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与分层教学
2019-09-10姚远
姚远
摘要:在现阶段高职体育教学中,通过正确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有序分层、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充分了解高职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结合分层教学法的相关内容,对分层教学法的作用以及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层次分析,旨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提供科学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体育;学生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学生作为单独个体的存在,受先天因素以及后天发展环境等因素影响,很多学生表现出了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性格、学习能力上,也体现在了身体特征、身体素质等方面。所以,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进一步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进行有序分层并开展针对性教学,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男女性别差异
因为性别不同,男、女生在体力、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方面都表现出不相同。例如,在高职院校相同的体测环节中,男生因为身体素质、体力和耐力比女生占有优势,其田径项目测试为1000m,而女生的跑步测试项目为800m。另外,男生在柔韧性、协调性等方面却明显差于女生,这一差异也会导致男女生在体育运动喜好上的不同。例如,大部分男生喜欢篮球、足球等对抗性较强的活动;而女生相对喜欢健美操、太极拳、瑜伽等活动。由此可见,男女性别的差异性对体育项目的选择和参与程度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二)认知水平差异
根据掌握运动技能时间和学习中注意力以及保持时间的长短,把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划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慢热型。慢热型的学生接受、理解新鲜事物较慢,此类学生面对新的体育活动项目学习能力差,会表现出无所适从,但是即使体育运动项目再困难,也能保持对学习的长久性和耐心。二是快速型。快速型学生在学习新鲜事物时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并且对于教师介绍的各种新的体育项目都保持了较高的积极性。但是在学习中,快速型学生普遍存在粗心大意的问题,且学习热度的消退速度较快。三是不集中型。此类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其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集中注意力,学习中存在“事倍功半”的问题,无法完全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点,不利于保证教学效果。四是遗忘型。此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注意力较高,但是缺乏对知识点的思考,所以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知识点的关键,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体型体态差异
目前高职学生的体型大致可以划分为矮小型、瘦高型和肥胖型。不同体型的学生行为风格和运动选择也会不同,例如,瘦高型的学生在弹跳力等方面具有优势,所以很多学生会选择篮球、排球等运动;而身体较胖的学生具有力量优势,在速度、柔韧性等上面没有优势,所以可以参加举重、铅球等活动;矮小型学生的身体灵活、柔韧度好、缺乏力量,可以学习健美操、瑜伽、武术等项目。
二、高职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方法的作用
(一)真正地体现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方法更好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完善,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此种教学模式不再是机械地按部就班地进行体育教学,而是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一体化”的弊端,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乏味性,同时使教学效果更加优良。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将基础相当、需求相同的学生分到一个班级或者小组。对于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来讲,他们不再会因为教师的授课内容简单而学得乏味,而是在这里挑战新的高度。教师也会帮助他们勇于拼搏,更上一层楼,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不会因为课程的难度偏大感到吃力,也不會因为课程的内容简单而觉得枯燥。他们可以在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互帮互助,形成好的学习氛围,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团结和学习的兴趣。对于运动技能较差的同学,通过分层来进行学习,降低了难度,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重拾对体育运动学习的兴趣,提升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三)有利于完善体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传统教学模式是根据中等学生平均水平所制定出来的教学方案和设定的教学目标,这就限制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等因素分层、分班后,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同时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个体要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充分了解和熟悉,还要对体育教材进行钻研和创新,以更好地提高体育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另外,教师获得更大的施展空间就获得成就感,在授课的过程中,将这种成就感转化成教学动力,对自己的工作更有激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能力。
三、分层教学实施的可行性
如果高职院校教师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能够实施分层教学管理工作模式,则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及对应的教学评价,让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均能够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为不同年级、班级、专业的学生提供多层次的教学方案并且提出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同时实施分层次的考核管理模式,让每一个层次和发展阶段的学生,均能根据自身情况,按照不同的学习进度和训练难度展开学习。此种方法可以妥善解决在教学工作中要求教学进度统一从而导致的学生个性化特征无法充分展现的问题。
除此之外,教师采用分层教学管理模式,还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约束性和限制性。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运动能力等层次不同来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方案,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充分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的感受,提升其对学习的热情,还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学效果,增加教师的成就感。
四、高职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明确分层教学方法的本质内涵
分层教学模式的本质内涵就是根据学生们的个体差异性特征,为学生们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要根据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与个性化特征,对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调整,让学生们在各自能力范围之内,获取最优质的教学内容,实现全面均衡发展。分层教学模式摆脱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一刀切”模式弊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教育,实施个性化管理与分层次教学,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完善的分层教学管理模式
分层教学模式是分层教学实施的基础,高职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分层模式。例如,我国某地区的高职体育教师在日常管理中,采用了ABC分层教学方法。在学生入校时就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对学生们的身高、体重、体脂和肺活量等基本数据进行了调查,使用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们的运动习惯,掌握学生们对于体育教学的看法与需求。把前期调查数据和后期的专业学习相互结合,将学生们大致分为A类:身体机能优越且有长期体育锻炼习惯,热爱体育运动;B类:身体机能正常,有运动习惯,对体育运动有一定热情;C类:身体机能较差,长期缺乏锻炼,不擅长体育运动,对体育运动并不关注。通过分类之后,可以为不同类别和层级的学生提供对应的优化提升管理方法,有利于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培养运动爱好,增强运动能力。
(三)创新发展,充分掌握学生兴趣偏好
通过创新发展的方式,掌握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偏好,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最具有針对性且最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案。例如,在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下,高职院校体育训练场中大部分的场地利用率较低。教师仅为学生们提供基础性的热身、慢跑和球类运动。此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此,国内某地区的高职院校在体育运动场地中新建了攀岩项目场地和滑板项目场地。此种模式下,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充分提高了学生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教师则需要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强度,为学生们制定科学的运动管理与安全保障方案,在保证学生们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提升运动强度。
(四)科学管理,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单纯地将学生们分层,同时也需要将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目标进行分层,通过多要素分层的方式,能够确保教学管理模式的针对性。例如,教师可以为C层学生制定出适合学生们学习且容易接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可以较为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体育训练自信心。教师为不同层级学生制定最适合的目标,降低学生们的学习畏难心理。此种分层梯度学习模式,能够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管理目标。
(五)遵循发展规律,合理调整教学层级
实施分层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按照因材施教的管理理念,为学生们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内容,使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运动水平的提升,尽可能多地掌握体育技能。例如,在将学生们划分成为ABC三个层次之后,A层学生要更全面地掌握专业体育知识,B层学生要基本掌握体育知识,C层学生要明确体育运动的表达要求,并提升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可以根据学生们在一段时间内的能力和兴趣变化情况,提供测验与考核,综合考量学生们的考核结果与日常表现之后,给予学生们调级的机会,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动力。
(责任编辑 马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