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地区小学小班化教学策略

2019-09-10赵志川

天津教育·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农村地区小学

赵志川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不均衡,城市和乡村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农村边远地区,由于父母都在外忙于工作,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加上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使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结果导致农村边远地区的学生得不到同等的教育和升学机会,这不是我国教育想看到的现象。为了能够避免这种情况,我国农村边远山区形成了小班化教学模式,使教师能够有精力和时间去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出适合个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从而缩短城市和农村教育的差距。

【关键词】农村地区;小学;小班化教学

数学应用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的一种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应用题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培养数学思维,同时让学生能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从而对数学学习更感兴趣。然而,由于农村边远地区的学生底子薄,自学能力差,并且学习资源有限,所以在学习数学应用题时,常常出现难以理解题意,没有解题思路,缺少解题方法等现象。因此,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我在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基础上对所处地秦州区牡丹镇张家寨学校、草川学校进行了研究,得出提高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以下是对其的详细阐述,希望对广大农村小学教师有所帮助。

一、分层教学,提高学生应用题理解能力

在一个班集体当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是有差异的。由于理解能力的差异,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出现了个体化差异。学生之间存在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所以,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分成不同的群体,并制定出符合每个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更好、更快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这样一来,教师可以对学困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从而缩短学困生与优等生之间的差距。比如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有的学生理解能力比较好,当堂就能轻松理解题意,而有的学生理解能力比较差,在课上听了教师的讲解后还是理解得不够透彻,在课下也不复习,这样导致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越来越差。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分层教学,在实际上课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例如,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了A、B、C类,在上课时让C类学生进行读题和分析题目的含义,B类学生给出解法,A类学生给出其他不同的解法。通过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并且在布置作业时,设计了不同的作业内容,如基础题、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完成作业。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学生可以向教师求助,教师经过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从而提高应用题教学效率。

二、师生合作,理清学生应用题解题思路

师生合作主要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过程。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只有在师生互动的情况下,教师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梳理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以此来加强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例如,为了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我引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一个农民爱养动物,有一天他把狗和鹅放在了一个笼子里,共有30个头,88只脚,请问笼子里有多少条狗和多少只鹅呢?”随后提问:“做这类题时,你们都是怎么思考的?”有的学生说:“我在做这类题时就考虑到了狗的脚数是鹅的两倍,所以做一次除法和一次减法就可以算出来了。”我问:“这道题目刚好狗的脚数是鹅的两倍,如果不是呢?”学生没有了思路。接下来我进行了引导:“在这类应用题中,我们可以将鹅全部当做是狗来思考,也就是30只全部是狗,就有30×4=120只脚,那么就比88只多出来120-88=32只脚,而每只狗比每只鹅多出4-2=2只脚,所以32÷2=16只鹅,自然也就算出了狗的数量。”可见,在这一师生合作中,首先对学生进行了提问,通过师生互动,理解学生的思路和想法,从而加以指导,理清解题思路,帮助学生解题。

三、小组探究,丰富学生应用题解题方法

小组探究是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自主探索和交流学习数学知识。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实施小组探究教学模式,可以聚集学生的智慧,从多角度去研究出不同的解题方法,不再局限于一种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总之,小组合作可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树立创新意识,从多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找到最优的解决途径。那么合作学习的效果是否与理论相一致呢?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还局限在字面意思层面,并没有进行深入了解。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学生在小组讨论或者小组学习的时候,都没有真正地参与进去,这就很难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出来。究其原因,其中一点就是教师们忽略了“合作”这个词的含义。从合作学习的一些成功范例可以看出,要想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就必须将合作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是组织这么简单。

例如,为了能够让学生提供多种解题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我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学习,并给出了以下题目:“同学们在做操,排成了一个四层中空方阵,其中最外层每边有8个学生,问总共有多少个学生?”经过分析和思考,小组1给出了一个解题方法:把整个方正填满就是有8×8=64个人,再减去其中空的人数就得出了学生的总数。小组2给出了另一个解题方法:将方阵看做是一个大正方形里一个小正方形,求学生的总数相当于求这个回字形的面积,所以将回字分成四份,求出其中一份的人数,最后乘以4就得出总人数。教师要实时观察各小组的讨论合作,对于不认真,不积极讨论的小组,教师应当予以指导,鼓励学生進行讨论,以保证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另外,对于解题思路清晰、用时少的学生,教师应当让该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帮助大家一起进步。

四、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思考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参与数学应用题解题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应用解题思路。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创设一个带有应用题元素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没有顾虑,畅所欲言,将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来。其次,在这个教学情境里,教师应设立得贴近生活、有趣一些,毕竟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度不高,一切事物都觉得新鲜有趣,原本应用题就比较死板,教师假如再用死板、刻板的方式来教导学生进行学习,那么学生很容易就会产生倦怠心理,这不仅不利于小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反而会适得其反,导致学生讨厌数学,甚至害怕数学。

例如,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可以这样来创设:“假如某一天,你陪妈妈外出去买菜,身上只带了12元,买青菜用去了3元,买胡萝卜用去了5元,买豆腐用去了2元,请问妈妈身上还剩下多少钱?”这就是一个很常见的家庭计算问题,虽然设置成应用题可能有些简单,但此时用于举例,并不代表其他。创设这样的一个情景,很容易将同学们的思路带入到生活中,再联想到家人,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都会有所提升。随后再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思考,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减法题:12-3-5-2=2,很容易就能得出结果是只剩下2元。

诸如此类,教师使用情境代入法,既能增加课堂趣味性,又能起到增进师生之间感情的作用。要想在农村边远山区小班化教学模式的背景下,高效地进行应用题教学,除了上述的几种策略之外,还有其他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是每个农村边远山区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挑战,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只有通过不断钻研和学习,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小班化教学农村地区小学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探析
对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思考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工程制图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小班化教学背景下英语教学策略探讨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