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70年来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历史逻辑与实践启示

2019-09-10方涛

重庆社会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新中国权威党中央

摘 要:在当代中国,党中央权威是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关键力量。从新中国、新时期到新时代,党中央权威历经全国执政条件下的确立、改革开放条件下的巩固、全面深化改革条件下的强化三个阶段。在演进理路上,维护党中央权威在实践、理论和制度上分别呈现出探索中前进、创新中发展、改革中完善的特点。70年的实践表明,党中央权威由作为组织的中央领导集体权威和作为核心的个人权威构成,是个人和组织、权力和认同、民主和集中的有机结合。新形势下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以坚强的政治定力为支撑,以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为保障,以树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为关键。

关键词:新中国;党中央;权威;历史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研究”(18JZD0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课题“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变革的经验总结研究”(18VSJ004)。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章编号] 1673-0186(2019)011-0026-0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19.011.003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威,是主导国家建设、推进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1]129。而作为中国共产党组织体系中最高机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顶梁柱[2]的党中央的权威,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权威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根本保证[3]。正因如此,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维护党中央权威,以此作为领导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反复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并将其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这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同时,现有研究中,少有专门论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历史演进及其逻辑理路,尤其是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维护党中央权威方式的比较。鉴于此,立足新中国、新时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践,梳理70年来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历史进程,总结经验教训,呈现党中央权威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演进逻辑和实践形态,从而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维护党中央权威提供借鉴。

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中国国家现代化加速推进的历史时期。作为后发现代化的中国,党中央權威在建构现代国家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度重视党中央权威,对全国执政、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条件下维护党中央权威进行了努力探索,确保了党中央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的坚强领导地位,为新中国70年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提供了有力政治保证。

(一)新中国:全国执政条件下党中央权威的确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而长期的领导和执政,成为建设现代化国家、主导国家建设的支撑性主体力量,也为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和各个领域树立权威奠定了根本前提。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针对不同领域、地区和单位出现破坏党中央权威的错误倾向,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统一财经、加强请示报告、维护党的团结、成立领导小组等方式,初步确立起全国执政条件下的党中央权威。

权威的基础和前提,是获得权力。列宁曾指出:“党的中央机关必须拥有广泛的权力,得到全体党员的普遍信任,成为一个有权威的机构。”[4]党中央权威,首先建立在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权上。而党对国家的领导,具体通过两种方式。一是体制内的领导,主要通过党员直接掌握国家权力并在国家政权内建立党的组织实现。1949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央人民政府内组织党委会和建立党组,保证党中央对国家政权的有效领导,明确规定政府必须保证执行党中央一切有关政府工作的决定。二是体制外的领导,主要通过民主集中制的集体决策制和干部选拔录用机制来实现[1]253-254。由此,中国共产党“处于国家权力的中心地位”[5]。

同时,随着国家政权在管理经济社会发展中开始发挥更大的职能作用,政府部门出现分散主义倾向。为此,1953年3月10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加强中央人民政府系统各部门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及加强中央对于政府工作领导的决定(草案)》。决定指出,为避免政府工作发生脱离党中央领导的危险,一切政府工作中主要、重大的方针、政策、计划和事项,都须经过党中央的讨论、决定或批准后,才能够执行;对于中央决议、指示的执行情况和工作中的有关重大事项,政府各个部门都必须定期并及时地向中央请示报告,从而使中央能够经常和直接地进行领导;撤销中央人民政府党组干事会,政府各部门党组直接接受中央领导,并明确国家计划、政法、财经、文教、外交等工作的具体负责人,由他们直接向中央负责[6]。这些举措,进一步强化了党中央对政府系统的集中统一领导。

随着国家“一五”计划开始实施,为加强党对财政经济工作的领导,1953年4月28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加强对中央人民政府财政经济部门工作领导的决定》,明确国家计划和工业工作由高岗、李富春、贾拓夫负责;财政、金融、贸易工作由陈云、薄一波、曾山、叶季壮负责;铁路、交通、邮电工作由邓小平负责;农、林、水利、合作工作由邓子恢负责;劳动工作和工资问题由饶漱石负责。由他们对中央直接负责[7]。1955年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新设四个办公室,对应加强对政府工作的领导。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又设立工业交通工作部和财政贸易工作部。

