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图书情报工作创新的研究
2019-09-10富国瑞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情报工作也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迅速开展,大数据背景让读者的阅读更加方便,满足了不同的人对阅读的不同需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图书情报工作在不断的寻求新的工作方式,而大数据为我们的图书情报工作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目前单纯的在图书情报工作中运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并不能利用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只有对大数据环境下图书情报工作进行创新,将大数据分析工具与图书情报工作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 。
关键词:大数据;图书情报;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数据这一背景已经逐步融入到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当中,对于图书情报工作来说大数据背景有利于图书情报工作的科学管理,有利于创新工作的思维与方法,人们对图书阅读、文献管理以及研究资料的要求也不再停留于简单的查阅上,而是需要更加完善的图书资料,甚至是图书的长期资料整合,所以在图书馆管理上延伸出了图书情报这项工作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图书情报工作要不断的创新自己的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思维,将大数据的优势运用到工作当中来,将数据分析、获取、整理以及管理都进行改进,寻找图书情报新的工作途径。在图书情报中结合大数据分析工具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图书馆管理发展的需要。
一、大数据环境下图书情报工作的特点
大数据具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数据获取容易等不可替代的优势,而图书情报工作就是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作为最终目标的。而图书情报工作都是对数据进行获取、分类、整理的过程,大数据为图书情报工作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基础,所以大数据环境下图书情报工作也有了显著的特点。
1.能够发展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方式,图书情报的个性指对可调动的文献知识、学科知识等各方面内容的丰富,对用户的需求和兴趣更加了解,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在我们的大数据时代,图书情报工作的研究对象也发生了转变,图书情报工作的研究不再是对简单的文献、图文、图书的研究,而是对用户的需求、兴趣、爱好进行研究。大数据背景下图书情报工作的获取途径更加广阔,使情报内容也更加丰富,大数据背景下能够将各平台的用户服务进行结合,对用户的行为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出用户的深层需求,在大数据的配合下,图书情报管理可以分析出用户的喜好、兴趣以及需求,根据用戶的专业背景和需求程度可以为用户推送更加精准的内容,个性化的特点不仅提高了图书情报工作的工作效率也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将个性化服务运用到每一个用户服务中去,为图书馆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2.能够多源数据的融合。大数据能够通过不同的渠道,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获取不同的数据,所以大数据背景下有利于图书情报管理工作的发展,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就是将多种数据相互集合,这一过程就是多源数据的融合,对数据进行加工协同利用使多源信息为原有信息服务丰富与扩大信息内容,获得对某一目标或某一用户更加客观本质清楚的认识,这就是多源数据融合的根本目的。大数据背景下能够使图书情报管理工作中信息的来源更为广泛,内容更为丰富,大数据的特点之一就是数据类型多种多样,结构组合不受限制,比如,某一用户的电子邮件设置、社交记录以及网上交易记录这种不同视角的数据能够反映这一用户的性格爱好,甚至是用户的资金情况,这种全面的数据结果就是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图书馆工作的市场开拓。在大数据背景下,图书情报管理这种多途径的信息来源使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具有多元数据融合的特点。
二、大数据对图书情报工作的挑战
1.对工作人员带来的挑战。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情报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为复杂,所以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逐步增加,工作强度也在加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图书情报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也是图书情报工作正常运行的组成部分。图书情报工作的开展都是以人为核心,所以图书情报工作者需要对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对数据结果进行整合,这对一个历史悠久的图书馆来说这是一个庞大的工作任务,而山东大学图书馆更是一个资料繁多,面向群体广泛的一个整体,所以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不符合大数据环境的发展,所以新型的工作模式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工作人员有一定的科技水平,有足够的创新精神与学习能力,因为工作人员不仅要对大数据下相关的工具进行运用,还需要有新的服务意识,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对相关平台有所了解。将个性化服务于大数据分析相互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用户信息,制定出符合用户要求的个性化服务,所以图书馆要对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做出相对的培训,使工作人员有能力来应对科技带来的问题。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还要增加情报工作人员的数量,保证大数据下图书情报工作正常运行,并迅速发展,所以面对大数据给工作人员带来的挑战,作为工作人员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2.对信息管理带来的挑战。