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领导干部网络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2019-09-10杜积西于兆艳
杜积西 于兆艳
摘 要: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网民数量的不断攀升,信息网络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给新时代领导干部的网络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在阐释领导干部网络素养基本内涵的基础之上,从技术发展、社会管理和国家安全等维度探讨新时代领导干部所需具备的网络知识和技能素养、网络政治素养、网络舆情素养、网络安全素养。同时,综合当前领导干部“管网用网治网”能力水平的不足不当之处,提出领导干部要善于通过持续学习提升网络知识技能,通过精准策划提升网络传播效果,通过多方联动化解舆论危机,通过广开言路接受网络监督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领导干部;网络素养;提升路径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形成机理及防范路径”(19CZZ014);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委托项目“新时期领导干部网络素养模型建构研究”(2016ZDWT24)。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章编号] 1673-0186(2019)011-0037-01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19.011.004
当前,我国信息社会向纵深推进,一方面,颠覆性信息技术加速发展和运用,国家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备受瞩目,另一方面,移动互联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公众言论空间多元拓展,即时性、高互动性的信息传播已渗透于公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各领域的影响日趋显著,强力助推社会发展朝着更加民主、开放、公正、法治的方向迈进,同时也赋予了领导干部网络素养新的内涵和要求。各级各地领导干部需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开放包容,与时俱进,认识好、利用好网络,积极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
一、领导干部网络素养的基本内涵
要弄清楚什么是网络素养,首先要对“素养”这一概念有基本的了解。按照《牛津词典》中的解释,“素养”(literacy)[1]就是“the quality or sate of being literate; knowledge of letters; condition in respect to education”。中文释义为:读写的能力与状态、识字读文的能力、与受教育相关的因素。我国《辞海》将“素养”定义为人的一种修养。本研究结合中西方的概念总结认为:“素养”就是通过学习所具备的基本能力以及通过自我修养的提高而获得的一种品质。
(一)网络素养的起源及内涵
学界对网络素养的研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网络素养”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麦克卢尔(McClure)提出,他认为网络素养由知识和技能两方面组成,具体来说就是网络知识的正确判断和应用,网络技能的有效使用,此两点是评价一个人网络素养好坏的肯定性标准[2]。此外,美国学者阿尔特·西尔弗布拉特(Art.Silverblatt)认为网络素养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七个层面:第一,可以决定自己的网络消费;第二,对网络传播的基本原理有较好的了解;第三,能够认清网络对个人及社会的影响;第四,具有分析網络信息策略的能力;第五,善于解读网络信息文本和网络媒介文化;第六,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欣赏网络信息的内容;第七,向网络互动的对象提供负责的、有效的媒介讯息[3]。2013年,美国学者霍华德·莱茵戈德(Howard Rheingold)在其著作《网络素养——数字公民、集体智慧和联网的力量》中将网络素养定义为“Net smart”,指出“素养是技能和社交能力的结合”[4],能够影响人的思维和社会关系,甚至能改变世界。
在网络媒介发展进化的过程中,众多学者将网络素养与媒介素养、数字素养、信息素养进行关联研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建立了相对独立的概念范畴。本研究将“网络素养”定义为:通过分析、利用网络媒介,通过网络媒介获取继而创造有效的媒介讯息,从而对个人的思想以及人际关系产生影响的一种能力。
(二)领导干部网络素养研究现状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信息网络迅猛发展,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网络素养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2008年以来,部分领导干部因言论失当、行为失范引发了阵阵网络舆论狂潮,他们成为舆论抨击和批评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党政领导干部的社会形象乃至政府公信力,针对不同网络环境下领导干部网络素养的研究也不断升温。
