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处理网络数据业务,甚至可以在学校阶段,就和企业签订合同,让学生进行会计实务的实战。将企业的财务信息和学校的会计软件相结合,让学生具体进行操作,提升他们的岗位能力。同时,还可以针对未来会计智能化等新的环境,创设多种教学场景,让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岗位需求。

3.3完善相关保障措施

学校要改变考核方式,建立以互联网为技术手段的评测方式,在平时测试和期末考试中都采用电算化的评价方式。同时,将师生都纳入到互联网+会计教育系统中,实现线上实时互动,改变师生交流方式,促进学生的自学。学校要完善互联网+教育设施,全面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和模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利用PC端设备进行会计软件操作,能够利用移动端设备进行自主学习。此外,在学校教学活动的进行当中,也应当加强校企联合。通过联系企业,直接培养一批符合企业理念要求的专业人才,以帮助学生早日实现就业,方便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付出在对于相关企业更合适的专业知识上面,在这样模式下成长的学生在进入当企业之后便成为了企业独家的护航人。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实现高职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发展前景的同步繁荣,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优势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性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生源结构的优化、教学方式的创新、就业水平的提升和专业资源的整合,最终实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优化。

参考文献

[1]黄思思.“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探究[R].昆明:云南大学,2018.

[2]刘艳芬.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研究[J].文化视野.2016(11).

[3] 刘蓉, 罗宇.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2(08):134-135.

[4] 夏远江[1].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4).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规划“1331工程”研究2018年专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课题编号ZX-1815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会计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