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安阳名特优新农产品
2019-09-10黄雅凤李永革温茹淇刘长英陈岩王涛
黄雅凤 李永革 温茹淇 刘长英 陈岩 王涛
安阳市加快推进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的重要措施,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优质营养健康农产品日益增长的迫切需要。按照《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规范》规定,名特优新农产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素,一是在以县域为单元的特定区域内生产,具有显著地域特征和独特营养品质特色;二是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商品量,并且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市场;三是在市场上有公众认知度和较高美誉度。
安阳市近年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交出了阶段性的成绩单,为农业发展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如安阳县通过一穗优质小麦的示范效应,形成了豫北优质强筋小麦领先品牌,实现了订单交易,增产增收;如内黄县打造“内黄品牌”,叫响中国蔬菜之乡、中国花生之乡、中国尖椒之乡、中国红枣之乡等特色品牌,向品质要效益,实现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充分结合本地本区域的实际,做好自身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包括质量和数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生产与消费的无缝对接。借助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名录的收集和整理,能更好地做好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培育,提升农产品质量,并通过政府主导的平台了解地域特色农产品信息,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正确引导消费,满足公众对安全优质营养健康农产品需求。因此,如何做好本地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是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项新任务。
一、挖掘本地名特優新农产品特色
内黄县尖椒属于朝天椒。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农业结构调整,内黄县作为果蔬种植大县,引进种植朝天椒,当地俗称“尖椒”。在内黄县志、六村乡乡志上一直以“内黄尖椒”记载,其成为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原因主要有:
(一)具有明显地域特色,产自特定生产区域
内黄尖椒产自黄河故道、中国的“庞贝古城”—内黄县。内黄县地处河南北部,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起伏较小,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1.22%,氮、磷、钾质量分数分别为15.3 mg/kg、21.25 mg/kg和188.5 mg/kg,有机质质量分数、钾质量分数高,通透性好。目前,种植区域集中在内黄县南部的六村乡、后河镇、井店镇、梁庄镇等乡镇,种植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排水良好,无污染源,肥力适宜。这一区域产出的尖椒,产量高、品质佳、色泽鲜、辣度高、椒形美,具有独特地域特色品质,效益明显。
(二)具有独特的品质指标和营养品质
内黄县尖椒多种植新一代、子弹头等品种。成熟后的尖椒,株高中等、株形紧凑、果实簇生性较好,比同类品种抗病虫、抗逆性强,生产出的尖椒优质、高产,呈长指形,色泽鲜,辣度高,肉厚籽少,耐煮,香浓持久,商品性好。经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机构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检测,其VC、辣椒素、钾和β-胡萝卜素的指标均优于同类产品,营养品质独特。
(三)具有一定的规模,公众认知度、美誉度高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内黄县尖椒常年种植面积超过2万hm2,产量、销量稳定在12万t以上,品质良好且具有独特性,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产品销往国内多个省市,同时,持续出口到美国、西班牙、德国、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7年,内黄尖椒出口量达到1768.89 t,同比增长36.9%;货值336.14万美元,同比增长21.19%,连续5年实现出口快速增长。内黄县已经成为河南省最大的尖椒市场和全国著名的尖椒集散地,先后获“中国尖椒之乡”、河南省首个国家级出口尖椒质量安全示范区。
二、主要措施和效益带动
(一)典型示范,点面带动优化种植结构
内黄县尖椒最初种植,是从内黄县六村乡破车口村的333.4 m2试种开始,由于适应性好,品质优良,当年收益即为种植小麦的6倍。内黄县以此为试点,种植到第3年,通过示范带动,六村乡尖椒种植面积增加到400 hm2,每667 m2收益3000~4000元。
(二)政府重视,“一乡一品”彰显尖椒辐射带动
六村乡政府为抓好尖椒的发展,抓住技术推广和销售关键点,内黄县农业农村局带领乡农技服务站包村入户,进行尖椒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乡供销社组织尖椒销售,筹建了以六村乡政府所在地为中心的尖椒交易市场。1998年尖椒种植面积占六村乡耕地面积的80%以上,农民来自尖椒产业的收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八成以上,六村乡成了名副其实的“尖椒之乡”。
(三)全县推动,尖椒产业成为农业支柱产业
市县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尖椒产业,主要领导多次到六村乡进行调研,将尖椒产业发展确定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列为年终工作考核目标。内黄县成立了尖椒生产办公室,农业副县长任办公室主任;县、乡(镇)、村逐级下达任务,内黄县农业农村局统一发放种苗;成立尖椒专业合作社,组织椒农按标准进行生产。先后投资500万元建设了豫北地区最大的尖椒市场。2002年种植面积超过1.33万hm2,2015年达到了2.4万hm2,总产量超过10万t,产值7亿多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5%以上,已成为内黄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四)提质升级,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推动