目前学界关于领导干部网络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新媒体素养、网络执政能力等方面。其中,领导干部网络素养的重要性问题得到的关注最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分析网络发展给领导干部带来的挑战。研究普遍认为,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和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改变了传统的舆论格局,给领导干部线上线下执政带来双重考验。学者刘长发在《论领导干部的网络素养》中从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利用好网络执政。也有学者指出当下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和领导干部网络素养缺失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当前的互动困境。二是探讨领导干部网络素养的不足。王静芳在《领导干部要重视提升网络素养》中从当前网络社会现状出发,分析了领导干部应该如何借助网络媒体改进和推进工作,张仕勇在《论领导干部网络新闻素养的培养》中就领导干部如何运用网络学习和新闻信息做了探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网络空间形成新格局,互联网继续高速发展特别是5G互联网时代即将到来,领导干部网络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也面临着一些新形势和新要求,本研究以新时代网络发展态势和网络执政需求为背景,综合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领导干部网络素养的基本现状、潜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二、新时代领导干部提升网络素养的紧迫性
当下,互联网高速发展,一方面为各级领导干部疏通了民意渠道,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提升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网络平台犹如“放大镜”放大领导干部的小瑕疵,在给个别领导干部带来“网络恐慌”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政府形象。互联网在提升政府和社会透明度、增加民众话语权的同时对领导干部展开了全天候、全方位、全媒体形态监督,领导干部犹如进入了一座“玻璃房”,言行举止时刻需要接受镁光灯的检验,稍有不慎便会被网友围观,甚至被人肉搜索。同时,互联网对民众生活、社会治理和国家安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刻考验着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决策能力。以下将从信息社会发展、建设网络强国、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加强网络管理、维护意识形态阵地五个方面分析新时代提升领导干部网络素养的紧迫性。
(一)信息社会发展需要领导干部提升网络知识素养
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8.2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8.17亿。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网络大国。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移动互联网已经向纵深发展,深刻影响并形塑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工作。随着5G互联网的开始布局,未来将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信息社会人类面貌日新月异,国际竞争将形成新格局。
互联网发展对民众的日常生活,对党和国家的治理,对公共外交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领导干部的有效执政不能回避网络挑战,反而要在网络空间掌握主导权。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5]因此,领导干部就更要认识到信息社会的发展对国家命运与前途的重要性,这就需要领导干部转变传统的互联网认知,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国家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互联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网络知识素养,不断增强利用网络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
(二)建设网络强国需要领导干部提升网络政治素养
所谓网络政治素养,就是领导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深入学习贯彻党和国家提出的网络强国思想,团结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实现网络强国这一宏伟目标。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互联网工作,统筹部署于关系国家安全、政权安全和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中。2014年,我国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领导小组,并提出建设网络强国这一战略思想,该思想一方面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使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立足于国际形势发展与信息技术革命之间的关系,要求遵循互联网的发展规律,进行网信事业的谋划发展。2018年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强调了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性,指出必须要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信息网络高度发展,拥有全球最大的网络应用市场,在国际竞争中不断实现“弯道超车”,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但我国也面临着许多阻力与压制。