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明代花鸟画的特点对当代花鸟画创作的价值

2019-09-10许瑞琪

美与时代·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借鉴创作

摘  要:在中国传统花鸟画发展的漫长河流中,明代是花鸟画发展的转折点。其中明代宫廷院体花鸟画逐渐淡化了宋代清新典雅的风格,以简练奔放勾勒为主。明代的转变体现了花鸟画发展的规律和积极动向,极大地推动了花鸟画的发展,对当代花鸟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及意义。首先,对明代花鸟画的起因与发展成就进行了论述,同时对吕纪等明代画家的花鸟画风格进行了浅谈;其次,从花鸟画创作的题材、技法及色彩等方面,探究明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最后阐述了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对于明代花鸟画的借鉴,分别从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创作现状与创作启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明代花鸟画;当代花鸟画;借鉴;创作

中国花鸟画有着深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在殷周的青铜器上也出现了许多花木、鸟兽、鱼虫、龙凤等图案。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些以禽鸟、山水、花苑园林、水果蔬菜为主题的作品,这是花鸟画的萌芽时期。五代虽然时期不长,却对宋代花鸟画产生了巨大影响。宋代“翰林图画院”的扩建促进了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徽宗时期宫廷绘画达到了顶峰。进入明朝后,院体花鸟画恢复了活力,并通过细致的笔触进行了改造。

一、花鸟画的历史及明代花鸟画的发展特点

综观中国花鸟画史,五代可以说是中国花鸟画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进入明代以后,写意花鸟画开始成熟。从五代两宋的工笔转到明朝的写意,这是花鸟画不断发展的一个过程。在这个时期,院体花鸟画一度复兴,由传统的工笔转为粗笔。明代宫廷绘画基本都是绢本的重彩工笔画,其中在宣德至弘治年间(1426-1505)也出现了一批著名画家,如边景昭、戴进、倪端、林良、吕纪等。在花鸟画方面,继承了两宋的“院体”风格,一丝不苟的严谨画风,技法上细致工整,画面色彩华丽。

明朝的吕纪虽然也上追五代、两宋,但已经有了明显的明朝风格,乍看起来虽有前人规模,但在表现方法上却混入了“写意”成分。这是“削繁成简”“以少当多”的表现,是花鸟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二、明代花鸟画及其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一)绘画技巧

吕纪是明代花鸟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花鸟画工笔画法继承边景昭。鸟类的一些画作晕染之法如《蕉岩鹤立图》轴中的画鹤、《梅石狮头鹅图》轴中的画鹅等均受到前人启发。更重要的是,吕纪画法常常把树石的豪爽用水墨笔画表现出来,改变了描绘鸟禽的方法,他的用色也往往比边景昭对比鲜明,这就是吕纪画法的明显特点。吕纪的花鸟新画法和技巧形成或许是深受林良水墨粗笔风格影响的结果。因为成化年间(1465-1487),当吕纪进入宫廷时,正是画坛受林良影响的鼎盛时期。当时吕纪学习林良,这对吕纪发挥边景昭潜在的豪放气质是一个有利的环境氛围。

北京市文物局藏《花鸟图》轴就是他水墨豪爽用笔的典例。从画面来看,即使物象只是一段古老的梅树和几只栖鸠,也因为老梅的大胆用笔而让整个画面看起来气韵生动,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度。细致观察画中老梅树的局部,可以明显见识到画中豪爽、干劲的笔触。这种用笔方式成为整体氛围的主旋律,只因老梅树占据了构图中大部分的位置。这幅吕纪笔下的工笔斑鸠,在物象造型上拥有宋人的精细别致,而在绘画技法上,减少了像边景昭那样的晕染,除了大部分羽毛墨色平染外,其它是用笔点写羽毛。呂纪在工笔画中将鸟的刻画化繁为简,是一种对干劲有力的古墨梅树用笔技法的整体化协调。

