挈领而顿 百毛皆顺
2019-09-10仝静
仝静
摘 要:本篇论文围绕说明文教学中设计“主问题”的几种途径进行了深入的充分的实践和研究。笔者从说明文教学重点入手,结合具体课例着重从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辨别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语言四个方面介绍了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中的“主问题”。同时提出,日常教学要有文体意识,抓住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说明文;文体特点;“主问题”教学
余映潮认为:“能够对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问题或‘话题、‘活动,就是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或者说,主问题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设计到位的“主问题”,能够轻便有力地牵动对全篇文章的整体感知、整体理解和整体赏析。形象地说,就像拿起一件毛皮大衣一样,从袖子拿起,拖泥带水;从衣领处提起,顺顺当当。这就是“挈领而顿,百毛皆顺”。
“主问题”的设计同样要遵循文体特点。特级教师黄厚江在《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一书中提出要体现“阅读教学体类特征”,指出“所谓体类特征,一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文体,二是指现代文和文言文不同的语体,三是指具体文章在文体方面的个性特点。”在我们日常教学中,不同文体的阅读方式和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设计“主问题”的时候就要注意根据不同文体的教学重点来设计“主问题”。那么,在说明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主问题”设计呢?
作为实用性文体,说明文和我们日常生活有着最紧密的联系。说明文主要通过对实物的介绍或对抽象事理的阐述,让人们对一种事物或事理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得到有关的知识、明白有关的道理。说明文的主要特点是科学性、条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我们在进行说明文教学时,可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辨析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与文章结构;辨别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品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那么我们也要根据说明文自身的特点进行“主问题”的设计,体现鲜明的文体特征。
1从说明对象角度设计主问题
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要让读者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我们就可以以此入手设计“主问题”。
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是说明文的代表篇目之一,说明对象就是苏州的园林,我们可以围绕苏州园林特点设计这样的“主问题”:作者说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那么,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具体表现在哪里呢?这就抓住了苏州园林最重要的特点展开教学,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说明对象特点。
竺可桢先生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普性的事理说明文,教学时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篇文章作者究竟为我们科普了哪些知识,我们就可以这样设计主问题:筛选出文中有关物候和物候学知识,介绍给大家。学生可以从文中提取出相关的知识信息,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
所以,从说明对象入手设计主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点,整体上把握说明文的内容,有利于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展开。同时我们这样设置主问题时考虑到孩子的好奇心,并由此展开教学活动,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
2从说明顺序角度设计主问题
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逻辑顺序比较常见的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这六种。在说明文尤其是事理说明文的学习中就可以从说明顺序和文章结构入手设计“主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整体上由浅入深,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1~3段同样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第一段中又运用了时间顺序;7~10段又采用了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在教学中说明顺序是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就可以围绕说明顺序设计文章的第二个主问题:
阅读课文,理清段落之间以及段落内部的层次关系,梳理本文脉络。
在学生对说明内容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解决说明顺序即作者的思路问题,两个主问题紧密衔接,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并不是所有文章的说明顺序都可以设计主问题,比如《苏州园林》,在分析说明对象特点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可以通过四個“讲究”和后面三段中的“不会忽略”判断出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这样没有难度而且不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也不适合作为一篇文章的主问题。
3从说明方法角度设计主问题
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我们在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时候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分析。而从说明方法角度设计主问题,适合于任何一篇说明文,也是说明文教学绕不开的话题。我们可以这样问:
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在分析说明方法的时候,学生能够说出来的不再去具体讲解,而需要把学生分析的不好的,或者明显感觉学生回答过程中有难度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拿出来进行分析和区分,帮助学生理解。
4从说明语言角度设计主问题
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谨,生动典雅。这些特点大家在教学中已经有所体会。大家在讲《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时都涉及了对第一段语言的品析,有的老师采用了删减换读法进行品析,有的老师单独拿出来诵读后进行品析,都是品析语言非常好的方法,而且都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激发了孩子课堂阅读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课堂的主动思考。
说明文作为初中阶段一种重要的实用性文体,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恰当的“主问题”设计可以让说明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就需要大家根据文体特点,不断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发现更多设计主问题的角度,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余映潮.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
[3]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