2018年12月初,美国以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贸易制裁为由逮捕华为CFO孟晚舟,同时以各种手段压制华为5G通信技术向全球拓展。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以及日韩等国,都针对华为产品与服务实施极为严苛的审查。这些都体现出建设网络强国并非一朝一夕之举,其外部压力是非常重大的。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提升自身的网络政治素养,树立高度的政治觉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号召,发挥好在网络建设中的领头羊作用,做到科学决策与领导,保证在国家信息争夺战中处于有利地位。
(三)走好网络群众路线需要领导干部提升网络技能素养
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并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而形成的,其历史演变经历了从工人路线到工农路线到人民路线再到如今的“网民路线”[6]。在2016年4月举行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断提高这项本领”[7]。
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就是要充分尊重广大网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坚持“从网民群众中来,到网民群众中去”,最大限度地运用网络平台问政、问需、问计于民,实现和保持党同网民群众的密切联系[8]。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P.亨廷顿曾提出,政治现代化的实质内容主要体现在政治参与的扩大[9]。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网络政治参与,使得官民互通更加方便快捷,网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渠道得到畅通和延伸。这就对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做到上网接地气、访民意,下网办实事;如何运用好互联网听取社情民意,甄别网民诉求及网民意见;如何最大化利用好政务平台,做到积极互动,开展好网上各项工作。这些都是当前领导干部面临的现实课题。
(四)加强网络管理需要领导干部提升网络舆情素养
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平台传播对公共事件、社会问题的网络舆论,是就网络平台某一事件引起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互动与表达传播,以及持续影响力的集合。领导干部的网络舆情素养就是领导干部掌握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分析网络舆情传播态势,以及应对处置网络舆情事件的能力。
公民意识的觉醒,以及网络平台低门槛、低操作难度、规范性薄弱等特点增大了网络舆情的发生概率。同时由于海量的信息中掺杂着各种虚假信息,再经过社交媒体裂变式、病毒式传播容易致使谣言滋生,网络审判、人肉搜索等网络事件时有产生,进而演化成一系列社会问题。虽然近年来党和国家在不断加强领导干部舆情素养意识的提升和相关培训,但在一些突发事件中,广大领导干部舆情预判能力、导控能力略显薄弱,陷入茫然失措之境。面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缺乏应对机制与应急预案,加之部分领导干部对网络舆情发展演变的规律没有及时有效予以掌握,不能够进行网络平台的整体把控,导致一般网络问题社会化,甚至演变为社会矛盾以及重大舆情事件的发生,因此领导干部急需提升自身的网络舆情素养。
(五)维护意识形态阵地需要領导干部提高网络安全素养
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竞争的主战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近年来,网络安全问题早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境内外实施的“黑客”攻击、网络犯罪、窃密活动一直屡禁不止,从地方政府网站平台遭遇黑客攻击,致使系统瘫痪,到国家窃密事件发生,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这都给领导干部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提出了新的严峻考验。一是要充分认识网络安全是维护意识形态阵地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树立正确网络安全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网络安全是保障民众共同理想的前提和基础,是保障国家安全、政权稳定甚至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一环。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当前信息网络存在诸多安全漏洞并在不断变异延展,当前互联网的安稳运行背后依旧存在大量信息窃取、网络攻击等问题,各国之间、各种势力之间依旧在网络深处不断发起“看不见硝烟的战争”。领导干部只有提升网络安全素养,担当维护网络安全责任,才能有效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三、新时代领导干部网络素养存在的不足
新时代赋予领导干部网络素养全新的内涵和要求,然而面对快速迭代变迁的信息技术以及不断变革的网络空间,部分领导干部还存在网络素养方面的能力缺陷或者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执政意识不强