1954 年2月6日至10日召开的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强调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明确党中央是党团结的唯一中心。决议指出,党的团结的利益高于一切,党员干部必须把维护党的团结作为言论和行动的标准,任何地区和部门的党组织及其工作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一部分,任何不利于中央统一领导、损害中央权威的言行必须坚决反对;要经常向所属党组织报告和反映高级干部的重要政治活动和政治意见,其中关系特别重大的须直接向中央政治局、书记处或主席反映;必须反对和禁止避开中央和党组织进行的个人或小集团政治活动,此类活动在党内是非法的,也是违反党纪和破坏党团结的活动[8]。

为强化党中央对相关重点工作的领导,1958年6月10日,中共中央专门发出通知,决定成立财经、政法、外事等领导小组,强调这些小组是党中央的,直接属于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并由各小组直接向党中央报告工作。政治局负责大政方针,书记处负责具体部署。“政治设计院”只有一个,没有两个,政府机构及其党组负责具体的执行和细节的决策,决定权是在党中央[9]。中央各小组的成立,大大强化了党中央的最高决策中心地位,加强了党中央权威。

然而,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没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特别是对社会主义阶段主要矛盾判断的失误,党发动了一个又一个政治运动,1958年后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出现了党的集权、以党代政。而政治运动带来的各方面危机,又通过强化党的领导来应对,由此使党中央集权发展到极端、绝对化,党的权力过分集中到领导个人,党员个人凌驾于党的组织之上,开始滋长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削弱乃至破坏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和民主集中制[10],损害党中央权威,给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二)新时期:改革开放条件下党中央权威的巩固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教训,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把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进一步巩固了党中央权威。

1978年12月20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明确在党的领导下,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必须解决好,真正实行分级分工分人负责,使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责任得到加强[11]。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上发表讲话,分析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上存在的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及其原因,强调了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真正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从上到下建立有力的政府工作系统,由国务院、各级地方政府讨论和发布属于政府职权范围的文件,而不再由党中央、各级地方党委来作决定和发布指示,这样使得各级党委能够集中精力管党和管路线方针政策,以更好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按照邓小平的讲话精神,政治体制改革开始逐步启动,并以党政分开为首要和关键内容。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对政治体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指出应当划清党组织和国家政权职能,理顺党与人民代表大会、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间的关系,做到各组织都能够各司其职,并在工作中逐步实现制度化[12]。然而,在改革实践中,“没有前提地搞党政分开,结果弱化了党的领导”[13],特别是对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忽略,又反过来使党的政治领导落空,使得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自由化思潮逐渐泛滥起来,一度使党中央权威受到严重冲击,也影响了改革开放的推进。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吸取教训,纠正片面推行党政分开、弱化党的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错误做法,明确要把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统一起来,提出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完善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维护党中央权威。

(三)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条件下党中央权威的强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针对部分地区、单位维护党中央权威不力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破坏党中央权威的错误倾向,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首要内容,多次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还把维护党中央权威确立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使党中央权威得到进一步强化。

强化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基本前提是确保党中央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权。针对一段时间请示报告制度落实不力的情况,通过完善请示报告制度,加强制度执行,建立中央政治局定期听取各国家政权机构党组工作情况汇报制度,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也认真贯彻请示报告制度,定期向党中央报告工作。同時,对于有关重点工作,如宣传思想政治、党校、哲学社会科学、政法等,习近平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阐明有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继续推进相关工作提供根本遵循。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和首要任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制度建构上,党中央成立多个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或主任,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强化集中统一领导,更好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有关重大工作(包括全面改革、依法治国、军民融合等)。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更好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统筹设置党政机构,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

确立并维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习近平同志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使得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并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人民领袖和军队统帅。根据这一历史事实,2016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被正式明确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对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维护核心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把坚定维护习近平同志核心地位的要求写进党章,从而将之以党的根本大法固定下来,为维护核心提供了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大后,中央还进一步出台《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等有关规定和文件,对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核心地位作出具体规定。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14]。一是以思想从严固本培元,坚持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既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又加强党支部“三会一课”、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统一全党思想,为维护党中央权威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以执纪从严维护党中央权威,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各项纪律之首,确保党的团结统一、步调一致。三是以从严治吏提升领导干部政治素质,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政治领导本领。四是以作风从严提升领导形象,党中央坚持以上率下,带头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五是以反腐从严净化政治生态,坚持“打虎”“拍蝇”“猎狐”一起抓,消除党和国家内部严重隐患,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15]。通过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大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提升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维护了党中央权威。

二、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演进理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党内外存在问题的不同,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对党中央权威认识上的深化,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力度、方式、任务等呈现不同的特点。具体而言,其演进理路在实践、理论和制度三个维度上呈现出不同的逻辑。

