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70年中国道路的成功密码

2019-09-10林春逸卢俞成

重庆社会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国道路以人民为中心

林春逸 卢俞成

摘 要: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实践性、继承性、交融性和价值性的生动体现,它的成功乃历史必然。从人类文明视野观之,中国道路之所以取得成功,根本原因在于:它发挥了物质生产实践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遵循了人类文明发展实践性的规律;它根植于独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遵循了人类文明发展继承性的规律;它吸收了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遵循了人类文明发展交融性的规律;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了人类文明发展价值性的规律。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向世人表明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新中国70年;中国道路;成功密码;人类文明;以人民为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青年农民工精神生活需求及价值引导研究”(18CKS036);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广西乡村振兴中‘文化在村的现状调查及行动策略研究”(XYCBZ2019007)。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章编号] 1673-0186(2019)011-0006-00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19.011.001

2019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展览馆参观展览时强调:“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1]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对此,许多国内外政治家与学者对中国道路密切关注,纷纷提出了解密中国道路的无数观点。有持积极态度的“中国超越论”“中国震撼论”“中国和平崛起论”“中国模式将会改变世界”,也有持偏见或唱衰态度的“中国威胁论”“中国霸权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责任论”,等等。面对众说纷纭的中国道路观,要实事求是地认识中国道路,已经不能单从经济增长速度方面考察,而是要上升到文明层面来透析,因为文明是发展道路的根基。中国道路成功的背后,除了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文明因素。中国道路成功的实践,离不开中华文明的支撑,离不开对现代人类优秀文明的吸收,更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为此,从人类文明的视角探究中国道路的成功密码乃是当前学界重要的课题之一,这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道路之所以成功,根本原因在于它发挥了物质生产实践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有着丰富的物质基础,遵循了人类文明发展实践性规律

马克思认为人类文明发展具有实践性规律。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2]196恩格斯也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3]这就是说,生产实践是任何一种文明产生的基础,并在文明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没有物质生产实践也就没有人类文明,人类文明不过就是人的生产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的展开,以前的文明形态是这样,现在的文明形态也是这样。中国道路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文明成果,就是在物质生产实践中产生、发展的。中国道路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人自开辟中国道路之日起,始终遵循人类文明发展实践性规律,充分发挥物质生产实践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中国道路的向前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纵观历史过程,中国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伟大实践以及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面对一穷二白的局面,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能不能发展好上升到“球籍”的战略高度来思考,积极探索如何振兴新中国生产力的规律,成功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认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走工业化道路,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思想,实行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提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发展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新发展。党的十六大以后,针对国内外发生的诸多变化,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发展,怎么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有效解决了新形势下我国发展的问题,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丰富了中国道路发展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的发展实践,积极认识和引领新常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了新常態下经济发展的主动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道路发展的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人改革开放40多年伟大的实践中向前拓展的;是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中向前拓展的;是在新中国70年的持续探索中向前拓展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4]伟大的实践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为中国道路向前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中国道路的每进一步发展,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且丰富了社会物质财富。正如国内著名学者陈学明所言:“中国道路对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方面的贡献不仅体现于自身的强大,更表现在对整个人类文明社会的经济发展的拉动和推进。”[5]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不断促进改革开放,为中国道路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才促进了中国道路持续发展。

二、中国道路之所以成功,根本原因在于它根植于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历史基础,遵循了人类文明发展继承性规律

马克思认为人类文明发展具有继承性规律。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6]470-471也就是说,人们是在继承前人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开辟新的历史和文明的。中国道路就是根植于中华历史文化传统,从对中华民族5 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中国道路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根本原因在于它遵循了人类文明发展继承性规律。

(一)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道路提供深厚的文化基因

纵观人类发展道路的长河,文化基因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道路起到关键性作用。文化基因是人类文化系统的遗传密码,是一个国家、民族持续发展、长盛不衰的最持久、最深沉的精神密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性质、特征、价值追求以及未来走向。不同的文化基因使得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呈现巨大差异。“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是中国道路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土壤,对中国道路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道路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独有文化基因的影响和作用。”[7]正因为中国道路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并在发展中不断地吸收、融合中华历史文化传统的精华,因而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8]155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决定着中国道路是一条非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实现人民幸福之路,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中华历史文化传统为中国道路的开辟、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优质基因,既赋予中国道路最鲜明的中国特色,也为中国道路的长盛不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慧源泉。