当前,网络空间发展和网络舆论生态整体呈现向上向好态势,但是互联网已经成为各国之间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阵地,网络空间各种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观激烈碰撞使得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呈现出深度交融的态势。世界各国普遍加强网络空间占领和网络舆论斗争力度,领导干部的网络执政能力和效应成为重要评价指标。美国第一位“网络总统”奥巴马,当年在竞选时就充分发挥了网络的作用,注重与年轻粉丝互动交流,还积极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对外社交,多次与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领导干部进行网络交流;2016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在竞选中更是将社交媒体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利用自己在网民中强大的粉丝基础完胜竞选对手希拉里,并展开了一系列“推特治国”的行动。这体现出国外一些国家领导人善于通过网络、利用网络来实现个人的政治目的。
能否调动网络的力量来完成执政,关乎领导干部个人的社会治理成效,更关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然而,面对网络执政的现实需求,部分领导干部网络执政意识不强,日常基本不上网,不关注网络民意。由于作为“数字移民”的领导干部欠缺新时代下的网络思维,欠缺与时俱进的政治敏锐力与价值判断力,其不得不面临线上、线下双重管理的执政考验。
(二)网络运用本领不佳
“当前的网络媒体以其爆炸式的信息传播、渗透式的情感动员、发散式的社会影响力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舆论形态格局。”[10]民众已经习惯于从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和知识的获取,网络平台已成为官民互通的重要窗口。一些领导干部缺乏互联网思维,并且对新形势下互联网发展之快表现出仓皇惊慌的态度,对网络媒体环境及其发展规律了解浅薄,不能熟练掌握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甚至对网络社会和网络运用存在抵触情绪,因此,这些领导干部的“雷言雷语”成为网民热议的对象,甚至在舆论的发酵演变中成热点话题的主角甚至“丑角”,这对其个人形象和政府形象的损害非常巨大。
虽然各级各地越来越重视对领导干部网络运用技能的培养,但是仍然有许多“网盲”型领导干部没有认识到互联网对整个社会治理以及对政府推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作用,面对网络依然“不懂如何表达”,甚至把互联网当作“烫手的山芋”,采取排斥态度。公共事件发生时,部分领导不能有效利用网络化解舆论危机,致使政府陷入被动局面,群众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进而造成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领导干部网络运用水平与其执政能力是成正比的,如果不善于运用网络,不熟知网络传播规律,则很难与网民进行良好的互动,无法了解民情、通晓民意,不能有效为网民服务。
(三)分析研判能力不足
当下正是网络信息爆炸式、裂变式传播的时代,当出现敏感舆情,领导干部不能迅速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研判,不能迅速分析信息发布者的意图以及网民关注点,就会在判断敏感信息时出现偏差,导致决策失误和应对处置不当。有的网民在表达诉求的同时也将个人负面情绪代入,甚至添油加醋、歪曲事实;有的网民是为相关组织牟利或为个人私利传播虚假信息混淆视听误导受众。网络信息真假难辨,鱼龙混杂,能有效区分民众真实诉求和不实信息,正确判断网络舆情传播效果和带来的后果,是体现领导干部网络素养的重要因素。
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发生非常严重的危险品仓库爆炸事件,造成无辜百姓伤亡,甚至造成百余名参与救援的消防工作人员丧生,当地政府严重低估了事件的危害性和舆情的力量,缺乏科学准确的分析判断。此次爆炸事件发生之后,一方面当地政府对于港口附近建立危险化学品存储基地未告知附近的民众与商户,这直接导致在发生大爆炸之初消防部门不能及时了解所储存的危化品种类,不能及时展开有效的救援,从而造成大量消防员伤亡。另一方面在事件发生后的救援及应对处置也存在问题,当地政府在先后召开的10次新闻发布会中,多次无法向媒体和公众提供准确而有效的信息,在事关爆炸伤亡人数、爆炸事故源頭以及如何组织救援问题上,市政府都未及时对公众进行有效的回应,并且政府部门把新闻发布会只当作应对外界的程序过程,未及时对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的舆论走势进行预先研判,不能满足公众对焦点信息的需求,致使大量的质疑与谣言在网络平台疯狂传播,引发了一系列舆情危机。这都是因为领导干部对舆情危机的分析研判能力不足,导致面对舆情危机应对处置失当,从而引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
(四)创新引领的意识不强
近年来党和国家多次强调网络创新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各级干部重视网络新媒体的宣传与打造。然而,由于领导干部对网络建设的创新引领意识不强,害怕承担与之伴生的各种风险,不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建设便民、为民的服务性平台,导致部分政务平台的开设成了一种摆设或者是为了应付上级要求而开设的“样子”工程。2018年第三季度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网站检查结果通报批评了六家政府网站,这六家政府网站呈现的主要问题有:版面设置粗糙,信息过时,为民服务模块设置不显眼,还有一些直接成了“僵尸”网站,只是网站首页有内容,实际点进去都是一些陈旧的内容,政务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公开,信息发布生硬而刻板,与用户互动不及时,反馈效率低,违背了加强网络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初衷。
