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2019-09-10宗建华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宗建华

摘要: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直是教育行业关注的话题,可是我们在教学中是否真正地做到了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现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要不断地面对教学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比如在研究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这一问题时,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倡导新颖的教学方式,注重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的教学,通过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实验教学

众所周知,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是对我们教育者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在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教师又当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以核心素养为视角,以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为立足点,对实验教学策略展开了深入研究。

一、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1.认真编排实验教学内容

为了能够完成实验课教学的预期目标,在课前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小学数学包含的知識比较丰富,体系十分庞大,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进行实验教学。教师在筛选教学内容时需要注意,我们不仅要选择学生容易操作的内容,还应该选择能够透过实验将知识内在联系进行有效呈现的相关教学内容。

比如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等,此类内容存在相同点,其中蕴含着知识具体形成过程,唯有将其直观、生动、具象地呈现于学生眼前,才可以使学生有效学习、把握,十分适合实验教学。

2.充分准备实验材料

对于实验教学的内容,我们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手段,将它们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因此,课前我们在准备所需要的实验材料时要注意以下问题:既要突出实验内容的本质和特征,又要注意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容易被学生操作。

例如,在教学“火车过桥”这类复杂的行程问题时,由于小学生对直观形象的知识容易理解,而对抽象的知识在思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在理解桥的长度、火车的长度以及火车的速度之间的关系时会存在很大的困难,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题目意思,我们可以摒弃以往教师在黑板上画行程图的方法,在上课时为学生准备一辆小火车,再准备一些玩具轨道,指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再现火车过桥的情境,然后再通过多媒体展示火车过桥的动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乐趣,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带来积极的效果。

3.明确实验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验教学前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实验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指导、引领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其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促使学生的身体动作与大脑思维紧密结合。事实上,数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与根本目标就是有效揭示问题的本质、特点以及各个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为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前,第一项任务就是确定具体的实验目标。

以“圆的面积”教学为例,学生们通过我的引导会将圆等分成若干近似三角形,然后将其拼接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那么我们为何如此做呢?因为在课堂的一开始我们就明确了整堂实验课的教学目的就是弄清将圆转化成熟悉的图形后,其他图形和圆之间的具体关系,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具体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在回忆完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由来之后,提问道:“首先将圆形切割,然后进行拼接,最后形成其他的图形,为什么要如此做?这样做有哪些好处?”学生回答道:“能够把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同时进行有效解决。”师:“同学们说得对,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我们可以使用此种方法解决问题。但是必须要注意一点,图的面积是不会变化的。今天,我们就利用这种方法将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可是怎样才能把圆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生:“老师,我们可以利用先切割,再转化的方法。”师:“那又怎样切割呢?”生:“我们可以试着沿着它的直径切下去。”师:“那同学们拿上自己的圆形橡皮泥试着切切吧!”在学生们尝试完以后,我通过多媒体先后把圆分成4等份、8等份、16等份来进行演示。后来,学生经过引导再次通过学具将圆等分然后拼接,这样一步一步地进行实验操作,而这些操作都是建立在圆的面积与变化后图形的面积相等的基础之上的。

4.积极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小学数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进行的实验都是一种验证性的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做这类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以及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会。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分数乘分数”这一知识点时,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与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及其计算的算理,为了将这一难点清晰明了地讲授,我将本节课设置成了一节实验教学课。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提出的问题是四分之三乘以四分之一是多少?在提出问题以后,我为学生们准备了教学材料——长方形纸,还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探究时间,在探究以前明确具体的操作要求以及探究要求:首先,同学们折出这张长方形纸的四分之三,并用笔涂上阴影部分;然后把涂好的阴影部分平均分成4份,再取出其中的1份,将这1份涂上其他颜色;接着展开这张长方形纸;最后,把自己折纸的操作流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在安排完实验活动以后,我巧妙地转到“幕后”,将整堂课交给学生,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在此期间我不断观察各个小组的学习过程,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做适时、适度的点拨和引导,比如当学生折完纸以后不知道如何将折纸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时候,我提示道:“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黑板上的这个乘法算式,并结合自己折纸的过程,去找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借助于直观的图形,通过动手折纸、涂鸦等实践活动,探索出分数乘分数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算理,即分子的乘积是分子,而分母的乘积是分母。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形”与“数”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数形结合巧妙地将图形转化为数学符号,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分数乘分数的数学意义,真正明白“分数乘分数”计算过程之中“分子乘积是分子、分母乘积是分母”的深刻道理。

二、总结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素养,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学习数学,我们只有在小学阶段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核心能力,才能使得他们在未来的数学生涯中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并且能拥有严谨的数学思维。总而言之,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方法和理念还应不断地创新和实践,我们只有将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灵活地渗入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高效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张莹莹,朱丽,吴晓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9).

[2]刘晓兵.核心素养,诗意的奠基——探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实现[J].新课程(小学),2017(6).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