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关于政治认同的研究概述

2019-09-10张凤仙朱晓华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意识形态研究

张凤仙 朱晓华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各种政治思潮不断涌入中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学者的关注。国内学者采用多种方法对政治认同的结构、内容、类型、来源及其形成逻辑、社会转型期政治认同障碍、危机和转型、政治认同的功能及获取和增强途径、政治认同各个侧面等一般理论及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政治认同;研究;心理归属;意识形态

一、对政治认同结构和机制的研究

薛中国在《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心理机制研究》一文中,对政治认同的心理结构和心理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政治认同的心理结构由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意志、政治信念与政治行为等要素构成,政治认同的形成和功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政治认同的心理结构要素的优化组合和政治认同心理过程的完整性。方旭光在《政治认同的价值取向及资源整合》中认为从环境的条件要素与认同活动的结构关系上,政治认同的环境有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政治认同的内部环境是政治认同主体自身的各种条件和要素以及一定政治体系的要素的条件总和。政治认同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包括社会政治生活的状况以及与整体认同活动有关的各种社会。彭正德《论政治认同的内涵、结构与功能》中认为政治认同可以划分为政策认同、执政党和政府认同、国家认同、制度认同和价值认同五个层次,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层到高层的有序结构。

二、对政治认同内容的研究

周若辉在《和谐社会的政治认同分析》中认为政治认同主要包括价值认同、利益认同、伦理认同、制度认同、实践认同、文化认同、心理认同。在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的理解中,“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当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对政治认同的类型的研究

陶东明《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中根据政治认同的层次将其划分为初级层次、中级层次、高级层次等三种类型。方旭光将政治认同划分为主动型、被动型、虚假型、冷漠型四种基本类型。薛中国认为政治认同的类型包括:强制性政治认同和自觉性政治认同,封闭式政治认同和开放式政治认同,冷漠型政治认同和热衷型政治认同。

四、对政治认同的来源及其形成逻辑的研究

李素华的博士论文《政治认同的功能和资源分析》中认为政治认同的资源主要是由意识形态、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组成,意识形态是政治认同的意识性资源,社会公正是政治认同的制度性资源,经济发展是政治认同的功绩性资源。方旭光认为政治认同的资源是指影响和作用于政治认同活动的一切因素和力量的總和,从根本上来讲,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最根本的政治认同资源,从政治活动本身的角度,主要包括意识形态的主导、政治运行的公正、政治治理的绩效和政治文化的培育等方面。孔德永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认同问题研究》认为政治认同的逻辑应该与人的需求、人的思维次序相吻合,人的需求是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发展的过程,政治认同的逻辑也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次序:从利益认同到制度认同再到价值认同。

五、对政治认同各个侧面的研究

政党认同研究多是评论性、片段性的,比较深入的研究较少。其中王庆兵在《试析政党认同的功能与构建途径》中对政党认同的构建作了研究,把政党认同构建的具体途径总结为家庭传统、意识形态、回顾性评价、政党社会化、社会经济地位等五种途径。各阶层政治认同研究,即农民、工人、地方党政干部、私营企业主政治认同研究。其主要是社会学者采用社会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但总体看来理性较弱。

六、对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现状的研究

方旭光认为,从当前我国政治认同状况总体来看具有高度认同与认同消解并存;各阶层认同差异分化增大;口头表达的认同与实际的行为之间差异较大;认同状况的基本类型表现错综交织。薛中国认为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心理机制系统已经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的政治统治体系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在利益协调机制、政治意识形态主导机制、政治参与机制、政治沟通机制、舆论导向机制、亚政治认同机制、政治不满情绪宣泄机制、政治谣言防范机制、政治逆反心理消解机制、政治偏见防止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

总之,我国学者在政治认同问题研究上已取得了许多成果,具体如表现为:第一,很多学者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进行政治认同研究心理学和社会学视角的研究,侧重对个体主观感受的研究。然而,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学者较少从政治学与历史学视野进行政治认同的研究。尤其是特定的从思想政治学科角度研究政治认同的则少之又少,本文将从学科角度结合核心素养,对政治认同展开研究。第二,关于政治认同主体,学者侧重于研究农民、产业工人、新社会阶层和大学生等群体。彭正德对农民阶层政治认同的研究;葛玲、满永对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的研究;张爱芳、顾晓英政治认同的研究主体是当代大学生等。学者对不同主体的政治认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他们政治状态的窗口。第三,政治认同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应加强对“生活政治”领域里的“承认”的研究。第四,目前政治认同研究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对政治认同的评价标准或者量化标准的缺乏。学术界应该建立政治认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政治认同研究对象细化的基础上,可以对某一研究对象的认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

[2]陶东明.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M].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3]彭正德.生存政治:国家整合中的农民认同[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作者简介:

张凤仙(1993.4-)女,汉族,宁夏固原市人,中学二级职称,本科,单位:彭阳县第一中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意识形态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