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随着网络的发展不断推进信息化政府服务工作,网络问政形成常态,电子政务发展深入,《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11]。然而,当前的许多政务服务平台多少存在“两张皮”的问题,流畅的办事页面不方便寻找,各种政务服务平台未能有效衔接,政府网站来自各个部门的信息甚至出现不统一的现象。导致群众进入网站办事一波三折,甚至出现网上要求与线下要求不统一的现象,这些都体现出主管领导干部缺乏创新开拓思维,仍有落后的免责思维,从而无法有效助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
(五)舆论引导规律不熟
网络是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的“放大镜”,是舆论斗争的主阵地。如何引导网络舆论朝着正确、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也是各级政府面对的重要课题。特別是在发生重大舆情事件或者相关工作成为舆论争议焦点之时,熟悉并掌握网络舆论发展变迁规律,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导控工作至关重要。然而,一些领导干部面对突发网络舆情事件,往往会因为专业受限或者经验匮乏,缺乏敏锐的政治意识与判断力,从而带来各种问题。如领导干部信息发布准备不充分,应对迟缓,在危机事件的应对处理过程中,缺乏信息化时代舆论引导理念,不能把握新时代下网民的心态,未能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以及发挥自身意见领袖的作用,最终丧失了网络舆情的主导权。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具有即时性、突发性、爆发性和难控性等特征,这些都增加了网络平台对舆情监管的难度。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表现等同于直接向公众展示官方形象,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是检验当下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有的领导干部一味采取压制舆论、降低危机影响的方式进行消息封锁,开展灌输式信息传播,其实并不能及时疏导民意,公众也不能及时获得有效信息,也加大了谣言滋生与扩散的可能,容易导致舆情失控,甚至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
四、与时俱进提升领导干部网络素养的对策
领导干部网络素养的内涵因时代发展趋势和网络发展态势而不同,在每个阶段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针对当前网络发展态势以及我国部分领导干部网络素养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建议从制度建设、技能学习和素质培养等方面努力,与时俱进提升新时代领导干部网络素养,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展开。
(一)加强学习,提升网络知识技能
网络素养的提升是建立在对网络媒介的认知基础之上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加深对媒介及其进化现状的认知,“克服自身的边缘焦虑、委屈焦虑和危机焦虑感的症状,提高对网络的敏感度和警惕性,同时积极转变过去对新媒体的逃避、隐瞒和封堵的落后观念,培育网络信息传播意识”[12]。一是主动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进程,积极参加网络知识技能培训与讲座,政府部门要采取规范的考核制度,设置网络技能培训课程,将网络技能考核列为青年干部考核的重点,对年龄较大的领导干部可放宽要求,但依然要进行最基本的上网技能培训;二是领导干部自身要有危机感,当下是人人用网的时代,只有严格要求自身,利用好新媒体,“以新对新”,“以快对快”,不断学习才能不落后于时代发展,日常积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多学才能会用,遇到问题多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交流、探讨,提高政治敏感度,积极关注国际社会网络发展的大格局,积极关注网络发展的最新态势,时刻站在网络社会发展的前沿。
(二)善于策划,提升网络传播效果
网络提升了信息传播效能,各级领导干部在向大众传播各种信息之时巧用网络,往往事半功倍。一是要搭建好网络宣传平台,加强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官方网络媒体的建设,为干群之间及时沟通提供便利;二是要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做到日常的国内国际最新动态更新以及政府最新政策解读,做好政务透明与政务公开,积极关注公众的留言,及时澄清虚假新闻;三是促进政府部门网站与传统新闻媒体平台的深度融合,政府部门的权威性和传统媒体的专业性优势互补,助推辐射更多的受众群体。通过利用多方传统媒体平台及时传输给受众政府最新动态,对于提升政务信息的网络传播效果十分有利。四是要利用社交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进行平台定位,对目标受众进行精准分析,内容上结合地方特色,贴近群众生活,继而提升政府网络传播的整体效果。
(三)积极宣传,推进网络治理体系化