(一)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实践在探索中前进

如何在全国执政条件下维护党中央权威,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课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探索。尽管在探索中发生失误,出现以党代政、个人集权、个人崇拜等问题,但这为改革开放后改善党的领导,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提供了直接经验。因而,对于改革开放前后维护党中央权威的两个时期,必须辩证地看,不能相互否定。尽管这两个时期党中央权威呈现出很大的不同,但又相互联系,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16]。本质上,二者都是在全国执政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实践探索。对改革开放前党中央权威必须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党中央权威的巩固和强化否定改革开放前的挫折。改革开放前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巩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论准备。同时,改革开放后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实践,则是对改革开放前一个时期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坚持、改革和发展,这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17]272因此,对改革开放前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探索,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发扬经验、吸取教训。

这种探索中前进的特点,突出反映在党中央权威表现主体的变化上。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随着中央决策模式从集体协商、个人决定向个人决定、集体讨论通过的转变,党的决策体制日益非制度化、个人化[18],党中央权威的主体逐步从领导集体转移到领导个人,即从集体权威转移到领袖权威。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教训,着眼于防止个人专断、个人崇拜,突出领导集体的作用,着重强调的是集体权威;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面对国内政治风波的严峻形势,在强调集体权威的同时,更加强调维护领导核心,突出总书记的个人权威;党的十八大后,根据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日益接近民族复兴目标的特殊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强调作为整体的党中央的权威,而且强调中央领导集体中总书记即领袖、统帅、核心的权威。经过70年的实践探索,维护党中央权威的主体在党的十九大后,正式确立为“两个维护”,即既维护作为集体、组织的党中央权威,又要维护作为领袖、统帅和核心的个人权威,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最大实践成果。

(二)维护党中央权威的理论在创新中发展

随着维护党中央权威实践的发展,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对党中央权威的认识更加科学、深刻和全面,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特别是在应对重大困难和挑战面前,中国共产党对维护党中央权威必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1956年4月25日,在推进国家工业化建设过程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19]。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认识到要解决改革中的问题,必须加强党中央的权威,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如果党中央有权威,就能够做成大事;而如果没有权威,就不可能解决好问题[17]318-319。20世紀90年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江泽民同志认识到加强宏观调控必须维护中央权威,发挥好中央和地方积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这个大国,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20];只有党中央有权威,才能够牢固地把全党凝聚起来,进而在此基础上团结全国各族人民[21];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22];等等。

在对待党的领导核心问题上,经历了从党一定要有领导核心到坚决维护核心的变化。早在1964 年 11 月 20 日,邓小平同志会见秘鲁共产党(马)领导人时就强调党一定要有领导核心,明确指出“党一定要有领袖,有领导核心”,领袖“是团结的核心,他本身就是力量”,“领袖与集体领导”不矛盾[23]。不过这里邓小平同志强调的“核心”,并不是专指全党的核心,而是指各级领导集体、领导班子中的核心。到时隔20多年后的8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又多次提到核心,一方面强调领导集体中要有一个核心,另一方面又强调要树立和维护这个集体中的核心[17]310。这里,邓小平同志所谓的核心专指中央领导集体中的核心,而且强调只有一个。由此,“核心”的表述开始正式进入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当中,成为中央领导集体中总书记、领袖的专有称谓[2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25],并基于此,明确提出“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26]。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为什么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如何维护党中央权威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27]。比如,从党、国家和人民“前途命运”和“根本利益”的高度强调党中央权威的极端重要性;维护党中央权威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经验,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是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28];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正确认识党中央权威,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29];在干部选拔和考核上,以是否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30];等等。

(三)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制度在改革中完善

70年来,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制度体系在改革中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以党章为根本、准则条例规定等为辅的党内法规体系,使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大大提高。

