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读《论语》 学做君子

2019-09-10胡晓明

教育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论语君子

胡晓明

英国学者塞缪尔·斯迈尔斯曾说过:“人格是个人和民族的力量源泉。”由此可见,人格对于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的重要性。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学生人格塑造的忽视。重分数,轻能力;重智能,轻人格——这是众多学校在应试教育影响下的通病。针对现阶段部分中学生存在的人格缺陷,我们的教育该如何帮助他们提高道德素养,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呢?

从经典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中国自古重视对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孔子提出了“君子”这一系统的理想人格模式,其毕生都致力于推行君子人格。《论语》所描绘、论述的“君子人格”就是一种理想的、健康的人格。在之后的两千多年里,“君子人格”思想逐步积淀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通过选读《论语》等国学典籍,从经典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学生在学习文化经典时普遍存在以下三种不同的心理:一是因耳熟能详而乐于接受;二是因一知半解、误读曲解而反感排斥;三是因高山仰止而却步不前。为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及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对古代先贤思想著作的阅读兴趣。

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学做君子

孔子认为君子的本质是“仁”,即所谓的“仁者爱人”。“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具体指“爱他人”。“仁”的根本是孝悌,孝悌是人的天性之爱。我们的教学不妨从这里入手,既简单又贴近生活,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摘录出《论语》中关于“孝”的8个句子,并配以杨伯峻先生的评注,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意,并概括孔子认为“孝”应包含哪些方面。经过讨论,学生得出如下结论:在物质上赡养父母;关爱父母;不给父母增加精神负担;侍父母以礼;继承父志;顺从父母……之后,要求学生完成一篇200字的小练笔:结合孔子论孝中的一个方面及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孝的认识。

将经典与生活结合,讓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课堂上鲜活起来。虽然短短两节课的学习,还无法将其完全烙印在学生的生命之中,但也能促使其思考与父母的关系,并让学生真正懂得怎样做才称得上孝顺。

播下德行种子,收获君子之德

经过热身学习后,师生可以开始进行对君子之德的探究了。教师将《论语》中直接论述“君子”的语句摘录出来,同样配以杨伯峻的翻译,请学生们诵读。为了降低研读的难度,可以由教师列出几个小论题,如君子与贫贱困厄、君子的名与利、君子的人际关系、君子的言与行、君子修己自省等,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小论题筛选出相应语句,合作学习。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讨论,查阅资料,设计板书……学习成果在全班范围展示。学生的认识虽然稚嫩,但观点基本正确。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引申:“仁”“知”“信”“直”“勇”“刚”都是君子的品格,但是如果不通过“好学”来把握它们的实质、尺度,那它们就会产生弊端,走向反面。由此可见,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提升修养的主要方式,是“君子人格”养成的必备法宝。

有观点认为:当今中学生的人生观存在偏差,人生信念虚无;道德情感淡漠,社会公德心薄弱。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并不会天真地认为通过有限的几节课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但这几节课的教学,却可以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一颗种子,只要我们精心呵护,时常浇水、施肥,假以时日,它一定会萌芽、破土,不断成长,最终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论语君子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君子无所争
国风·卫风·淇奥
有君子之道四焉
论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