“网络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13]网络治理体制机制的完善是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并建立新时代网络治理体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不断推进网络治理理念、内容、形式等创新,特别是要善于用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予以正面宣传;二是加强网络平台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建立网络预警机制,包括技术预警机制、舆情数据预警机制、风险规避以及评估机制等,加强网络平台信息统筹机制建设以及网络危机事件处理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积极完善网络违法犯罪惩戒制度,对于通过网络开展的违法犯罪活动要严厉监管和大力打击,加强对网络犯罪的认识和惩戒,保障网民的合法权益;三是积极完善以公共权力为主导的多中心、全方面的系统化治理系统,积极动员各大媒体平台宣扬社会主旋律,适当将热点新闻定位在多宣传国家新政策、社会新动态上,积极鼓励网民参与网上国家大事讨论,让网民真正切实地行使自己的话语权,积极表达对政府部门、国家政策、社会发展的看法,积极吸纳网民的有益谏言。
(四)借力借脑,敢于化解舆论危机
领导干部利用好网络平台,尊重网络传播规律和网民的认知接受习惯,做好媒体沟通工作。首先是在舆情事件发生之时,要正确处理与各媒体的关系,发挥其积极正向的引导作用,传播好政府声音,面对损害政府形象的不实言论及负面舆情,要善于组织网络评论,及时疏导舆论发展;其次,舆论危机应对不是单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多个部门联合应对的系统工程,当舆情危机发生之初,在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方面必须借力借脑,发挥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作用,政府应及时成立应对处理小组,将职责划分明确,建立舆情监测部门、媒体部门、信息发布部门等工作分组。除此之外,舆情危机发生地的主要部门应该及时与全国各部门做好沟通,防止敏感舆情从地方性个别性话题上升为全国热点舆情事件,并且要积极与上级进行汇报,与其他各部门进行主动沟通,加强全国舆情协同处理机制。此外,要将舆情预警前置,利用好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来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公共事件发生初期,社会舆论处于真空状态,政府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就能够成为国内外媒体的主要信息源。”[14]领导干部要做好政府部门的议程设置工作,要善于向学界和业界危机应对的专家吸收处置意见,借助智囊团形成科学的应对方案,避免网络舆情恶化甚至变异传播。
(五)坚守底线,自觉接受网络监督
新媒体时代,话语权下放,网络平台人人平等,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敢于直面网民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网民意见要不惧、不躲,具备接受网民监督的雅量,敢于并乐于接受网络监督,“走出‘谈网色变的‘恐惧心理误区,理性认识网络舆情的监督实质,敢于直视网络监督背后所反映的社情民意,努力从被动应付甚至抗拒的心理状态走向主动迎接的实际行动”[15]。其次,主动引导网络舆论的发展,面对各种网民声音,撇开其他利益因素,坚持“以民为本”,及时应对舆情危机。再者,多关注网民心理,注重及时互动,及时查阅网民反馈,当面对重大公共事件要及时疏导网民情绪,切忌发官腔,及时公布真实有效且最切合群众利益的信息,通过网络开展工作要做到“公私分明”,要善于统一工作口径,提高互动效果。最后,进一步完善网络平台相关政策法规,规范网络监督行为,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广大网民依法监督,参与公共事务,另一方面要对在网络平台肆意造谣、恶意传播的网民依法严惩。
(六)提早应对,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网络安全关乎社会稳定、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保障网络安全也需要领导干部提高站位,加强监管。一方面,必须提高网络安全警惕意识,在普及电子政务、打造智慧城市、发展人工智能企业等过程中首先要有网络安全保障意识,特别是信息化服务工作要在确保“安全无漏洞”的前提下开展。另一方面,网络政治风险是网络安全风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政治风险是触发当下政治危机的关键因素,领导干部的处置不当将会引起执政危机和政治混乱。因此领导干部需提升网络政治风险的预警和防范能力。首先,网络干部针对网络突发应急事件,要敢于主动先发声,积极做好信息公开,疏导好网民情绪,针对谣传误传,要及时有力有据地予以批驳。其次,要健全线上线下管理的联动机制,网络政治危机发生初期,线上做好舆情收集、风险预估、应急预案、责任分工、及时反馈等;在线下,领导干部要及时深入群众生活中了解民情,做好线下应对工作,防止线下一般问题网络化、扩大化。
(七)多方发力,加强网络形象塑造
网络形象作为政治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干部应全方位,多角度推进党和国家的网络形象塑造,从网站建设到社交媒体的应用方,从内容到形式,从线上管理到网民互动,全方位打造服务型网络政治形象。首先,打造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网络服务系统,打通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的网络管理,建设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服务型网络平台,从政策宣传网、群众服务网、对外工作网、政策解读网、法律服务网等,进行全天候的信息资源分享与服务,树立政务透明、工作有序的政府形象。其次,提升领导干部网络管理与办公的信息化水平,从日常的公文处理到行程规划,会议日程,干部管理等逐步实现网络办公化管理。还要积极推进领导干部融入社交媒体,将社交媒体作为与群众互动的新纽带。近年来,越来越注重微博、公众号等平台的使用,但其宣传力、影响力还远远不够,政府部门需积极吸纳培训这方面的人才,整合资源,提高传播实效。