为了衬托氛围,促使主体鸟禽画法改变的例子,还有吕纪对《三鸶图》轴的处理(如图1)。该图描绘了三只鹭鸶栖立在溪边岩石上,它们神态各异,或昂首远视、或曲颈理羽。画面下方,三只鹭鸶墨色劲爽,深受南宋院体“马夏”山水劲、硬、爽水墨笔法的影响。在图中树、石,特别是石的表现最为显著。最巧妙的丝毛法是由传统精密工笔逐渐转化为粗率的洒脱用笔。水墨笔在纸上略过的痕迹丝毛形成了鹭鸶颈部、背部、腹部的羽毛,而与之相呼应的便是鹭鸶复羽、翅羽、尾羽采用直接墨笔劲爽点写,形成了从画石到画鹭鸶的爽朗风格。

(二)绘画色彩

除了水墨画法,用色鲜明也是吕纪突出的画法。例如,北京市文物局藏《新春双雉图》轴(如图2),该图下方,栖息在墨色老梅树干上的山雉,是用石青、白色、石绿、朱砂、赭石等颜色渲染而成的,成片大红山茶花和绿叶萦绕在山雉的周围,还有粉红花、绿叶片以及星星点点的红果相衬。整个画面的上方是明亮的白梅花与赭石、石青以及淡黄色的斑鸠,这些色彩在暖色复古的绢本底色上对比得鲜艳炫彩。比前人边景昭《春花三喜图》朱砂、石青、粉色、石绿的使用更胜一筹。

《新春双雉图》的用色不仅有粉红色,山雉的、水仙的,特别是梅花,粉红色的星星点点散落在画面上方的梅花枝头之间。图中山茶的红色也更为鲜艳亮丽,石绿色的叶子衬托着大红色的山茶花,红色与绿色强烈碰撞,五彩斑斓的山雉与红花绿叶共同构成了绚烂夺目的光彩画面。相比吕纪,边景昭善于把画面最吸人眼球的颜色聚焦于主体,比如边景昭的《双鹤图》重点在于双鹤,吕纪的《蕉岩鹤立图》聚焦于白鹤(如图3)、《梅石狮头鹅图》重点在白鹅,那么《新春双雉图》则是巧用散点之法来布局画面的亮色而使整幅作品富有装饰性。

吕纪的同类作品还有《桂菊山禽图》《牡丹锦鸡图》《花鸟图》等。巧用炫彩的红色,既能够集中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同时也可以散在周围,鲜艳华丽的石绿和点睛之笔的白色更是星星点点。这正是吕纪设色的擅长之处,画面里亮色之间的和谐关系组成了构图布局的复合性,形成了用色强烈、艳丽、鲜明的特点。

(三)绘画题材

明代宫廷院体画有别于其他朝代的一大特色就是,这时期的画家把皇权富贵展现得淋漓尽致。吕纪作为明代著名的宫廷画家,在花鸟画的绘画题材上十分讲究,在他的画面中描绘最多的物象就是代表荣华富贵、吉祥如意、象征权力的花卉和禽鸟。他的代表作品有《新春双雉图》《榴花双莺图》《桂菊山禽图》《百鹤图》《花鸟图》《牡丹锦鸡图》等。这些作品都刻画了鹭鸶、祥鹤、黄莺、孔雀、锦鸡、喜鹊,也有桂花、菊花、牡丹、梅树、芙蓉、山茶等花卉加以衬托,营造雍容华贵的画面意境。

《三鸶图》三鸶谐音“三思”,画面的布局是三只鹭鸶,意境别有一番风味。这些都是吕纪华丽鲜艳作画风格的代表作品,在创作之时,他巧妙地筛选那些象征吉祥如意、富贵华美的花卉、禽鸟为题材,同时他还能够将这些选材进行精心地布局调整,从画面整体能够体现出吉祥富贵的寓意与象征意义。趣味的编排、巧妙的构思使吕纪创作出来的作品拥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特色,在当时亦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三、明代花鸟画对当代花鸟画创作的启发

