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的内涵特点及影响研究

2019-09-10乔璇

速读·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乔璇

摘  要:教师减负已成为当前教育政策的关注重点。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偏重,其关键是“非教学负担”的增加。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具有普遍性、复杂性、差异性、两重性的特点。过重的非教学负担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影响学校正常运作、危害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有損教育教学成效。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减负政策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呼吁社会各界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老师,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的工作中。这昭示着我国逐渐把中小学教师的减负工作提上日程,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决策。而当前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过重,其关键是“非教学负担”的增加。

一、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的内涵与特点

(一)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的内涵

在英格兰的政策语境中,教师工作负担主要是指教师承担的对教师教和学生学“无效”或“不必”的任务。我国已有研究对“教师负担”的解释中,王毓珣、王颖对教师负担的定义比较合理,认为“教师负担”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负担是指中小学教师在社会生活中承受与担当的责任、工作与压力以及由此而付出的代价等。狭义的教师负担是指中小学教师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承受与担当的教育责任、教育工作与职业压力以及由此而付出的代价等。狭义的中小学教师负担可划分为“教师教学负担”和“教师非教学负担”。本文选取“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为研究对象,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之上,将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理解为中小学教师在学校工作中承担的除教育教学以外的工作、责任、压力、代价等。

(二)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的特点

1.普遍性

2016年,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日本中小学教师除了承担正常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学校经营、学生管理等事务,有时甚至难以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和休息时间。再如英国,英国学校教师花费在行政事务及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上的时间占总工作时间的20%。同样,在我国,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问题屡见报端,中小学教师的非教学任务繁多不再是个别现象。由此看来,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问题已广泛存在于许多国家的学校中,成为一种普遍的国际现象。

2.复杂性

学校不是孤立于社会之外的组织,是镶嵌在社会中的。因此,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并非全部来自系统自身,部分是来自于教育系统之外的。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来源的复杂性决定了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的复杂程度,涉及政府、学校、教师等多个主体,社会文化、行政管理、评价体制等多个维度。所以在研究、解决中小学教师减负这一复杂的教育现象时,应理清源头,统筹兼顾、分类治理。

3.差异性

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的差异性体现在中小学教师主体上。中小学教师只是一个统称。通常而言,教师群体的人口学特征差异、人力资本变量差异、执教情况差异以及工作环境的差异等都有可能造成中小学教师所承担的非教学负担类型不同、程度不同。在落实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时,要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应遵循教育教学的需要、特点和规律,避免“一刀切”。

4.两重性

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的两重性体现在其影响上。现阶段,当人们谈论到“非教学负担”时,部分学者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非教学负担毫无益处。但事实上,非教学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对实现教师可持续性发展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将非教学任务彻底根除并不现实,中小学教师不可能不承担任何非教学负担。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这取决于开会培训的主体是否与教育教学有关,督导评估是否依法依规,检查评比是否科学合理等。我们需要减少的是不科学的、重复性的、无实质意义的非教学任务,而不是所有的非教学任务。

二、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的负面影响

(一)影响学校正常运作

学校教育发挥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功能的过程,是一个以课程为载体,通过学校到教师再到学生层层内化的过程,最终达到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终点。在这个层层内化的过程中,教师是关键的中间环节,教师的生存状态对学校和学生都有所影响。中小学教师如果经常以一种“惯性”“麻木”的姿态完成那些重复性的非教学工作,久而久之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就会降低,甚至会出现师资流失的局面,影响学校的运作。

(二)危害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

对于当下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教师,非教学任务是其工作时间被延长、负荷加重的最主要源头。评比、检查等社会性事务消耗了他们大量的精力和体力,导致其身心长期处在疲惫状态,压力增大,生理疾病增多,机体发生明显变化。例如:2018年,熊建辉等人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近10万余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将近80%的被调查者称自己患有咽喉和颈椎病;68%的中小学教师表示自己曾因工作上的问题出现失眠或早醒的情况。

(三)有损教育教学成效

教师是一门要求极高的专业化职业,本身的职责是通过自身的言行向学生传承文化、教授知识,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所遇到问题困境的不确定性使得教师的本职工作并不轻松。非教育教学任务分散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关注点,使其陷于诸多“非本职”活动中难以自拔,正常用于教学备课的时间无法保证,教学成效必然会受到影响。

三、结语

总之,超过合理阈值的非教学负担所带来的危害意味着为中小学教师减负势在必行。但中小学教师减负的实现不仅有赖于政府部门制定出正确的减负政策,更有赖于减负政策的有效执行。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的内涵与特点,有助于树立合理的减负观念,采取及时有效的减负措施,保障政策的执行。

参考文献

[1]魏叶美.助力“教”与“学”:英格兰教师减负政策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20:63.

[2]王毓珣,王颖.关于中小学教师减负的理性思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59-60.

[3]王建梁,韩书亚.教师减负的路径探索——日本中小学教师减负述评[J].教师教育学报,2019.

[4]范冰.英国教师改革新举措——“教师减负”工程[J].外国教育研究,2003(3):54-56.

[5]熊建辉.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现状调查与减负对策[J].教师与发展,2019:73-74.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
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中小学教师教学理念的几个基本问题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相融合的措施探讨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训面临的现状与解决对策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教师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