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评价在九年级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9-09-10杨德清
杨德清
摘 要:本文试将“初中地理课堂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的成果推广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激励性”原则的运用。因为评价是否具有激励性,是衡量评价首先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志。其功能是帮助个体提高和发展。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激励性原则来帮助他们提高积极性,激励他们进步,引发提高和维持学习欲望,助力他们实现人生价值,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地理教学;课堂教学
笔者来到一所库区移民学校任教。面对基础薄弱的九年级学生,感觉地理教学空前的压力大。
心理学研究显示:鼓励、肯定、赞许能增添人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获取成功的巨大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鼓励、肯定、赞许的次数越多,他们良好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由此可见激励是学生进步和成功的催化剂和推进器。为了让孩子找到学习的自信心,争取升入重点高中或更高一级学校求学,本人打算将“激励性评价”的研究成果推广运用。通过一年地理课堂实践喜获实效,现将几点做法小结如下:
一、注重创设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实施课堂有效评价的重要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和亲切的话语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爱的鼓舞、一种情感的交融,营造出一种和谐、宽松、民主、平等互助的课堂环境。这样宽松的环境才能激发学生轻松愉悦的情绪,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在愉悦的、高涨的情绪中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丰富激励性评价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就能如坐春风,课堂总是生机勃勃。如果老师这样来评价学生:“这次考试你的地理成绩不错,班級第一名,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下次一定能得优秀!”“老师觉得,依你的水平和能力可以当一个称职的地理课代表,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 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不会深深地被感染了呢?不会受激励呢?学生们暗自捏紧拳头,内在动力就这样形成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教师的评价如果能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那么语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评语范畴,趋向更生动、更丰富的境地。但在具体的操作中,不少老师的评价方式单一,一段时间后,学生也就有了厌倦情绪,所以要以多种方式来实施激励性评价。
三、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
除有声语言外,教师还需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拍肩膀,摸摸头,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传达这样的信息:“真棒!”“请继续说下去!”“请坚持下去!”等行之有效的体态语言更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爱和肯定。有时老师的一个浅浅的微笑就可以让学生温暖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内对一门功课学习充满热情。
四、评价要融入真情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评价时感情的投入,与学生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共振。现在不少评价浮光掠影,轻描淡写,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扬成了背口诀。可见,无论什么方式的评价必须动情。当学生认真回答问题时,除了评价结果,再补上一句“虽然答案不对,但思维是正确的。”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通过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无疑是给学生最好的激励与鼓舞。
五、把握好激励性评价的尺度
教师要注意激励性语言的轻重。语言的轻重,直接影响着激励性评价效果的大小。理论与实践都证明,激励性语言的强度与效果呈抛物线形:开始,两者间成正比,在达到一定高度后,效果则自然减退。
评价的次数要合适。太少,对学生情感触动轻微,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太多,容易使学生不以为然,默然视之,形成疲塌的心态。对于主动、积极的学生,评价的次数要吝啬,只有在其取得成功时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其感受到获取激励性评价的不易,从而努力投入以获取激励。
激励应该选择在最佳时机。“赏不过时”,而这个最佳时机就是要及时。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并取得成功时,教师及时的激励正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赞许与肯定。
在九年级地理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的魅力,渗透教师的关爱、包容和鼓励,这样就能为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往返的殿堂,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发展。
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评价如果多一点欣赏鼓励,多一点期待关注,多一点尊重宽容,多一点浓厚的人情味,就可以多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在一次次充满真诚与个性的评价中得到个性的张扬和学习成绩的不断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健康成长!
以下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激励性评价在九年级地理课堂的实践运用已见实效。
2019年期末测试成绩:平均分14.28分,尖优率为0,优秀率也为0;
2019年第一次中考适应性考试:平均13.48分,尖优11.76%,优秀2人,低分率全县第一;
2019年第二次中考适应性考试:平均17.76分,尖优11.76%,优秀3人,低分率下降;
2019年江西省中考考试中:平均分20.44分,尖优率11.76%,优秀6人,低分1人。并且各项指标超出同类学校。
同时在七年级、八年级地理课堂中运用激励性评价,得到同样可喜可贺的效果,具体表现为热爱地理学习和实践,本次期末考试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各项指标均超出同类学校,特别是八年级期末成绩已列全县第一。学生进步,老师开心。本人将在教育教学研究领域潜下心来,为学生的成长、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以及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品位的提高更加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樊秀荣. 基于录像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案例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2]崔珊珊. 初中地理导学案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延边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