首先,党章对维护党中央权威作出了愈加详细的规定。1956年9月26日,党的八大通过了全国执政条件下的第一部党章,为维护党中央权威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在总纲部分一方面明确党必须在国家生活各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另一方面在反对错误倾向上,明确党内不容许违反党的政治路线、组织原则和开展小组织活动、对党闹独立性等行为[31]64;在条文部分增写了党的下级组织定期向上级组织请示报告的规定,把“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作为党员的第二项义务;明确规定应由中央组织处理全国性的问题,以利于党的集中统一;“党的中央委员会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党的全部工作”[31]65,71,72等内容。然而,这些原则性规定没有配套的党内法规和实施细则,没有真正实现制度化,加之此后受“左”倾错误影响,八大党章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教训,在1982年9月6日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中,更加详细地规定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具体办法。为防止发生个人专断、以党代政,党章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党的领导人活动必须在党和人民的监督下进行;又规定要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威信;党中央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总书记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31]101-108。这些规定,被此后历次修改的党章所坚持,为新时期维护党中央权威提供了制度保障。2017年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把“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32]等内容在总纲部分加以明确规定,从而为新时代维护党中央权威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其次,两部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均对维护党中央权威作出了规定。1980年2月29日,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明确要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而且集体领导还要同个人分工负责结合起来,正确认识和处理领袖、政党、阶级和群众的关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反对和防止分散主义[33]。2016年10月27日,针对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把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把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坚持党的领导的第一原则;全党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自觉服从党中央领导,必须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必须自觉防止和反对不利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错误倾向(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等)[25]。

最后,条例、规定等其他党内法规细化了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制度规范。1997年2月27日,首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把政治类错误作为违纪行为之首,明确对组织和参加反对党的基本路线为目的的集会、游行等活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拒不执行党中央关于改革开放和其他重大方针、政策,进行分裂党的活动、参加旨在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非法组织等破坏党中央权威的行为作出处分规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修订或制定的纪律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党务公开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條例、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等,都体现了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有关要求。在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2017年10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一致同意《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主动把重大问题报请党中央研究,认真地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同时还要向党中央及时报告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进展;政治局同志每年必须向党中央、总书记书面述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等等。这些规定,使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要求逐步具体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真正实现维护党中央权威的知行合一。

三、新形势下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实践启示

从新中国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不同历史条件下维护党中央权威进行了探索实践,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创造了稳定秩序并提供了政治保证。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这对维护党中央权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在新形势下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坚强的政治定力为支撑

70年的历史实践表明,维护党中央权威,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的理论逻辑,更是后发现代化国家的中国推进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它有着深厚的学理支撑和现实基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特别是在重大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也深刻感受到这一规律之使然,以坚定的态度反复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之必要,并坚决纠正各种破坏中央权威的现象。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就多次批评政府工作中的分散主义和破坏党的团结的现象,强调要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由于西方政治思潮的传入,加之中国“积习太深,习惯势力大得很”,而改革本身“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赞成改革的人,也会变成反对改革的人”[34]。1988年夏季进行的“价格闯关”,引发全国性抢购风潮,一度使经济问题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此形势下,1988年9月和10月间,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了中央要有权威。他指出,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有秩序地深化改革,加强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控制能力,宏观管理要体现在中央说话能够算数上:中央定了措施,各地各部门就要坚决执行,不但要迅速,而且要很有力。1989年,面对国内政治风波的严峻形势,邓小平同志强调,党中央应当“有权威”,“没有权威不行啊”[17]312。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全党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确保中央政令畅通[35]。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同志多次对维护党中央权威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更是把维护党中央权威提到了新的高度。新形势下维护党中央权威,同样还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特别是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后,面临的问题会更加复杂,触动的利益也会更加深刻,更是需要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坚持原则,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同各种破坏党中央权威的现象作斗争。

(二)以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为保障

维护党中央权威,在实践中处理好民主和集中、党和国家政权、领袖和党等关系,必须通过制度加以规范。早在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就认识到“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保证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36]。1956年9月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也对维护党中央权威作出了相应规定。然而,由于没有解决好制度问题,特别是制度体系不健全,在维护党中央权威上仍然发生失误,党的集体领导制度遭到破坏,出现个人专断、个人凌驾于党组织之上的现象,这给党和国家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37],大力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建设,在维护党中央权威上逐步建立起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法规体系,还把维护党中央权威作为首要政治纪律,从而为维护党中央权威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新形势下,建立健全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制度体系,必须在建立制度和制度执行上下功夫。一方面,继续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制定或修订党内法规,切实贯彻维护党中央权威的要求,出台相应配套制度规范;另一方面,在学习党章党规党纪的基础上,增强制度认同,强化制度执行,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让制度真正“带电”。

