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文化课程建构中教材的合理运用

2019-09-10夏细五

家长·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构建

夏细五

摘要:校本文化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搞好校本文化,对我国的发展非常有帮助。到目前为止,很多学校并没有足够重视校本文化建设,本文就此提出了相关的措施,以帮助学校建设校本文化课程,并在教材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校本文化;课程构建;教材运用

一、现状

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学校课程管理权实现的一个重要标志,各大学校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基于学生发展需要,开发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相伴而生的是学校研发的材质精良、装帧精美的“校本教材”。这些校本教材通常是没有书号的非正式出版物,也就是没有经过严格的教材审核,在学校或区域小范围内部使用的资料。不过,从其外观的考究程度来看,其用功程度不亚于正式出版的教材。

二、校本教材建设中的实践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校本教材建设经历了许多挫折,校本教材建设难度极大。虽然近年来国家进行了三级课程改革,但校本教材建设仍然困难重熏,综合存在几个问题:第一,校本教材不能被学生和家长欣赏。虽然很多人强调校本教材的重要性,并进行了相当数量的教材建设和编写,但他们的质量却远未达到预期。当学校使用校本教材时,学生和家长表现出冷淡的态度。家长普遍认为,校本教材与学生的科学知识课本关系不大。如果在学校使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对学习材料的选择主要受父母的影响。如果家长想对孩子充满期待,自然要求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应试科目中,这样孩子就不再对校本教材投入太多兴趣。第二,校本教材不受学校教师欢迎。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地方也想写校本教材,但大部分学校教师对此并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校本教材内容自然是校本文化,对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知识帮助不大。相应的校本课程设置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影响教师的学习成绩。大多数教师希望通过学生的学业成绩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价值。第三,校本教材与官方教材无关。校本教材的内容大多是地方文化,很难与正规学科教材接触。如果我们用时间学习校本教材,就会占用正规教材的时间。如此一来,不重要的校本教材自然就没有了立足之地。

(二)校本教材存在的问题分析

上述问题只是我们所知道的表面现象。这些现象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只有弄清这些原因,才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经调查研究,我认为造成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什么是校本?为什么要编写校本教科书?我们必須对此有清楚的认识。一开始,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以为校本就是一般的民俗、一般的民间工艺和技艺。然而,当我们与当地教师和村民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发现村民对学校的期望不仅仅是传授当地文化的一般技能,人们对孩子的热切期待,人们走出大山去看世界的愿望远远大于学习当地的文化内容。同时,村民们担心孩子离开家乡后会忘记祖宗和土地。因此,我们认真地考虑到校本教材也是教材,是课程建设的一个方面。我们必须了解村民希望孩子学习什么样的文化内容,最重要的是什么。只有那些深藏在人们心中的文化内容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们编写校本教材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无论学生去哪里,这样的校本教材都能深刻地影响和帮助学生的未来。其实,我们是否合理选择校本教材的内容,反映了我们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如果我们只以专家的身份选择教材的内容,用自己的眼光去判断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那么这样的教材就不尊重其他文化。我们应该把尊熏当地文化看作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了解当地人民的定位和特点,是对他们几千年历史的认可和尊重对生活的理解。

(三)对校本教材运用方法与途径

建立合理、相互尊重的团队组织。研究教科书不仅是专家学者的事,也是当地人通过教育追求幸福的事。通过帮助他们组织和发现自己的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有价值的成果,把对现实生活的追求与传统文化的成果联系起来,让未来的人们在获得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获得优势内容,同时保护它,让人们获得自尊、自信。因此,校本教材主要由当地文化人、当地专家、政府文化机构专家和当地教师组成。我们只是这个群体的组织者和服务者,为他们提供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发展方面的知识和信息。

例如,在进行陵水文化教学的时候,要在教材中充分体现出陵水文化特色,《论语·宪问》中,孔子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意思是仁者宽厚博爱,没有私心,故无忧;智者明辨是非,故不惑;勇者临危不惊惧,所以无畏。《中庸》中讲:“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也就是说,仁、智、勇是天下最通达的大德,是完美人格的体现。培养学生具有仁爱、智慧和勇气,是教育的永恒目标,是教育者永恒的追求,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过时。所以,我们开设了“《论语》选读”“《孟子》选读”“《大学》选读”“《中庸》选读”等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汲取经典中的精华,充实文化底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并提高比较辨别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这些都可以在教材中为学生展现出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优秀品格。

实行平等互利、参与式的工作模式。校本教材的研究是公开的。每个人都知道我们想做什么,每个人都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他们都是参与者,可以提供自己的想法和方法。每个人都在探索和寻找自己在工作中的位置。知道他们在工作中的价值。例如,他们可以提供他们知道的故事和歌词,用于研究教材,他们还可以烧茶和送水给其他参与者。工作的过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学习过程。村民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知识,教师在工作中学习更多,甚至使我们的话语更加文明、得体。

三、结语

总之,对于校本教材的运用,必须直接参与教材建设的实践,研究校本教材改革的理论文章,总结校本教材建设的经验,论述课程理论和教科书理论中的各种熏要问题,构建校本教材的基本思想体系。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研究和系统总结。

(责编 唐琳娜)

参考文献:

[1]陆健.基于“状元实业家张謇”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课程构建
基于职业院校实用性校本体育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培养应用能力为导向的工商管理创新创业实训课程建构
人文关怀理念下的幼儿园课程构建策略
浅谈高职公共英语创客课程构建研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多元文化学校课程的构建策略
基于国际语言测试理念的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初探
ESP课程体系下的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探讨
关注校本,有效教学
机械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机械工程标准体系》课程的构建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构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