为做好内黄尖椒的发展,市县两级政府又从政策、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对尖椒产业进行扶持,提升尖椒品质,延长产业链条,开发了辣椒粉、辣椒圈、辣椒丝、辣椒籽、辣椒酱等加工产品。同时,不断引导相关企业健全管理体系,规范生产流程,提升生产工艺,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产业带动,让内黄尖椒保持旺盛的活力。
由于内黄尖椒产业的带动,内黄县目前已经有5个乡镇创建了“枣、粮、椒”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区;13个乡镇建立了标准化尖椒示范基地,示范面积2.13万hm2,开展了内黄尖椒的无公害种植和产品认定,注册了“六村红”“千红爽”等商标品牌,申请了“内黄尖椒”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在发展中,内黄尖椒遵循了“生产标准化、发展绿色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监督法制化”的要求,实现了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兴农。同时,按照“坚持因地制宜、突出规划引领,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工作特色,推动全面发展”的要求,内黄优质尖椒第一特色乡镇后河镇于2019年2月入选了河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县市(区)、示范乡镇名单,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三、如何做好安阳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登录工作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做好申报的基础工作
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通过宣传推介一批區域公用品牌、核心企业及经营专用产品品牌,组织好本地区名特优新产品名录收集整理,有效推动安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要下大力气做好名录收集工作的各项基础,一是要积极引导各县(市、区)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进一步开展农业结构供给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优质优价,帮助农民“种的出、卖得好”。二是要积极引导各级政府培育当地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走“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路线,提高经营单位创品牌的积极性,提高知名度、认知度和美誉度。三是加强对当地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监管,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安全。四是积极改善优质农产品销售问题,解决优质农产品生产信息公开和销售渠道与消费市场的衔接,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
(二)全面调研,科学遴选,做好各项审核工作
要严格按照《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规范》要求,立足安阳本地资源优势,重点推荐当地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名特优新农产品,通过对生产区域、产地环境、品质特色、生产规模、产业发展、消费认知、市场需求和人文历史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掌握本地区名特优新农产品资源现状,挖掘和收集本地区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逐级申报,认真把关,保证申报材料真实性和有效性,推出真正有代表性的安阳特色农产品,培养安阳本地优势特色产业形成。
(三)强化区域和品牌建设,注重品质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
要结合安阳市本地特色农产品区域范围,主动对接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比如安阳西部丘陵地带的小米、花椒、核桃、柿子等;中东部大片平原地带的强筋小麦、特色蔬菜等;知名度较高的区域公用品牌,内黄花生、林州小米等,这些农产品具有一定种植历史,彰显着安阳的区域特征。产品的经营单位要有健全和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当地有一定生产规模,具有带动作用的经营单位,如绿色食品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最好要有商标标志注册、登记和保护,给安阳名特优新农产品一个响亮的名片。
(四)全程质量控制,持续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收集,目标就是要推进农业农村的产业兴旺,在这一过程中,要保证对申报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从种植环境、投入品使用等种植生产过程到采摘、包装、运输、市场、最后到餐桌上的十多个环节中有严格的标准,都实施质量优先的生产管理,就是要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求,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到收集一个名特优新农产品,树立一个区域品牌,带动一个特色产业。通过彰显不同地域农产品品质特色,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农产品产量、品质、价格间有机衔接,实现农业生产提品质、增效益,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安阳市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