(三)以树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为关键

维护党中央权威,不能平均用力,须抓住重点,把树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作为关键,这也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70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在党中央权威中,领导核心的权威至关重要。从党中央权威的表现主体看,既表现为中央领导集体的体制化权威,也表现为领袖个人的人格化权威,而核心和领袖是维系中央权威的关键[38]。新中国成立后,正是因为有毛泽东同志作为核心,即使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全局性失误,共产党也没有被打倒;新时期,正是有邓小平同志作为核心,即使发生两个中央领导人的变动,经济上出现通货膨胀,政治上发生风波,这对党的领导也没有影响,党的领导依然是稳定的,且比较容易地解决了各种问题[17]310;进入新时代,正是形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在维护领导核心权威的同时,必须处理好领袖个人和领导集体的关系,不能把一个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要形成一个稳定而有力的领导集体,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能够独立思考,相互谦让和帮助,克服错误和缺点[17]318-319。新形势下维护党中央权威,最关键的是树立并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在思想和行动上能够自觉拥护、跟随和捍卫核心,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做到知信行的统一。

四、结语

从历史层面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中央权威的演进逻辑,彰显了党中央权威在国家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也具体呈现了党中央权威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实践中的生动图景。

从历史逻辑的角度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宝贵经验。70年的历史表明,凡是党中央权威坚持得好,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从新中国、新时期到新时代,是当代中国加速推进现代化的关键期。破解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和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党中央权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历新中国70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并反复强调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这是基于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现代化推进得出来的结论,有着深邃的历史逻辑。

从结构功能的角度看,党中央权威的具体要素,涵盖作为组织的中央领导集体权威和作为领袖、核心的个人权威,由具体的中央领导体制及其中的领导个人特别是领导核心构成。一方面,作为组织的中央领导集体权威是基础,是维系党中央功能的基本面;另一方面,作为核心的领袖个人权威,是党中央权威的关键要素,对发挥党中央权威具有决定性作用。因而,党中央权威既有组织化的特点,又有人格化的特征;既体现为特定的体制机制,又体现为具有崇高魅力的领袖个人;既表现为强制性的权力,也表现为自愿性的服从和认同。

因此,新形势下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借鉴70年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运用好党中央权威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基本规律。首先,必须牢牢掌握领导权,确保党中央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领袖在党的领导体制中的核心地位,这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根本前提。其二,在理论上推进创新发展,彻底阐明党中央权威对于中国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维护权威的自觉,真正发自内心地认同、服从党中央权威。其三,以制度为保障,建立健全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党内法规、国家法律制度体系,规范民主集中制的运行,正确处理领袖和党、个人和组织、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实现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M].2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赵乐际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人民日报,2018-03-11.

[3]  齐卫平.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逻辑[J].红色文化学刊,2018(4):5-14+109.

[4]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12.

[5]  韩纲.1950年代中共党务机构行政职能的强化——兼谈高层权力分工的两次变更[G]//中国当代史研究:第3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43.

[6]  中央檔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11册[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90-293.

[7]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12册[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66.

[8]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5年5月):第15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53-254.

[9]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28册[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50.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9.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6.

[13]  王岐山.开启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N].人民日報,2017-11-07.

[14]  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6.

[15] 方涛.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J].求实,2018(1):4-14.

[1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2.

[17]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8]  沈传亮.决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决策体制的历史演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3.

[19]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

[20]  对照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研究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措施[N].人民日报,2016-12-28.

[2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 卷[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7:21.

[22]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2.

[23]  邓小平文集(1949—1974):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22.

[24]  周良书,俞小和.共产党“领导核心”问题之由来与实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5-11.

[25]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N].人民日报,2016-11-03.

[2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9-02-28.

[27]  吴桂韩.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论析[J].理论与改革,2017(6):114-121.

[28]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N].人民日报,2017-12-27.

[29]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 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N].人民日报,2019-01-12.

[30]  习近平.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J].求是,2019(2):4-10.

[31]  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从一大——十七大)[G].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3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7.

[33]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N].人民日报,1980-03-15.

[3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599.

[35]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05.

[36]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9.

[37]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38]  齐卫平,龚少情.中央权威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论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9(2):85-94.

Abstract: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authority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is the key force to promote the countrys modernization. From new China, new period to new era, the authority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the establishmen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national governing conditions, the consolid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strengthening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reform. On the Road of Evolution, the practice of upholding the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s authority has been advancing in exploration, the theory has been developing in innovation, and the system has been perfecting in reform. Seventy years'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authority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is composed of the central collective authority as an organization and the individual authority as the core and leader, and i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power and identity, democracy and centralization.In order to uphold the authority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e must take strong political determination as the support,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ystem as the guarantee, and establish and maintain the leadership core of the Party as the key.

Key Words: New China;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Authority;History

(责任编辑:易晓艳)

猜你喜欢

新中国权威党中央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时局图
从“看齐”说开去
还原真实
关于党的领导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美媒:“新中国”的赢家与输家
新中国民族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