(二)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道路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华文明经历了5 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从未终止,始终一脉相承,形成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质,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为中国道路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回顾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的家国情怀,“居安而思危,则终不危,操治而虑乱,则终不乱”的忧患意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民本思想,“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无私精神,等等,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艰苦精神,“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务实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自律精神,“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战略思维,等等,构成了改革创新的精神,这些都是中国精神的历史渊源,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塑造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心理和性格禀赋,为中国道路生生不息的发展持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道路提供不懈的价值源泉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中华文明结晶,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8]170这些价值体系为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中国道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建设提供了不懈的价值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明中的义利统一、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价值观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的重要资源,有助于维护和调节市场秩序;中华优秀传统文明中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政治文化和优良传统是建设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价值资源,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和社会民主政治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明中大同、民本、富强、文明、和谐、正义等价值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重要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明中以追求社会和谐为目标、以官民共治为主体、以道德教化为手段、以乡土文化为立足点的治理文化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丰富的价值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明中天人合一生态本体观、顺应天时的生态保护观、仁爱万物的生态伦理观、回归自然的生态人生观等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价值资源和生态智慧。总之,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价值思想和传统美德,成为中华历史文化的精髓和基因,为中国道路的发展提供了不懈的价值源泉。

三、中国道路之所以成功,根本原因在于它吸收了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有着广泛的现实基础,遵循了人类文明发展交融性规律

马克思认为人类文明发展具有交融性规律。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视角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交融性规律。马克思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2]540-541也就是说,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国不同文明的交流,从而形成了世界历史,这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交融性规律。中国道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取得成功发展,根本原因就在于它遵循了人类文明发展交融性规律,坚持文明交流互鉴,不断吸收借鉴人类多样的优秀文明成果。

(一)自主地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自主地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指抓住机遇,顺应时代潮流,大胆主动地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这是中国道路得以开辟的必要前提。主动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一直是我们坚持的基本立场。马克思早就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必须积极吸收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东西。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只要除去其资产阶级的内容,就是“无产阶级将来进行统治的现成的政治形式”[9]。列宁也强调:“必须取得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且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10]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主动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的基础上,力求打开同西方发达国家交往的通道,积极吸取西方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为开辟中国道路做好前期准备。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政治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毛泽东同志强调要主动利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发展自己,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主动争取国外的援助并对外开展经济合作。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11]4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对外开放、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开辟了中国道路。邓小平同志指出:“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12]他还强调,我们要赢得相对优势,就必须主动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管理方法等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此,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讲话时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13]373总之,正因为我们主动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自主创新,勇攀高峰,才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周弘所言:“中国发展道路的成功还在于中国将改革开放联系起来……在与世界各种力量的交往、合作和对比中重新发现自己,完善自己。”[14]

(二)自为地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自为地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指在积极主动大胆地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要坚持以“我”为主、“洋为中用”,把吸收借鉴的东西中国化,反对生吞活剥、盲目照搬。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中国道路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经验。早在开辟中国道路之前,毛泽东就强调要把外国经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学的东西中国化”[11]81,“应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1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必须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一定要根据中国具体实际来借鉴吸收,忌讳照抄照搬。他深刻指出:“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13]2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中国道路,必须学习外国的东西,并且要进行认真的鉴别,坚持为我所用的原则。他强调:“学习外国,……对可以学的东西,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消化吸收,不能囫囵吞枣、生搬硬套。”[16]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中国道路,必须从国情出发,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文化发展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他强调:“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放弃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17]7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18]综上可见,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和发展中国道路的过程中,自为地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始终坚持从本国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为我所用的原则,绝不照搬照套西方的政治模式,中国道路才独具特色并持续发展,这是中国道路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秘诀。