(一)创作现状

我国花鸟画从五代到两宋,再到明清,又发展到近现代时期。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花鸟画经历了迷茫与低迷,经过继承与融合,千锤百炼后,花鸟画形成了别样的风格,这种传承是在吸取前人经验与创新中前进的。在作品创作的始末,汲取了传统精华,学习前人经验,站在现代发展的十字路口,重新用创新的眼光来看待中国花鸟画。我国花鸟画的传承与融合发展永远不会停下它的脚步,它将不断地追赶向前发展。

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中国画作品的创作,不仅是对大自然的复制粘贴,而是一种再生产的创作过程。这种再生产是对生活中已有的真实物象的创造,更多的是把创作者的想法、心境、状态以精巧的构图布局在画面中勾画出来。“中得心源”——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一种,它不仅是画者把所见所得生搬硬套在纸上,而是一种画者的主观能动性,体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物象之间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主观抒情性。花鸟画往往是创作者用笔触来抒发本人的思想感情、思绪心境,它体现着不同时代不同的人文精神,也间接反映了当下社会真实的生活现象。

(二)创作启发

当代国画大师孙其峰说:“离开了传统的艺术是无根之木,没有了创新的艺术也是断流之水”。如他所言,传统绘画就像经济基础,创新的绘画则是上层建筑。如果绘画不谈传统、远离生活,这样的作品将会虚无缥缈;一味地学习模仿传统而没有自己的创新意识,这样的创作欣赏起来则缺少新意,创作之路也将会停滞不前。

从明代吕纪的代表作《蕉岩鹤立图》《新春双雉图》《桂菊山禽图》《牡丹锦鸡图》《三鸶图》《花鸟图》分析看来,他在技法、设色、选题等方面都值得现代绘画者学习借鉴与深思。

在吕纪的《桂菊山禽图》画面中,显而易见的便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桂花树,桂花树干苍劲有力,桂花则是花团锦簇。桂花树上栖息着三只黑色八哥,桂花树下有几只蓝色绶带鸟在争食,绶带鸟周围被白色、粉色的山菊映衬,整个画面显得热闹且和谐。正如谢赫“六法论”所指的那样,画者对描绘对象的真实性体现尤其重要。《桂菊山禽图》就论证了“应物象形”这一点,该画中的桂花树、山菊、八哥以及蓝色绶带鸟都与我们生活中的真实物象息息相关,吕纪把这些笔下的物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桂菊山禽图》为工笔画,图中鸟、桂花及山菊描绘精细,树干、山石粗中有细,该画体现了绘画创作者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习惯。

“六法论”的另一个论点——“随类赋彩”也在吕纪的《桂菊山禽图》中有所展现。此画为吕纪的重彩工笔画,鲜艳华丽而不俗。畫中绶带鸟的蓝色羽毛和红色嘴巴、脚爪一目了然,树上的八哥初看是浓墨,实则丰富有层次,白色、粉色的花与水墨的山石、树干形成鲜明对比。前后两块山石和树干虽是墨色表现,却用不同的皴法把三者明确区分开来。既表现了山石、树干的真实状态,也形成了画面整体的空间关系。

四、结 语

花鸟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杰出花鸟画家们不断的创造与探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风格与流派。我国花鸟画从工笔到写意,一直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明代是一个特别的时期,在经历了元朝花鸟画的低迷之后重振旗鼓,它在宫廷院体画中占有一席之地。明代花鸟画“应物象形”、一丝不苟的作画态度,“随类赋彩”的色彩华丽的最大特点也对当代绘画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相信在当今社会,花鸟画家们借鉴古人的方式技法,结合自身的创新追求,依然能够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展现当下真实生活状态的花鸟作品,把我国花鸟画继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聂崇正.明清画谭[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3.

[2]孔六庆.继往开来——明代院体花鸟画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许瑞琪,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借鉴创作
创作谈:没有一个沉默者是真的沉默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浅析原创品牌设计的发展之路
浅析王安石的人才培养观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