图书情报管理的数据、信息以及整合的内容都是线上内容,无论是媒体平台还是用户信息管理系统甚至是数据的储存都依托互联网进行,在云平台与“互联网+”上储存着大量的书籍资料、科研成果等各类数据,这些数据自身都具有重要价值,如果泄露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且在大数据背景下用户的信息、爱好、兴趣、专业特长所进行分析筛选的数据内容都有私密性,这些分析数据都是不能够泄露的,但是大数据背景下对于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有着巨大的挑战,比如,2017年爆发的一次比特币病毒,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那次事件造成了科研界的重大损失,所以图书情报工作不仅要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就是要保护信息的安全,许多大学图书馆的信息安全意识不够完善,山东大学图书馆虽然有相应的信息安保系统,但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的进一步普遍,其信息安全的形式也很严峻。图书馆情报工作必须要以安全为基础,以效率为目标,以成果为导向,增进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其规避风险的能力和思维。在大数据背景要培养每个工作者的安全意识,完善图书馆情报的安保系统,要求科技人员不断的更新升级其相关系统,避免信息泄露,所以大数据背景对图书馆情报工作的信息安全提出的挑战。
3.对图书情报管理服务工作的挑战。图书情报管理是服务类工作的一种类型,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情报管理基本上都是数据的整合与个性化服务的创新,以及跨平台服务的增进,所以在此大背景下,对图书情报管理服务工作有了新的要求,传统图书情报管理的工作理念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进步,传统的图书情报管理只是简单的数据的整合与存储,而大数据环境下就需要将范围进一步扩大,领域进一步加深,将各类数据用科技工具进行整合,按照一定的类型、尺度与标准进行划分,所以图书情报管理工作也需要为用户进一步提供服务,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周全化服务,所以就需要图书情报管理部门采用多元化的工作方式,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并要求在工作中简化流程、精准数据、服务优化,所以大背景下对图书情报管理的服务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三、大数据背景下图书情报工作的创新
1.优化图书情报管理服务工作。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信息作为交流的载体已经处于了主导地位,数字信息储存已经绝大程度上取代了文字存档,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有着自己独一的数字信息文库,而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就是为文库提供资源的途径之一,现在的图书情报工作已经不是简单的文档数据储存,而是分析客户的需求、兴趣进行有选择的推送相关信息内容,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优化图书情报管理服务工作势在必行,优化服务就需要对用户进行精准分析,了解用户的需求,对图书馆的服务进行定向推送,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大图书馆在人们生活中的需求力度。
2.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在大数据时代,用户信息泄露是丧失自身信誉度的一種事情,所以注重用户的信息保护尤为重要,而保护这些数据信息就需要图书馆自身有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同时跨平台信息服务的建立,使传统的安全系统受到了挑战,为避免病毒攻击、资料泄露以及成果丢失等损失的出现,就要求我们在大数据时代不仅要对信息数据进行定期的维护检查,对安全管理系统也要不断的检查升级与更新,除了在信息系统上进行完善,还要从制度上入手建立起现实生活的安全体系网,例如对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安全培训,并将工作内容有效划分各司其职,避免推脱责任事件的发生,所以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是信息的重要途径。
3.创新图书情报工作人力资源体系。图书情报工作的人力资源体系是保证图书情报正常开展的基础,创新情报工作的人力资源体系就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内部人员的培训制度与考核制度的完善,因为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其技术层面更新速度快,内容层面数据庞大且繁多,所以就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培训制度有利于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是公平公正的体现,能够让每一位员工都得到公平的对待,激发起员工工作的动力,在培训与考核内容上,要及时的更新修改,要注重员工创新能力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为员工树立起正确的工作理念,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人力资源体系的改进也要求图书馆的管理层面的人要正确的运用选拔制度,让有才能的人带领图书情报工作部共同进步。
小结
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的图书情报管理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要创新图书情报管理的途径与流程,建立起新型的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推进我国图书馆情报信息工作的发展,在创新的过程中图书馆管理要大胆的面对自身所存在的问题,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敢于大刀阔斧的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共同推进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李兴团.大数据环境下图书情报工作的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06:40-42
[2]刘晓峰.网络背景下的图书情报工作发展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06:236-237.
[3]张雪莲.全媒体背景下图书情报的信息资源整合[J].出版广角,2017,16:60-62.
[4]张 芳.我国图书情报工作创新的特点及维度[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23:70-72.
作者简介:富国瑞(1978-),男,满族,河北承德人,学历:本科,职称: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