(三)自信地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自信地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指在自主、自为地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时,要保持对本国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决不听从别国的任意摆布,决不允许别国干预我们的内部事务。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壮大中国道路的重要法宝。在不断壮大中国道路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自主、自为地吸收国外先进的有益成果,也要保持对自身文明的自信、耐力、定力。我们既要虚心学习,又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照抄照搬,更加不能接受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回顾历史,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开辟发展中国道路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坚定的自信。面对中国将来走什么路的困惑,邓小平同志毅然提出实施改革开放,吸收人类优秀成果,走自己的道路。面对改革开放的各种议论和质疑,他自信地指出:“改革开放的胆子更大一些,……看准了的,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13]372经过多年探索后,他及时总结了改革开放和中国道路建设的初步成效和经验,并自信地指出走中国道路是对的路子,是人民欢迎和拥护的路子,我们要坚定信心维护它、发展它。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要坚持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既重视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强调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他强调,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7]640。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借鉴其他文明优秀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足够的自信为中华文明感到骄傲自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19]可见,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人自信地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才使得中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人自信地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才使得中国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时从容不迫,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也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人自信地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才使得中国道路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

四、中国道路之所以成功,根本原因在于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着正确的价值追求,遵循了人类文明发展价值性规律

马克思认为,人类文明发展具有价值性规律。马克思强调,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始终不能脱离现实个人,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使每个人的个性发展和生活幸福,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性规律。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6]42回到当下,强调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性规律,事实上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道路自创立之日起,就遵循着人类文明发展价值性规律,有着正确的价值追求。“中国道路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主要取决于中国人的价值观。”[20]始终坚持人民的立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始终为人民谋福利,不断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道路为何取得成功实践的一个根本原因。正如中央党校董振华教授所言:“坚持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谋划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价值旨向。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道路遵从价值的合理性。”[21]

(一)中国道路的奋斗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8]4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是中国道路的价值追求。中国道路自创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效的价值标准,开辟了中国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坚持和发展了中国道路。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产党人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了中国道路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开创了新时代中国道路的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8]28“我们要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可见,中国道路的创立和发展就是为人民谋福利,就是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也正因为中国道路始终坚持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中国道路才有了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中国道路的前进力量是依靠人民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22]。中国道路的根基在于人民、力量在于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中国道路的开辟、发展、壮大,最大的依靠力量就是人民群众。中国道路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中国道路之所以能够创造一个个伟大奇迹,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发展,根本原因在于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由人民群众评判,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首要标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这些都有力证明了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中国道路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扎根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中,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在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和力量。

(三)中国道路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

共同富裕自古以来是中国人民孜孜不倦追求的基本理想,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中国道路自创立之日起,就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早在中国道路创立之前,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大为富、大为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23]。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能够保证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他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13]364他还指出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发扬民主、建立完善的政治经济制度等措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着眼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思考着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他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24]。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同志认真思考社会发展“为了谁”的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思想,要求“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25]。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并强调:“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6]我们要不断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综上所述,中国道路之所以成功,根本原因在于它遵循了人类文明发展价值性规律,始终坚持人民性,有着正确的价值追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并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参观“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时强调高举旗帜团结一致锐意进取 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不懈奋进[N].人民日报,2019-09-24(01).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6.

[5]  陈学明.论中国道路对人类文明的历史性贡献[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17.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邓纯东:文化自信与中国道路的文化基因探讨[J].探索,2018(5):31-36.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71.

[10]  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8.

[11]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2]  鄧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91.

[1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4]  周弘.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J]. 中国社会科学,2009(5):37-45+205.

[15]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83.

[16]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08-309.

[17]  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8]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49.

[19]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9.

[20]  吴苑华.“中国道路”成功的价值观原因——由安德烈·冈德·弗兰克论中国道路说起[J].理论探讨, 2016(5):47-54+2.

[21]  董振华.中国道路的成功密码[M].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序9.

[2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1.

[23]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95.

[24]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4.

[25]  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91.

[26]  习近平.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N].人民日报, 2015-10-31(01).

Abstract: The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of China path is a vivid manifestation of the practicality, inheritance, combination and value of human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Its success has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fundamental reason why China path has been a success is that it has made material production practice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of which the practicality has been followed; it has been rooted in a uniquetradition of history and culture, obeying the law of inheritance in human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it has absorbedall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f human civilization, in which the rule of combination has been followed; and it always commits to a people-centered approachso as to follow the law of the value in human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The successful practice of China path shows the world that socialism is the only path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Key Words: New China at 70; China path; Successful password; Human civilization; People-centered

(責任编辑:文丰安)

猜你喜欢

中国道路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中国道路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浅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的逻辑建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国道路与湖南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领导干部要着力培育战略思维、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
中国道路自信的内在逻辑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