网络素养是新时代领导干部整体素养评估的重要评价指标,同时也是各级部门自上而下开展各项工作的必然要求,这对领导干部工作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领导干部应充分把握新时代下的发展现状,正视网络素养中存在的不足,选择积极有效的策略进行自我改善与提升,在提升网络素养的同时用好网络,服务好社会。
参考文献
[1] 陈龙.媒介素养通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5):1.
[2] McClure C. Charles R. Network literacy: a role for libraries?[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1994,13(2):115-125.
[3] Silverblatt, A. Medialiteracy in the digital age. Reading Online,4(3).Available:[EB/OL]. http://www.readingonline.org/newliteracies/lie-index.aspHREF=/newliteracies/siverblatt/index.html.2000-09.
[4] 霍华德·莱因戈德.网络素养-数字公民、集体智慧和联网的力量[M] .张子凌,老卡,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8):5.
[5] 闵先鲁,林静.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教育的影响[J].当代教育科学,2014(1):55-55.
[6] 胡朝,刘燕.从“上街”到“上网”: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演变的空间里路与实践逻辑——兼论习近平同志“网络群众”思想[J].继续研究.2018(3):5-11.
[7]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002).
[8] 卿立新.网上群众路線是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J].求索,2012(12):212-214.
[9] 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评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348.
[10] 张春艳.传媒政治时代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提升[J].行政与法,2017(6):65-69.
[11]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6-03-17).http://www.gov.cn/guowuyuan/2016-03/17/content_5054901.htm.
[12] 林峰.立足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升领导干部媒介素养[J].求知,2017:33-35.
[13] 董慧,李家丽.新时代网络治理的路径选: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J].学习实践,2017(2):37-44.
[14] 刘晓玲.提高领导干部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引导能力[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7(5):99-103.
[15] 周翠英.领导干部提升网络监督领导力的路径[J].领导学刊,2018(5):26-28.
Abstract: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netizens and the high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ve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network literacy of leading cadres in the new era. On the basis of explaining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network literacy of leading cadre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network knowledge and skills literacy, network political literacy, network public opinion literacy and network security literacy that are needed by leading cadres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social management, and national security.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inappropriate level of network management ability of leading cadres, it is proposed that leading cadres should be good at improving network knowledge and skills through continuous learning, improv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effect through precise planning, resolving public opinion crisis through multi-linkage, and accepting network supervision through open speech.
Key Words: New era; Leading cadres; Network literacy; Improving path.
(責任编辑:易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